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未成年人都有哪些叫法?男孩15岁是束发之年,为何要束发?
古人都怎么称呼未成年人?
本文作者 倪方六
6月1日是儿童节,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古代的未成年人。
这是将于明天(2017年6月1日)见报的《北京晚报·五色土》“一方钩沉”专栏上文章,摘其部分,供头条号读者先阅读一下。
从《礼记》规定来看,10年以下的幼年,相当于现代少儿阶段;20岁则是未成年与成年的分界线。20岁以下都是未成年,比现在18岁以下要高出2岁。到20岁即成年,要行“冠礼”。冠礼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成年礼仪,又称“成丁礼”,早期相当隆重,家人、亲友、乡村长老都要参加的。

古代未成年人都有哪些称呼?说起来那就太丰富了。最常见的是,古人喜欢拿孩子头发来说事,通过发型、发式,来区别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
“鬌”,指一个人出生后第一次剪发,也是婴儿期发型。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挑个好日子为孩子剪发:男孩子留囱角,女孩留顶发;或者男孩留左边,女孩留右边。此即《礼记·内则》所谓:“三月之末,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另外,“孩乳”、“襁褓”、“孩抱”等也是指婴儿期的孩子。
古代孩子常留下垂至眉的短头发,这叫“髦”,因此儿童有了“童髦”的代称。

“髫”也是古代儿童发式,头发下垂,故有“髫”字的词汇均指儿童,如“垂髫”、“髫发”、“髫龄”、“髫年”等等。《三国志·魏收·毛玠传》便有“臣垂髫执简,累勤取官”的说法,这是毛玠陈情自述,说自己年少时已负责文册简牍工作,多年的勤勉才取得官位。
孩子稍长,家长最喜欢给孩子留的发式叫“丱”(guàn),头发束成两角,这是先秦已流行的儿童发式。《诗经·齐风》中《甫田》里所描写的儿童,头发就剪成这样:“婉兮娈兮,总角丱兮。”自然凡含“丱”的词汇,基本都指小孩,如“丱童”、“丱岁”、“丱角”、“童丱”。

(古代学童)
在“丱”基础上,又演变出了将头发束为两结的儿童发式,形状如角,通称“总角”,“总角”遂成未成年男女代称。代称男女小孩的,还有“羁贯”一词,这也是一种发式,女称“羁”,男称“贯”。
“总角”有两个发结,如果将头发梳成一个发髻,则称为“束发”,这是男好孩子15岁时始梳的发型大,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就读了。唐诗人李贺《春归昌谷》诗称:“束发方读书,谋生苦不早。”而对应的女孩子长到15岁,则称为“开(及)笄之年”。
小孩七八岁时开始换牙,称为“龀”或“龆”,《说文解字》释称:“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古人就此称孩子七八年为“龀毁”、“童龀”、“龀年”“龆年”、“龆龀”等。

(古代七八岁时蒙学)
还有引用文献经典,表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如称13岁为“舞勺”,源于《礼记·内则》里“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语;称15岁为“成童”,或“舞象之年”,则因《礼记·内则》里有“成童,舞象,学射御”的说法。
古人称呼未成年人的用语还有不少,这里不再赘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查。
(注:部分图源网络)
青海乌兰的吐蕃王冠有多惊艳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42:450001桥头镇出土世界最古老啤酒 古人也这么潇洒(古代啤酒)
古人制作的啤酒更像是饮料。这几天是过年的时候,肯定有很多挺长时间没有见的老朋友,会通过喝酒的方式表达一下感情,大多数人喝的应该都是啤酒吧,不过啤酒这种东西也是在最近几百年才出现的,不过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距离现在8000多年以前的巴比伦王国就已经有了最开始的啤酒,而在前两年,我国的某个地方有出土了一个9000多年之前的古老啤酒。最古老的啤酒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06:420000老李读太史公书札记,李广难封,并非全是数奇惹的祸
老李自小稀罕《史记》,先父不多的书中就有这套书。儿童时就能讲述飞将军李广射箭的故事,皆因太史公的文字所感动。上大学的时候念太史公书,基本上是为完成作业;工作后则因写论文而读之;而今,则结合自己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积累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4:250001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11:200000河南发现流沙墓 防盗手段堪称顶级(顶级凶墓)
河南发现的一座古墓里用流沙法杀死许多盗墓贼。2005年,河南考古队发现了一座防盗最为成功的古墓,因为古墓中发现了30多具历朝历代的盗墓贼事故墓主人上千件陪葬品一件未丢。这座古墓就是号称中国第一凶墓的楚国流沙墓。2004年,河南蔡县郭庄村的一位村民发现自己地里有盗洞的出现,当地文物局立马来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全面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10-15 19:52: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