传唐太宗有失眠之苦,画家阎立本献“听虫”方,后宫妃子玩上瘾了
古人如何玩鸣虫?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是流行玩鸣虫的时候,各地秋虫市场很热闹,不少玩家热衷聚斗。
古人喜欢鸣虫具体表现在“玩虫”上。如何玩虫?古人留下了丰富的虫文化。

(孩子斗蟋蟀)
玩虫第一是赏虫鸣,其曰“听虫”,这也是现代虫家的喜好之一。自然界善鸣的虫子很多,古人最喜欢的主要有蝉、蟋蟀、蝈蝈、札嘴、油葫芦、金铃子等,多属昆虫纲中的“直翅目”。
从史料记载来看,蓄养鸣虫似乎先在皇帝后宫流行。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就流行玩鸣虫:“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唐朝贵妇)
从《开元天宝遗事》所记来看,每到眼下的初秋时节,唐玄宗的嫔妃们便开始捕捉蟋蟀,放进金质的虫笼子里,置于枕头边,夜听虫鸣。王仁裕所记之事,是中国最早的玩虫记载,有人因此推测中国人玩虫始自唐朝,实际应更早。
王仁裕所记是否可靠?应该不虚,后宫深似海,“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而唐玄宗的嫔妃尤苦。据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诗原注,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别的妃子便别想再被临幸之美梦了,金笼里的虫鸣,无疑是嫔妃们孤眠之夜的最佳催眠曲,令人同情!

(杨贵妃,现代影视再现)
民间认为虫鸣可治疗失眠症。传说,唐太宗有失眠苦恼,画家阎立本献上“听虫”入眠秘方——夜听蛐蛐,果然见效,从此唐朝后宫妃子蓄养蛐蛐成风,竟然玩上瘾了,成了一种宫廷文化!
蛐蛐即蟋蟀,是古人蓄养的主要鸣虫之一,与蝈蝈、油葫芦并称为中国“三大鸣虫”,促织、夜鸣虫、地喇叭等别名皆因其鸣声而来。

(唐太宗,现代影视形象)
蝉鸣也是古人喜欢听的,唐诗中有大量的咏鸣蝉诗句就是说明。唐太宗李世便有《赋得弱柳鸣秋蝉》:“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当年唐长安有如蓄养蟋蟀一样的买养鸣蝉之风,并出现了“斗声”现象:以蝉的鸣声长短来赌输赢,这与所谓“斗虫”,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捕蝉壁画,一女子正欲捕捉树上知了,知了见红圈内)
为了让鸣虫根据人的需要来鸣叫,古人发明了不少“诱叫”之术,利用鸣虫对异物、异体、声、温、光等敏感的现象,诱发虫鸣。如在雄虫中放进雌虫,出于表现,雄虫就会使劲地叫。
如想听到理想的虫鸣,还可在翅膀上点药,鸣声就会改变,行话称作“药叫”,这在明清两朝的京城虫家中间很流行。

(生活中斗蟋蟀场景)
上世纪四川农民挖粪池发现文物、考古队连夜赶来,专家:巫师法器
我们都知道,中国文传承的内容丰富多彩。因为这样,考古学家们都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多而杂的中国文化会在我国的墓葬中保存下来。下面我们要讲的这800多件文物就让专家们对于它的用途和寓意伤透了脑筋,留下了两大谜团。我们要讲的这800多件文物出自同一个墓室,它们出自四川的南部,记录的是一个小部落的文化。我们知道的国之重器大多数都是为各个朝代的皇亲国戚所拥有,但是这800件国宝却出自一个小部落。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20:03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郑韩故城遗址
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及其外围。西周宋郑国自陕西华县迕都至此。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韩国自阳翟(今河南禹县)迁都于此。230年秦灭韩后,此城即大部废弃。城本名郑,后为区别陕西华县的郑而改称新郑。因该地长期为郑、韩之都,后代习称为郑韩故城。1964年以后,河南省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02:580000当代田野考古的转型——读《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
《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作者:吴卫红刘越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定价:168元文明起源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经久不衰的三大战略性课题之一。自夏鼐先生系统论述中国文明起源标准及苏秉琦先生提出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以来,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化与深入研究,学界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解与认识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01:010003元大都规划的阴阳法式 乾坤交泰格局
小瓜按:昨儿听了一场比较玄乎的讲座《古代营造制度中的天文与人文》。反正是不大懂的,好在讲座还配了一篇参考文章给阅读,选自王军老师的《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两册)》,诸位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下!正如《周易》以乾坤二卦为起始推演六十四卦,取义乾坤的健德门与安贞门在元大都的规划布局中也发挥着乾坤定位般的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09:300000考古专家七年蹲守 挖出西汉第一古墓(西汉古墓)
考古专家在湖北蹲守了七年时间,才终于挖掘出西汉时期的一个大型墓葬。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出现了好几个朝代都是非常璀璨,而我国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除了通过一些书籍可以看到之外,最为重要的还是通过一些考古的手段而考古。虽然不仅仅是古墓,但是更多的精力则是要放到古墓当中,也有不少的考古专家会把探索一座古墓当成是自己最为重要的工作。西汉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00: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