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找了一个字,用来形容极热的夏天,如果换成别的字意境全失,目前文字学家找不到更为贴切的字来替代
夏季极热节气为何用“暑”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处盛夏,再过两天就是“小暑”了,将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三伏天。
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与“大暑”是一个夏季节气组合,与冬季的“小寒”与“大寒”相应对,分别代表一年中的“最热”与“最冷”两极时节。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一年极热节气称为“暑”,而不用“伏”或“热”字?已有“暑天”了,为什么还要有“伏天”?

这里面有丰富的文化蕴意。
大家都知道,“小暑”前面的节气是“夏至”。有的学者理解,夏至的“至”是到达之意,意思是真正的夏天到来了。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但有问题的,“立夏”怎么解释!实际上,这个夏至之“至”是“极”或“最”的意思,表示天气极端的夏季时节,以提醒古代的农人在这一段日子注意生产和生活安全。
极端的夏季天气是什么?自然就是酷热的三伏天。三伏天是怎么算的?古人称“庚日必伏”。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一年二十四节气详解》“小暑六月节”条有具体说法:“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这句话通俗说来就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天”。

(图:南宋佚名绘《荷亭对弈图》中古人避暑消夏场景)
对应现代阳历,三伏天一般从七月中旬开始,到八月下旬结束。具体到2017年的三伏天,自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出伏,一共持续40天。
与“三伏”有紧密联系的,则是“三暑”,即24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顺着三伏的概念,可以分别理解为初暑、中暑、末暑。区别是,“三伏”是相连的,而“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拖得时间比较长。
“三伏”与“三暑”均代表高温极端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是一致的。事实上也是这样,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古人为什么不直接用“小伏”、“大伏”、“处伏”做节气名,而要另外设计出“小暑”、“大暑”、“处暑”?或者说,是否可以将“小暑”、“大暑”、“处暑”分别易名为“小伏”、“大伏”、“处伏”?
节气的设计和安排,主要是反映气候和环境在不同时序里的变化,以利农时。仅从字体上看,使用“暑”字便比使用“伏”字贴切。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暑,热也。”

(图:南宋佚名绘《卖浆图》,黑龙江博物院藏品)
而“伏”字没有热的意思,“伏”从人从犬,本义是人像夏天里的狗那样,趴伏于地,是极热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和选择,有不同的解释——《说文解字》释称:“伏,司也。”《释名》释称:“伏,覆也。”《广雅》释称:“伏,藏也。”
可见,不论哪一家说法,虽然释读有差异,但“伏”都与气候环境没关系,古人在定节气名字时不用“伏”,而用“暑”是相当正确的。
实际上,古人选了这个“暑”字来命名极热的天气,与“暑”的原始含义有直接关系。“暑”是本意义是什么,里面比较复杂,下面会专文来谈此事。这里简单说个大概。
“暑”是“日”头,下面为“者”。“者”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意思,是大家围坐在煮食的火边的场景。知道这个个就好理解了:下面用火煮,头上还有太阳晒着,这不就是“暑天”吗?用这个字定义极热的夏天,是不是太贴切了!
如果换成别的字意境全失,可以说,目前文字学家找不到更贴切的字来替代“暑”字。

(图:元代佚名绘《柳院消暑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品)
芙蓉龙:史前伪鳄类爬行动物(长3米/长有硕大背脊)
芙蓉龙是一种主龙纲下的伪鳄类爬行动物,诞生于三叠纪中期,体长只有3米左右,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硕大的扇形帆状物,并且它的嘴巴中是没有牙齿的,但是主要以植物的嫩芽为食,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中国湖南省。芙蓉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19:530002北美首批蜥脚恐龙:糙节龙 身长14米(诞生于侏罗纪末期)
糙节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时代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犹他州发现的,但是并不算完整,其中大部分都是身体和四肢骨骼,比如掌骨、尺骨、肩胛骨等,算是北美洲第一批发现的蜥脚类恐龙之一,之所以被称为糙节龙,是因为它们的关节处长有凹陷骨骼。糙节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5:30:430000陕西男子挖出古钱币 不能一夜暴富(文物上交)
根据法律规定文物需要上交给国家。陕西的一位王先生想要给自己家的房子重新翻修一下,没想到在挖地基的时候,突然地基发生了倒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地洞,于是王先生就上前去检查,没想到在地洞里面发现了很多铜币,当时让王先生很是吃惊,这件事情呢,也慢慢的在村子里传开了,但是面对这么多的古钱,王先生也是感到非常的忧愁,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些古钱。发现古钱币我要新鲜事2023-05-22 20:56:080000韩国河:两汉时期文明特点述论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