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么多年饭,你知道筷子为何叫“筷子”?啥人最早叫“筷子”?
古人用筷子的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人是何时开始使用筷子的?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便开始使用筷子了。

小时开始学用筷子吃饭
筷子的叫法多多。早期,人们并不把筷子叫“筷子”子,在古代比较主流的称谓有三个,一个叫“箸”,一个叫“X”(造字:“箸”下“者”换成“夹”)、“Y”(造字:“箸”下面的“者”换成“助”)。如果用木头制成的,又写作“Z”(造字:“木”旁“夹”)。其中以“箸”和“X”流行较早,“Y”在魏晋使用较多,如顾野王《玉篇》称,“箸者,X也,饭具也”;隋唐以后的正式说法多称为“箸”。
X、Y两字,会意与形声兼有。其字义反映相当直接,就是夹食物、帮助吃饭的东西。这东西在古人眼里并不一般,《说文解字》中称,“箸,饭攲也。”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奇巧之物,不要西方人觉得中国的筷子不可思异了,就是古代中国人自己也觉得筷子的发明很绝。
至于现在流行的“筷子”叫法,只是明代以后的文献中才较多出现,开始叫“快儿”、“快子”。被引用较多的说法,是陆容《菽园杂记》中有关时俗的记载。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避讳,以吴中(今苏州)一带为甚,如忌讳“翻”、“住”等字眼,于是称“幡布”为“抹布”,“箸”为“快儿”。

古人用筷子(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语》中则是另一种说法,船家将“箸”称为“快子”,并不是“箸”与“住”谐音,而是“箸”与“滞”谐音。“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儿久之便喊开了,“快子”按文字学规律,渐变成了“筷子”。
特殊的筷子除了可以吃饭,还能防食物中毒,避免被人下药。
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后来比较讲究了,便用了种种高档、珍贵材料做筷子。如“象牙筷子”,在上古商代时即已使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一说。
从考古出土来看,古代筷子的品种十分丰富。除了竹木筷外,还有兽骨筷、玉石筷、金属筷,其中以金属筷子为多,如金筷、银筷、铜筷、铁筷、铅筷,等等。银筷被古人赋予验测食品安全内容。古人称为,银筷能测出食物中是否掺毒。

各种质地的筷子
较早出现筷子验毒说法,见于《飞燕外传》,此书记述汉成帝刘骜,与皇后赵飞燕淫乱之事,旧本题汉伶元撰,其中有“文犀辟毒箸二双”的文字。
所谓“文犀辟毒箸”,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这种筷子能解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犀”条有这样说法,“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所以“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犀角是一味中药,但用之做成的筷子能“辟毒”,未试过,可能不靠谱,银筷子被常用是事实。古人认为“银能验毒”,宋代法医名著《洗冤集录》中,便有用“银针验尸”的做法。明清时代人尤其相信银筷子验毒灵验一说,《本草纲目》“生银”条称,“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

对毒药敏感的银筷子
银验毒在明清人的实际生活中应该确实存在的,《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凤姐吃饭时便对乡下来的刘佬佬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银筷子更为古人青睐。不过,在清朝御房,给皇帝供食时所用验毒工具不再是银筷子,而改用“银板”,或直接用银盘盛装。

筷子吃火锅最方便
王明珂: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25:100000专家通过海昏侯牙齿 判断他有肠胃病(海昏侯)
专家认为海昏侯可能有着比较严重的肠胃病。当专业的人类医学专家看到去世了2000多年海昏侯刘贺的牙齿时,精准的判断出他生前经常拉稀的症状。随后,医学专家还提取了刘贺的一颗后槽牙,带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或许这可能解开海昏侯刘贺死亡的真正原因。但几天后,一个遗憾的消息传来,因为牙齿深埋地下上千年,DNA的提取失败,这导致专家组无法真正判断刘贺的死亡原因。玉肛塞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53:080000湖北男子查到古墓群 种庄稼掩饰(盗墓贼)
湖北男子查找到古墓想要盗墓被警方破获。虽然盗墓贼这个行当在如今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文物保护有着非常多的举措,不过还有一些人想要通过倒卖文物来赚钱,比如说在之前湖北的一个男子就在古籍上发现距离自己家不远的一个地方就有着一座墓葬,而他在实地勘察之后确实发现这个地方是一座不小的墓葬。于是就将这块地租赁下来,并且在上面种满庄稼,掩饰自己即将要盗墓的企图。盗墓贼我要新鲜事2023-08-26 17:09:290000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或许源自于3000多年之前(饺子文化)
饺子大概出现在3000年之前。每次到了过年的时候,北方很多家庭都会吃饺子。甚至现在南方也有一些家庭会吃,而在古代的时候,饺子有着各种名字,但总体的寓意都是团员或者是发财。好像从我们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有着吃饺子这么说法,但是和尚有人知道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吃饺子。饺子起源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40: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