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厂工人挖出一座古墓,虽被盗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专家叫绝
龙虎四环铜鼓座传奇
文/周德秀、倪方六

名称:龙虎四环铜鼓座
年代:春秋时期|
出土地:安徽省舒城县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馆
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
2008年的夏天, 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名为“中国记忆”的5000年文明瑰宝展,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明星。多个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纷纷整装上阵,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金缕玉衣、三星堆纵目人面具,商代金箔鸟纹太阳神等等汇聚一堂,以期传达出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昏暗的灯光下,一件件珍宝争奇斗艳,尽管没有热清洋溢的氛围,没有缤纷炫目的色彩,但它们带着各具特色的造型和深沉的历史厚重感展现出各个时代的辉煌文明,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些国宝中,一件名为“龙虎四环铜鼓座”的青铜文物,算得上不起眼的一个,类比同时代的青铜器,它没有曾侯乙冰鉴那样响亮的名声,也没有王子午鼎那样庞大的体积,甚至连依托个春秋枭雄的好运气都没有,然而这些却丝毫不能削弱它的霸气,减损它的魅力,因为正是有它的存在,记忆着中国流传千年文明之根。
俗话说的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中国历史上许多国宝文物的出土都有机缘巧合的因素,龙虎四环铜鼓座也没有例外。
1980年9月,安徽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村窑厂的工人在取土的过程中挖出一座古墓,随即省、县文物工作者赶来,经鉴定这是一座春秋墓,并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


据现场勘察,该墓明显有两次被盗掘的痕迹,专家推断很多珍贵的文物已被盗墓者盗走。但让专家高兴的是,虽然被盗墓者光顾了,但最后仍清理出了183件文件,其中青铜器就有170件。对此,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商承祚教授拍案叫绝,赋诗赞曰:“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型盆口邈难追。横铉遗制真谁偶,拍案惊看振世奇。”
正当文物工作者亦喜亦忧地整理物件时,一件空心鼎状青铜器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这件青铜器乍一看去,整体呈圆形,为一圆形铜圈,无底,上部略有残缺。全座直径80厘米,高29厘米,重约100公斤。仔细观摩它的造型,尤为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龙盘绕一周,虎耳竖立,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与虎交缠,可谓是龙盘虎踞,形象非常生动。器身满饰蟠虺纹。

它的外壁还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形象生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光就铭文字数而言,这就足以让文物工作者兴奋的了,要知道,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中,除了一九五九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还没有哪件青铜器有这么多的铭文。
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青铜物件呢,又有什么用途呢?考证结果出人意料!
初时,因其铭文锈蚀严重,难以辨认通读,几乎所有人都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器物,后来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鉴定,辨出“隽鼓”二字,初识为“青铜鼓座”。后因其上有两个对称的虎头和四条相缠绕的龙盘踞,故定名为“龙虎纹鼓座”,又因其侧有四环又称“龙虎四环铜鼓座”。它还有其他的名字“春秋青铜大建鼓座”或“四环形器”。

归根到底,此物是一个鼓座,顾名思义,就是承载鼓的座架。在古代,鼓是用于战争、祭祀乐舞等活动的乐器。《国语·吴语》中有云:“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从水陆攻战图像上看,建鼓作为军乐器,常与丁宁共同使用。
古代文献有记载:龙为水族之长,虎是山兽之君,此物把龙虎集于一身,仅从它的雕文就可以看出它至高无上的权威。虎父还无犬子呢,由此可见,它所承载的鼓地位就更加不凡了。我们可以想象到3000年的龙虎四环铜鼓座,坐落在高台之上,听着头顶传来振奋人心鼓鸣声,睥睨着群情激昂的军士们,为他们的凯旋祈祷着。

至于龙虎四环铜鼓座的主人具体是什么身份,至今还扑朔迷离。但从同时出土的器形较大、制作精细、纹饰精美的青铜甬钟、鼎、车马器、戟等青铜陪葬品和已识别的铭文看,可大致推测出,这一墓葬墓主很可能为当时群舒中某一君主。所谓群舒,也就是春秋时期舒国、舒庸国、舒蓼国等联合成一个军事集团的7个小国,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带,传说是皋陶的后裔。
龙虎四环铜鼓座能逃过盗墓者的魔爪,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班大为:地与天齐——早期中国的占星术和宇宙学
#虎年有娱#这本书酝酿已久。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国古代史料中发现了天文现象的观测记录,如果科学地加以证实,就有可能建立可靠的基准,这对确定中国最早的朝代年表至关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4:140000南昌海昏侯墓宝物雁鱼灯身世揭秘,这些年中国挖出了哪些神灯?
原题:雁鱼灯里的爱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轰动。墓里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那盏雁鱼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使用时还可避免房间空气污染,还是高级环保灯,尤其令人惊叹。图: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环保型“雁鱼灯”灯具为什么要做成雁鱼形状?这家里其实有一层特殊意思,包含着秘密,是一种爱的象征,乃情爱之物。不只雁鱼灯造型有说法,其他造型的古灯也都有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21:170000民国时出宝最集中的一次盗墓:挖了13座古墓,仅青铜鼎就盗出28只
党玉崐盗获的宝物本文作者倪方六财,来得快去得亦快,这话用在盗墓埏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笔者研究盗墓史好长时间了,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盗墓者能保住财宝的,盗掘斗鸡台的民国军阀党玉崐也是这样。可以说,在民国几宗大的盗墓案中,就数党玉崐的财宝去得最快,仅仅三个月后就散了,属于他人。但是这些宝物有一部分现在也搞不清在哪儿,据说现在还藏在宝鸡某处地下。(宝鸡城雕塑,背后就是斗鸡台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1:280000梁启超:如何才配叫做中国留学生?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