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厂工人挖出一座古墓,虽被盗仍出土大量文物,有一件令专家叫绝
龙虎四环铜鼓座传奇
文/周德秀、倪方六

名称:龙虎四环铜鼓座
年代:春秋时期|
出土地:安徽省舒城县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馆
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
2008年的夏天, 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名为“中国记忆”的5000年文明瑰宝展,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明星。多个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纷纷整装上阵,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金缕玉衣、三星堆纵目人面具,商代金箔鸟纹太阳神等等汇聚一堂,以期传达出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昏暗的灯光下,一件件珍宝争奇斗艳,尽管没有热清洋溢的氛围,没有缤纷炫目的色彩,但它们带着各具特色的造型和深沉的历史厚重感展现出各个时代的辉煌文明,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些国宝中,一件名为“龙虎四环铜鼓座”的青铜文物,算得上不起眼的一个,类比同时代的青铜器,它没有曾侯乙冰鉴那样响亮的名声,也没有王子午鼎那样庞大的体积,甚至连依托个春秋枭雄的好运气都没有,然而这些却丝毫不能削弱它的霸气,减损它的魅力,因为正是有它的存在,记忆着中国流传千年文明之根。
俗话说的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中国历史上许多国宝文物的出土都有机缘巧合的因素,龙虎四环铜鼓座也没有例外。
1980年9月,安徽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村窑厂的工人在取土的过程中挖出一座古墓,随即省、县文物工作者赶来,经鉴定这是一座春秋墓,并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


据现场勘察,该墓明显有两次被盗掘的痕迹,专家推断很多珍贵的文物已被盗墓者盗走。但让专家高兴的是,虽然被盗墓者光顾了,但最后仍清理出了183件文件,其中青铜器就有170件。对此,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商承祚教授拍案叫绝,赋诗赞曰:“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型盆口邈难追。横铉遗制真谁偶,拍案惊看振世奇。”
正当文物工作者亦喜亦忧地整理物件时,一件空心鼎状青铜器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这件青铜器乍一看去,整体呈圆形,为一圆形铜圈,无底,上部略有残缺。全座直径80厘米,高29厘米,重约100公斤。仔细观摩它的造型,尤为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龙盘绕一周,虎耳竖立,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与虎交缠,可谓是龙盘虎踞,形象非常生动。器身满饰蟠虺纹。

它的外壁还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形象生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光就铭文字数而言,这就足以让文物工作者兴奋的了,要知道,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中,除了一九五九年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还没有哪件青铜器有这么多的铭文。
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青铜物件呢,又有什么用途呢?考证结果出人意料!
初时,因其铭文锈蚀严重,难以辨认通读,几乎所有人都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器物,后来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鉴定,辨出“隽鼓”二字,初识为“青铜鼓座”。后因其上有两个对称的虎头和四条相缠绕的龙盘踞,故定名为“龙虎纹鼓座”,又因其侧有四环又称“龙虎四环铜鼓座”。它还有其他的名字“春秋青铜大建鼓座”或“四环形器”。

归根到底,此物是一个鼓座,顾名思义,就是承载鼓的座架。在古代,鼓是用于战争、祭祀乐舞等活动的乐器。《国语·吴语》中有云:“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从水陆攻战图像上看,建鼓作为军乐器,常与丁宁共同使用。
古代文献有记载:龙为水族之长,虎是山兽之君,此物把龙虎集于一身,仅从它的雕文就可以看出它至高无上的权威。虎父还无犬子呢,由此可见,它所承载的鼓地位就更加不凡了。我们可以想象到3000年的龙虎四环铜鼓座,坐落在高台之上,听着头顶传来振奋人心鼓鸣声,睥睨着群情激昂的军士们,为他们的凯旋祈祷着。

至于龙虎四环铜鼓座的主人具体是什么身份,至今还扑朔迷离。但从同时出土的器形较大、制作精细、纹饰精美的青铜甬钟、鼎、车马器、戟等青铜陪葬品和已识别的铭文看,可大致推测出,这一墓葬墓主很可能为当时群舒中某一君主。所谓群舒,也就是春秋时期舒国、舒庸国、舒蓼国等联合成一个军事集团的7个小国,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带,传说是皋陶的后裔。
龙虎四环铜鼓座能逃过盗墓者的魔爪,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关于现有中国考古学田野发掘方法的讨论
作者近照在文章的开始,我想先回答老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第七个问题,即考古发掘的目标是什么,在我看来,考古发掘的目标总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即:生态地发现和保护遗迹遗物,为研究及解决考古学问题提供正确的材料支持。要理解这一定义,首先当确定其中“考古学问题”的范围。按1993年冯恩学《田野考古学》[i]:田野考古学是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以研究历史的学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13:430002长沙地区汉代古墓旁边 再次发现21处墓葬(汉代墓葬)
汉代王陵周边发现的墓葬属于陪葬品。自从去年10月份开始,长沙地区的文物研究机构就已经对于之前已经开发过的一个汉代王陵进行后续的研究,在不远的地方就发现了一些墓葬坑,经过50天的发掘之后,一共找到了21个,这些也都是来自于汉代的墓葬,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型的竖穴土坑,也就是说这些墓葬的规格很小。墓葬的痕迹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16:410000通过手抄族谱发现山上祖坟,认为有宝,从劳务市场找4民工帮盗墓
根据族谱找到清朝祖坟盗掘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人家族观念很重,过去家家都会有本“家谱”,俗语“不靠谱”中的“谱”,原本指的就是家谱。家谱也称“族谱”,上面会记述源流、堂号、世系等内容,还会记载祖坟信息,有的连祖坟的朝向、下葬日期都记的一清二清。家谱上记明祖坟位置所在,本是为方便后人前往祭祀,认祖归宗,却不料有后世不孝子孙,将其当成了“盗墓指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31:370004中国鸟脚龙:长1.1米/最小的肉食性恐龙(距今1亿年前)
在世界十大恐龙之最中,我们认识了十种非常出名的恐龙,而今天,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中国鸟脚龙,它出土于中国内蒙古,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中国鸟脚龙基本资料体型:中国鸟脚龙是一种中国小型食肉恐龙,可能以小型哺乳类与昆虫为食,它体长1.1米,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640位,是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年-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34:010000韦正;马铭悦:也谈佛教造像的长安模式
文献记载表明,长安在中国中古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过,长安缺少佛教石窟,佛教造像的发现有限,如何评估已有的考古发现,进而通过考古发现探讨长安佛教的具体发展状况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在以往的研究中,部分学者提出佛教造像的长安模式这个概念,但对长安模式的内涵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拟对这些意见作简单检讨,并对长安模式的出现时间、具体表现、因素来源等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学界。一、长安模式内涵的变迁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9: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