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到冬天都会干什么?如果不干会被人看不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冬闲时女性习女功,那么男子呢,也不闲的,要习射练武。
在古代,凡学生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很重要,通称“射礼”,实际是一种射箭技术,包括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五种射法。
《礼记·射义》称,“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因为“射”是一种男人应掌握技能,系一种“武德”,故即便无缘进入学堂学习,在古代男人眼里,掌握射技也是应该的,如果不干,不掌握这本事,会被人看不起的。

先秦周朝的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乡射是最基层的较射活动,一般在农事结束以后的乡饮酒礼活动中举行,输者饮酒。习射相当于后来的习武健身活动,为了在较射时比出好成绩,人们都要认真练习,掌握真正的射箭本领。
古人习射兴致很高,诱因也可能与有丰厚的回报有关系
。如先秦时,各诸侯国对民间善射者都会给予奖励。《墨子·尚贤》即称:“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意思是,要使国家的善于射御之人增多,就必须让善射的人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在这种利好政策背景下,民间热衷于利用冬闲时间习射,就很好理解了,也很正常。

到了西汉,由于“兵农合一”,朝廷更加鼓励民间冬闲时习射,“教民以应敌”。此时,除了习射,习刀练剑之风亦渐兴起,如时名人司马相如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
隋唐时实行府兵制,则进一步推动了民间的习射之风。
府兵的兵士是从农民中征点的,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诗中所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说的就此事。因为这个原因,时民间在冬闲时习射十分活跃,《旧唐书·职官制二》称,“居常则皆习射。”而唐朝开考“武举”科,武功好也能中举,也能当官,这刺激了民间冬闲“习射热”。
在乡社的基础上,两宋时民间则出现了“弓箭社”、“忠义巡社”等结社组织,其特点是农忙时忙农事,像眼下冬天这样有闲暇季节,便于“庄井附近便处”,“教习武艺”。明清时兴盛的武术,就是在宋朝基础上大兴起来的。

例外的是元朝,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四年,至元顺帝至政五年,朝廷禁止民间“习武”,持续多年的冬闲“习武热”降温了。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之,习射练武才在民间重新兴起。朱元璋十分重视民间武艺训练。
据《明史·食物志一》,朱元章在建国之初,“立民兵万户府,简民间武勇之人,编成队伍,以时操练,有事用以征战,无事复还为民。”自明朝起,习武便成为冬闲一景,还出现了一批指导习武的专业书籍,如明程宗猷便著有《耕余剩技》。
需要指出的是,在习射练武同时,古人还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学习木工、瓦工这类生产劳动技术,民间称为“学艺”,以区别于“习武”。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沈阳发现的辽代墓葬群 出土了罕见的黄金面罩(辽代古墓)
黄金面罩用作辽代王室的墓葬习俗。在2017年沈阳的一个考古小队在某个县城进行考察的时候,意外之中发现了一个辽代的古墓,里面有着非常强烈的辽代元素。在这个墓葬里面,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不少的陪葬品,比如说瓶子还有碗以及青铜器之类的。不过这些也不算是特别的难得,最让专家们兴奋的就是他们挖掘出来的一个黄金面罩以及一个银丝网。这两个可以代表我国两代时期的贵金属打造技术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墓葬规模我要新鲜事2023-03-09 18:41:320001红山龙:辽宁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1.25亿年前)
在中国辽宁,目前已发现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化石保存完整的并不多,而红山龙就是那少数中的一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看看。红山龙基本资料体型:红山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米,与通天龙、棒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3亿年-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49:220000如何管理大学教师职业行为?明朝一不文明做法,现代老师恐难接受
古代对大学教师品德如何管理?本文作者倪方六“师德”问题,近来备受社会关注。其实,“师德”问题是个老话题,自古就是社会所关心的。外国人会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中国古人则说老师“为人师表”。中外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自然“师德”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远高于其他职业人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6:420000基础研究助力金属文物金相信息获取——针对考古出土金银器金相浸蚀方法的优化方案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51:5000001999年山东老农挖地拾到宝 上交给国家后 竟牵出埋藏千年的秘密
1999年6月的一天,山东济南章丘的一位老大爷正在翻新自家的房屋。这位朴实的老大爷自己负责设计和施工,对于他来说,这栋房子代表着他和妻子幸福的晚年生活。当老大爷挖了几铲子土之后,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地下似乎有个硬物。他小心地继续掏土,发现了一个泛着金光的小玩意儿,令他感到吃惊。尽管不知道它的价值,但他决定将其上交给国家。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25: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