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出现前已有一种类似盗墓利器,只是盗墓者秘不外传
“洛阳铲”发明前还有一种盗墓利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洛阳发现的一处北宋砖雕壁画墓(从墓顶缺口看墓室)
实际上,对没有洛阳铲的古代盗墓者来说,盗墓并不是难事,因为不需要太多的地下探测,那时也没有平坟的说法,荒野田头到处高坟大冢,挖就是了。但对想挖秦汉及春秋大墓、寻找青铜宝物的专业盗墓者来说,“挖坟头”他们没有兴趣,一定要寻找真正的随葬品丰厚的“肥墓”,那样挖起来才带劲。
所以,发财欲望的驱使,让盗墓工具得到不断地改进。

图:原始洛阳铲(殷墟考古时用铲)
铁锥,是古代盗墓贼手中的利器,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都在使用。而“洛阳铲”出现,至今连百年时间也不到(关于“洛阳铲”的身世,《民国盗墓史·秘笈卷》中有专章介绍)。那么,在“洛阳铲”出现之前的洛阳盗墓者,以及近代盗墓贼又擅长使用什么工具来做活?
钢锨,这是洛阳铲出现前夜,中原盗墓圈中普遍使用的盗墓工具。

图:现代手机打制的洛阳铲
笔者在洛阳马坡村调查时,一位站在家门口的马姓年长村民告诉笔者,“洛阳铲”现在传得很神乎,但当年在邙山盗墓的人,用得最多的是钢锨,用起来顺手。即便有人使用“洛阳铲”,也是小圈子内少数人在用,由于自私、信息不通等原因,这些人并不张扬手中的盗墓利器,大多数人用的还是用惯了的钢锨。
钢锨啥样?其实所谓的钢锨主体是铁制的,只有锨的刃部才有钢,应该叫铁锨才对,但因为打制时铁匠师傅淬火工艺正到火候,又夹了钢,所以刃锋锐利,比一般的铁制工具耐磨经用,与钢制无异,所以俗称“钢锨”。

钢锨是一种铲体较长的铲子,所以有的盗墓贼也管钢锨叫“铁铲”。
有的学者也将之与“洛阳铲”混为一谈,也许时人根本就未把“洛阳铲”当做一种新发明,也许当时就叫铁铲。卫聚贤是著名的民国考古学家,比袁同礼提前八年到实地了解过洛阳的盗墓情况。
1928年(民国十七年),卫到山西一带进行文化学术考察,活动结束后路过洛阳,卫亲眼看到盗墓贼使用“洛阳铲”的情形,邙山的古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古物的流失和被破坏而痛心。卫在返回南京后上书政府,希望“设禁止其事”。

图:青铜器出土现场
其后,卫在其《中国考古学史》一书中,记述当时“各地有组织的盗掘”情况和方式,其中重点说了洛阳,文中便称“洛阳铲”为“铁铲”:“用铁铲曲为多半圆洞形,置长木柄,在地上隔五尺凿一洞,因持铲凿地,土攒入铲中,用手将土取出,看土为死土活土……”
但“洛阳铲”与普通铁铲是不一样的,普通铁铲与钢锨也不相同:钢锨铲头较窄,铲身较长,和常见的扁铲差不多。

图:可拆装现代洛阳铲
与马坡村相邻的名叫马积善的小李村人,民国时期曾经在邙山上刨过古董(盗墓),马积善在20世纪50年代受访时,曾对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考古学者赵振华具体谈过这种钢锨的规格:锨头长30厘米、宽14厘米,带木柄总长约1.8米。
钢锨掘土的效率远没有“洛阳铲”高,用于盗墓的话,“洛阳铲”一天能打出100个探孔,而用钢锨,只能打出30个。而且,钢锨带出地下土样的成功率也低,如果使用者没有经验,根本就带不上来泥——使用时,必须要将钢锨斜着往下捣,才能和“洛阳铲”一样,把土样顺利地带到地面上来。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唯一被土葬的开国上将 被邓公破例批准(许世友)
许世友将军死后葬在了自己父母的墓旁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多数建国将领死后都葬在八宝山人民公墓。一位开国将军是个例外。他被特别批准以传统的埋葬方式埋葬,即徐将军。徐世友的经历和大多数开国将领一样。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原本想在父母面前孝顺。在与地主的冲突中,他意外杀死了地主。加入革命我要新鲜事2023-02-22 22:03:340000郭小凌:生不逢时的雷海宗 雷海宗先生《西洋文化史纲要》一书读后
对于国内大多数年轻的史学工作者而言,雷海宗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毕竟岁月迁流,物是人非,雷先生封笔和去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在世时又没有给中国史学界写出一两部为晚生后辈绕不开的经典著作,因此他淡出中国年轻学人的视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00002020年游学: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刻艺术
我们结束甘肃之行后,便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由于网红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没有提前预约,所以就先去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用我西安朋友的话,博物馆藏品很好,资源定位都不错,然而却办得不怎么样。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7:120000加拿大的博物馆里 居然有清朝古墓(贩卖古墓)
加拿大里的清朝古墓是被中国人卖给了洋人。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博物馆,竟然展示着一座中国明末清初的古墓。墓主人名叫祖大寿,由于家道中落,急需用钱养家糊口,但世道兵荒马乱,迫于无奈只好将自家祖坟给卖了。洋人花巨资通过水路将整座墓园托运到了加拿大,最终落户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古墓雕刻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6:20:480004地里捡到一个陶罐当鸡饭盆 最后发现居然是国宝(鸟形陶器)
农民发现的鸟形陶器来自于六千年前。中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新人民创造了无数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深埋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中被发现,故事发生在1957年,陕西的一个农民在耕地时意外地挖出了一个奇怪的陶罐。这个陶罐的形状很独特。总的来说,它看起来像一只鹰,当然也可以说像一只鸡,整体比较完整,所以他把它带回家了。阳朔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2:31: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