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唐太宗有失眠之苦,画家阎立本献“听虫”方,后宫妃子玩上瘾了
古人如何玩鸣虫?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是流行玩鸣虫的时候,各地秋虫市场很热闹,不少玩家热衷聚斗。
古人喜欢鸣虫具体表现在“玩虫”上。如何玩虫?古人留下了丰富的虫文化。

(孩子斗蟋蟀)
玩虫第一是赏虫鸣,其曰“听虫”,这也是现代虫家的喜好之一。自然界善鸣的虫子很多,古人最喜欢的主要有蝉、蟋蟀、蝈蝈、札嘴、油葫芦、金铃子等,多属昆虫纲中的“直翅目”。
从史料记载来看,蓄养鸣虫似乎先在皇帝后宫流行。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就流行玩鸣虫:“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唐朝贵妇)
从《开元天宝遗事》所记来看,每到眼下的初秋时节,唐玄宗的嫔妃们便开始捕捉蟋蟀,放进金质的虫笼子里,置于枕头边,夜听虫鸣。王仁裕所记之事,是中国最早的玩虫记载,有人因此推测中国人玩虫始自唐朝,实际应更早。
王仁裕所记是否可靠?应该不虚,后宫深似海,“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而唐玄宗的嫔妃尤苦。据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诗原注,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别的妃子便别想再被临幸之美梦了,金笼里的虫鸣,无疑是嫔妃们孤眠之夜的最佳催眠曲,令人同情!

(杨贵妃,现代影视再现)
民间认为虫鸣可治疗失眠症。传说,唐太宗有失眠苦恼,画家阎立本献上“听虫”入眠秘方——夜听蛐蛐,果然见效,从此唐朝后宫妃子蓄养蛐蛐成风,竟然玩上瘾了,成了一种宫廷文化!
蛐蛐即蟋蟀,是古人蓄养的主要鸣虫之一,与蝈蝈、油葫芦并称为中国“三大鸣虫”,促织、夜鸣虫、地喇叭等别名皆因其鸣声而来。

(唐太宗,现代影视形象)
蝉鸣也是古人喜欢听的,唐诗中有大量的咏鸣蝉诗句就是说明。唐太宗李世便有《赋得弱柳鸣秋蝉》:“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当年唐长安有如蓄养蟋蟀一样的买养鸣蝉之风,并出现了“斗声”现象:以蝉的鸣声长短来赌输赢,这与所谓“斗虫”,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捕蝉壁画,一女子正欲捕捉树上知了,知了见红圈内)
为了让鸣虫根据人的需要来鸣叫,古人发明了不少“诱叫”之术,利用鸣虫对异物、异体、声、温、光等敏感的现象,诱发虫鸣。如在雄虫中放进雌虫,出于表现,雄虫就会使劲地叫。
如想听到理想的虫鸣,还可在翅膀上点药,鸣声就会改变,行话称作“药叫”,这在明清两朝的京城虫家中间很流行。

(生活中斗蟋蟀场景)
青秀龙:中国巨型食草恐龙(长15米/距今65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其中中国广西省就发现三种,今天小编要介绍的青秀龙就是其中之一,它体长可达15米,是种巨型食草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青秀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23:5900021986年考古专家发现一座公主墓 出土一件文物 疑似穿越时空
1986年,考古部门在内蒙古青龙镇发现了一座古墓,该地曾是辽代的统治范围。古墓在打开时呈现出相对良好的保存状态,墓壁上的壁画依稀可见,而墓中的陪葬品也相对完整。根据其中一部分出土文物的年代鉴定,这是一座辽代时期公主与她的驸马合葬的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8-18 20:58:010000小满后对应的节气为什么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原来含义这么深
“小满”、“芒种”节气名考本文作者倪方六节气已过小满,这篇文章就有说说小满与芒种,古人命名这节气名太有讲究了。这是我明天(2017.05.25)将出版的《北京晚报》独家专栏“一方钩沉”(每周四出版)上的专栏稿,摘部分提前发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上,供网友先读。大样已出来了,见下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30:310004牛世山:北白鹅部分墓主可能为商族后裔
自2020以来,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的每一次发现,都牵动人心。在北白鹅墓地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数十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结合铜器的年代、铭文史实等,部分考古专家认为,北白鹅墓地是西周召公的后裔,这里可能是其后人的家族墓地和王畿内采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