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明:播迁、变异、创新——商时期赣鄱流域文明演进模式初探
周广明、万晨玲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2016年7月8日下午,周广明教授为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分享了他对于吴城文化的多年研究成果。他从与商文化中心的关联角度指出,商时期赣鄱流域的吴城文化属于商文化影响区。那么吴城文化和商文化中心区是何种关系?吴城文化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演进过程又是如何?本次讲座即以商时期赣鄱流域的考古学文化为例,从考古学文化因素入手,动态分析赣鄱流域考古学文化的性质、面貌及演进模式。
一、江西与吴城文化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四面群山环抱,中部丘陵广布,自古以来就是边境交通和商业往来要道。在地理上根据其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特征,可分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六大区系。
吴城文化即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分布于赣江、鄱阳湖这类文化遗存,其空间分布范围涵盖了整个江西境内。吴城城址面积61.3万平方米,并堆筑有周长约2960米的高大城垣,城垣辟有东、南、西、北和东北五个城门和东南水门。城内已清理出居住区、祭祀区、制陶区和铸铜区等不同的功能区,还发现一祭祀广场和与之配套的红土台座,以及一条通向祭祀广场、铺设考究的道路。此外,吴城还出土有青铜兵器、工具、容器以及大量铸造青铜器的石范。从目前所发现的考古资料分析,吴城城址已基本具备城邑同阶层分化相结合的国家的形态,可认定为商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跨入文明门槛的古代方国之一,亦可初步断定吴城遗址是中国长江以南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地区。
二、吴城文化的分期和年代
自1970年代至今,吴城遗址已进行过十次考古挖掘。其发现和研究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也为寻找中原商王朝意外周邻地区的方国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城文化分期和年代框架建立在对典型遗址吴城的分期和断代基础上。我们根据吴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及器物组合、典型器物演变,将吴城遗址的发展阶段分为三期七段。
三、吴城文化性质分析
在吴城文化年代框架基础上,我们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吴城文化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通过吴城一期早段文化因素的定量分析,可初步推测吴城一期早段文化来源应是中原商文化的一支。这一人群来到吴城地区后,其文化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与创新,并发展出吴城文化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面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不断吸收周边文化的特色,势力逐步扩大。
吴城一期晚期文化中文化因素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中原商文化一支的一个本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创新是吴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表现,是吴城文化区别于本地区其它考古文化或文化类型的本质所在。
吴城二期早段基本上奠定了吴城遗址发展的内涵。随后在二期中段至三期早段期间,各组文化因素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基本保持均衡发展;宗教祭祀广场的建立,是吴城成为本地区政治和礼仪中心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举措。此外,从二期早段至三期早段的考古资料分析,吴城地区掌握着当时先进的青铜铸造工艺。正是基于此,我们推测:以吴城城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应是商时期赣江中下游流域的方国文明。
吴城三期晚段,整个吴城遗址文化开始衰落。根据吴城城址城垣解剖的资料分析,可发现吴城三期期间,吴城城址遭受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城垣壕沟中出土的大量被砍伐的头颅——也客观地证实了这一过程。至于战争为何发生,我们初步推测与新干地区牛城的兴起有一定关系:现可初步确定牛城始建于商代晚期延续至周,而吴城遗址始于早商而显然没有延续到西周。结合两者兴衰推测,我们认为至牛城三期早段,随着牛城的兴起及其对吴城的征服,吴城随之衰弱失去其政治、礼仪中心的地位,而牛城则取代吴城,成为晚商及西周时期这一地区的政治、礼仪中心。
四、总结:基于考古发掘分析的推论
1、吴城遗址为赣鄱境内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地区。目前在赣鄱境内尚未发现具有文明特征且时代又早于吴城的遗址的发现。
2、吴城文明属于次生文明,它是在中原青铜文明的刺激(移民)下产生的。在掌握中原青铜文明后,吴城即成为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此即吴城城邑国家兴起的时代背景。
3、吴城遗址一期早段文化源于中原地区商时期夏移民的一支。例如这一期段的深腹罐是夏人的典型器物,源于中原的原始瓷的烧制技术传入等考古学现象均支持这一推论。
4、居住在吴城遗址这支族群,由于掌握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和原始瓷的烧造等诸多先进技术吴城得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战争、贸易、通婚等等)成为本地区的霸主,成为赣鄱流域的政治、经济、礼仪中心。
5、牛城新干青铜器群是对吴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980年代新干大墓(属吴城文化三期早段)青铜器器物群的发现,不但改变了我们对这一地区古文明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也改变了南方乃至整个商代文明的图景。
(执笔:万晨玲/编辑:江俊伟)
似提姆龙:大洋洲小型食肉恐龙(长3米/距今1.06亿年前)
在七大洲中,亚洲是发现恐龙最多的地方,而大洋洲和南极洲则出土恐龙最少的地方,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似提姆龙,它就发现于大洋洲,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似提姆龙基本资料体型:似提姆龙是一种大洋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3米,与白魔龙、孤独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1.06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3:03:300000河南发现春秋诸侯墓 其中出土一对青铜器 仿品被作为国礼赠外宾
河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但其古代文化却丝毫不逊色于我国其他地区。河南是历史上的帝王之地,拥有众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安阳殷墟、东部洛阳、北宋东京开封等,这些地方的历史几乎构成了我国历史的一半。1.春秋时代的郑国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34:570000李学勤:写在“二十世纪中国考古”之前
这些年常有人提到,在20世纪中国的各门学术里,考古学是成果最丰硕的学科之一,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考古学在中国有很深厚的凭藉。翻看文献记载,早在西周初已有文物的收藏,到前汉已有古器物、古文字的鉴定。北宋时兴盛起来的金石学,更为考古学准备了很好的材料和基础。因此,现代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发展得相当迅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6:52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下川文化
▲下川镇位置图下川文化是发现于中国山西西南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主要的遗址所在沁水县下川镇作为命名,其分布范围在山西沁水、垣曲、阳城,该文化的年代约在3万6千年-1万3千年前之间。为中国境内细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之一。▲下川文化遗址旧石器地点分布示意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14:340000天山古墓里的黄金公主 头上为什么会有洞?(天山古墓)
公主尸体头上有洞是因为被盗墓贼敲的。在我国的天山地区,一直以来都很少有人居住,不过根据调查,在大概4000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大概1950年,正在修建新疆的铁路,挖掘铁路的过程中就挖掘出来了一些人的骨头,等到警察进入之后,发现这些骨头都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的时间,所以才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古代的墓穴。天山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12: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