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用被有什么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果如天气预报,今天全国各地都下起了雪。南京也下了,现在坐在桌前更新头条号,感觉冷了。在这里的天气里,夜里上床睡觉,拥有一床大大的暖暖的被子,是再舒服不过的事情了。
被子在现代人看来是很普通、也不值钱的睡眠用具,但在古人眼里却是重要的“家当”,是财富象征之一,被子大小也显示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如何,受不受尊重。
《梁书·裴之横传》(卷二十八)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曾任吴兴太守的裴之横,少年时不学好,用今天的话来说,整天不做正业,鬼混。其兄裴之高为了激励他,有意做了一床不宽的小被子给他盖,并且只给他吃蔬食。裴之横发誓:“大丈夫富贵,必作百幅被!”后来,裴之横果然发达了,真的做了一床百幅宽的被子。

如此大的被子可谓“古代第一被”,放在今天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只是不知道这么大的被子怎么盖?但被子的功能是保暖,有条件的尽量做大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在实际中也是这么做的。
在大小上,古人结婚用被便很讲究,除了用料好外,被幅都不小。古人为什么要将婚被做得大一点?因为是双人用啊。过去小夫妻都睡一被筒里,而不像现代,不少新婚男女同床分被窝,说是卫生,还不影响对方休息。但即使各睡各的被窝,在双方需要做那种活时,还得钻到一个被窝里,被子过烛身子会露出来的,不只尴尬,还容易受凉,所以,现代的婚被也不小的。

古人结婚少不了要陪婚被的,新娘嫁妆中陪被子,新郎婚床上置被子,即便在夏天结婚,也要准备好秋天要用的被子。
有条件的人家,被子用绫罗绸缎来做,所谓“锦被”、“绮被”、“罗被”都属于这类高级被子。据宋李昉《太平御览·服用部九》(卷七百零七)引《东宫旧事》,晋太子便有“七彩文绮被,又有绛文罗被”。
太子结婚时要准备:“彩柸文绮被一、绛具文罗一幅被一、绛罗文绣四五幅被一。”(另据《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一百四十九)“太忆妃”条引《东宫旧事》,晋朝太子纳妃结婚时要准备被子:“绛真文罗一幅被子一,绛罗绣四幅被一。”)

结婚用被因为都是双人被,又叫“鸳鸯被”、“合欢被”,文雅一点的称为“鸳衾”。东汉《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客从远方来》这样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从古诗中可以知道,被子在古代男女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记载,赵飞燕在当上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她的妹妹送了一批高档用品,其中就有“鸳鸯被”、“鸳鸯褥”。
古代最著名的一床鸳鸯被,大概是后蜀主孟昶的。

据元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卷七):“鸳衾,孟蜀主一锦被,其阔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陶宗仪之所以记下孟昶这床鸳鸯被,是因为这被子制作特别,古今仅见:“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余锦则拥覆于肩。”
把被头挖成衣领样,盖身上时刚好露出两头,这种夫妻双人被设计,很符合人体工程结构,既特别,又温情,是不是很有意思。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吐蕃化的阿柴王陵——2018血渭一号墓
(海报设计:崔晓雪)▲2018血渭一号墓视频资料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韩建华#十大考古#▲墓葬位置及环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02:000001我国考古史的巅峰:三星堆是“外星文明”?比华夏文明还早百年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提到华夏文明,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原文化。但事实上,经历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发展中,这种文明是包揽万象的,这是多种不同的文明聚集到一起,才缔造出了庞大的华夏文化。尤其是三星堆的发现,更是让人们充分见证了在华夏文明中除了中原文化之外,还有许多文化内涵。那么三星堆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三星堆展示更多传奇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00:170004李零:说龙,兼及饕餮纹
中国人,逢年过节,经常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艺术,舞狮是外来艺术。龙是模仿什么动物?它的早期形象是什么?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一、龙是想象的动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38:220000山东某个古墓出土文物 居然蕴含着万年前的秘密(古墓文物)
万年前的文物代表着我国更加悠久的历史。在前一段时间山东淄博就被考古队发现了一处古墓,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这个古墓可能是来自于1万多年之前,在里面的大多数东西都完好无损,一共留下了1000多件人类早期的遗留产物,我们通过这些就能给我看到万年前人类的生活水平如何,一下子就震惊了整个考古界。人类文明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52: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