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墓穴里为何不见棺椁尸骨?武则天杀了她全家却不报仇之谜
上官婉儿不刺杀武则天之谜
文/倪方六
2013年9月9日,一条考古新闻引起轰动:“上官婉儿墓现身陕西咸阳”。
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很偶然。 2013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园区南大道项目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8月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在清理墓穴甬道内,发现了一合未被盗扰的墓志,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此墓竟是唐代著名女官上官婉儿的墓葬!

(上官婉儿,现代影视形象)
墓葬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水平全长36.5米,深10.1米。
从考古发现来看,上官婉儿的墓被大范围扰动,第五过洞及甬道顶部不存,不似一般盗墓所为,应系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分析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行为。

(上官婉儿墓志发现现场)
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墓主是上官婉儿,确凿无疑。墓室系明圹砖券夯筑,正方形,边长4.5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38米。
奇怪的是,墓穴中竟然没有发现棺椁,甚至连痕迹也没,也无文物出土。联系上述的“官方毁墓”行为,猜测应该在毁墓时被毁了!

(上官婉儿墓穴空空,棺椁尸骨哪去了?)
墓志显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八月,葬地为“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上官婉儿,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生于京都长安。其祖父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上官仪。
上官出生后不久,其祖父上官仪因为参与请旨废除皇后武则天而遭到武的嫉恨,最终上官仪和婉儿之父上官庭之等十几口人被杀。
由于当时上官婉儿刚刚出生不久,当朝显贵裴炎替其说情,武则天赦免了她和母亲的死罪。但是,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最终沦入掖庭为奴。

(后宫勾心斗角)
沦落为奴的郑氏并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培养。唐高宗总章、咸亨年间(公元668—673年),上官婉儿5岁至10岁,郑氏便教她读书识字,学习诗文。郑氏出身名门,诗书传家,是“太常少卿休远之姊”。
上官婉儿很聪慧,诗词歌赋对她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题。仪凤二年(公元677年)14岁时,就因为才华横溢被武则天看重,从贱奴一跃而成为武则天的贴身女官。
才华出众的上官婉儿一直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由于上官仪参与请旨废黜武则天的皇后之位而遭到武后的报复,上官家十几口全部被杀,就剩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及其母亲郑氏得了帮助,在掖庭中苟活。

(宫庭是非多)
《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意思是,上官婉儿十四岁时,武则天就对其才华赞叹不已,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做自己的随身女官。
此后上官婉儿凭借其“天性韶警,善文章”逐渐获得武则天的信任。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成为女皇,26岁的上官婉儿的地位越发重要。

(唐朝后宫女人,现代影视再现)
可以说,武则天是上官婉儿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上官婉儿一出生,就被武则天贬为奴隶,而恰恰也是武则天,把上官婉儿送上权利的顶峰。难道杀父灭族之仇真的不报了?
很多人猜测上官婉儿肯定不止一次的想要杀了武则天,以报灭门之仇。实际上,上官婉儿的确动过刺杀武则天的心思。
传说当时已经做了宰相的裴炎,也就是上官婉儿的救命恩人,与一批大臣武将密谋兵变,曾私下授意婉儿伺机行刺武则天。有一种说法是,婉儿看到武则天为天下百姓忧心而废寝忘食,动了恻隐之心,拒绝了裴炎的授意。

(武则天,现代影视形象)
实际上,上官嫁人儿对武则天终究不是那么忠心,我想,她的所为所为不过是出于自身安危和利用的考虑。武则天快死时,她一看武则天不行了,立刻倒向了“软弱”的唐中宗李显,可见上官婉儿很会利用,眼头很活。
有意思的是,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竟然是十分信任,与张氏兄弟寻欢,都让上官婉儿陪侍左右。
不过,上官的杀父灭族之仇真的能被武则天的“废寝忘食”感化而消除吗?我看难说!
郑州商城金面具:是古人不败金身的希望,还是世界范围内的信仰?
郑州商城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黄金面罩引发热议,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三星堆曾经出土的黄金面具,但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在全球范围内,就不难发现以黄金制作面具,几乎是每个文明不约而同的行为,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心理认知?01郑州商城金面罩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0:45:240000三星堆隐瞒了什么 对三星堆的研究相对滞后(没有隐瞒研究)
三星堆自1929年被发现之后,在八十多年间我国对三星堆进行了十数次的挖掘,每一次的挖掘都带给人们惊喜,也带来更多的困惑。对于三星堆的研究,无论是在我国的考古界还是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大难题,也因此研究十分滞后。三星堆隐瞒了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09:470000明朝迁都北京的巧合,清人笔记透露朱元璋亲口说的话,与刘基有关
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的传说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的故事。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即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应天府即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省省会南京。朱元璋在南京当了31年皇帝,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病逝,享年71岁,葬都城东紫金山(钟山)南麓的孝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10:150000盗墓利器“洛阳铲”的变化:越来越隐蔽,便携包或手提箱提着走
“洛阳铲”的变化:“21式”铲最厉害本文作者倪方六第一把“洛阳铲”——马蹄铲,出现在1923年(民国十二年),到现在的2011年,已有88年历史。可能读者想知道,民国时期的“洛阳铲”与现在的有没有差别呢?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连百年时间也没有,但变化还是很大的,现在的“洛阳铲”都发展到第六代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6:570003仅凭一把洛阳铲,盗墓者是如何弄清深埋地下棺材摆放位置的?
盗墓铲的使用技巧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洛阳邙山上调查盗墓时,各种类型的探孔和布列乎全部看到了。打探一般次序是,星点→线点→井字点→梅花点。即打了一个孔后,觉得地下可疑,在附近上下或左右再各打探孔,可疑性加大,则探孔的密度也加大。探孔从最初的“星星点点”到最后的“密密麻麻”。图:利用洛阳铲搞勘探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