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黄肥”,中国何时开始大兴吃螃蟹之风的?
明清人节假日如何休闲?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社会越往前发展,人们的休闲生活应该越丰富、有趣。但在事实上,古代中国到了明清时期,节假日文化似乎倒退了,好像没有唐宋时丰富多彩,直接的佐证就是节假日时间被官方大大缩短。

图:明朝人骑着毛驴出行
唐宋两朝公务员可以休假的天数都过百日,而到了元朝,唐宋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明、清两朝放假时间更少,连传统的清明节都不再放假,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三大法定节假日。
放假天数大大减少的明清人,节假日怎么过?从明清人笔记上看,唐宋时很流行远游一类的休闲方式相应少了,“室内活动”增加,人们变得喜欢“宅”在家里,宅男宅女增多,与唐朝人节假日喜欢户外活动明显不同。当然,明清人也有不想“宅”的,则多选择“走亲访友”。

图:假日里独自游玩的古代女子
明清时,秋天的重阳节已不再放假,虽然重阳休闲方式并没有被抛弃,尤其在民间,民众的重阳节活动并没有考虑放不放假因素,古代老百姓本来就无放假概念,所以,唐朝时流行的登高、赏菊等休闲方式在民间继续存在,但有不少新内容新变化。
据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这天,“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诧,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在宋朝时,重阳节的是“赏菊节”,而到明朝则成了“女儿节”。

节假日休闲活动中,“吃”也是明清人的主题,但消费花样翻新,出现了不少新吃法。如在秋季节假日里,“吃螃蟹”最为盛行,全国各地都爱食此物,一直影响到今天,早期古人不食之物,由此身价暴涨,到如今一只螃蟹已可以买几斤,甚至几十斤猪肉。

明清时,最大众化的节假日休闲方式是“洗浴”。洗浴本来就是一种假日行为,假日起初就是因沐浴而来,故放假又称为“休沐”,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节假日喜欢的原因,早就是风俗了。但在唐宋以前,人们洗浴主要在家里进行,而在明清时已成一种普遍的公共行为,都在公共浴室中进行。

图: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的明朝大众浴室“瓮堂”(现已被关,据说已拆毁)

公共浴室在北宋时已出现,元朝时去公众浴室洗浴已成古人卫生风俗。到明朝时,更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选择,公众浴室彻底成为“大众浴室”,节假日的“洗澡文化”也出现了,不只秋冬天公共澡堂对外营业,其他季节也烧水迎客。

明清时,利用节假日洗澡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人们在节假日里如果不外出,不是“宅”在家里,就是“宅”在浴室中,浴室设计和加温方式也因此得以进步。明郎瑛《七修类稿·义理类》一书中,特别提了当时的苏州浴室:“甃大石为池,穹幂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通,遂成沸汤……”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举行2023年2月23日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图书馆学家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前哲垂范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46:010000“清华简”最新成果发布!长篇佚籍《参不韦》涉及战国思想史、制度史等内容
“清华简”阶段性成果发布来了!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以线上方式开启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成果发布会的全球直播。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16:1900001996年中德两国联手对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发现一从未被披露的秘密
揭示了陵墓的结构。秦始皇,大秦帝国的缔造者,曾梦想长生不老,但终究只剩下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和千年传世的郡县制度。随着他的离世,大秦帝国意外地开始了分崩离析的历程。郡县制度,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但与此同时,秦始皇陵墓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阴影之下,饱受各种疑云困扰。一、秦始皇陵墓曾经历三次危机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24:330000破译考古报告中的密码
【编者按】本文摘自《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上幕第一场导论课:怎么学历史?静云老师:从中国考古学诞生开始,傅斯年就对考古学寄予厚望,希望借地下出土的一手材料,正经补史,一扫疑古之风。从此文献与考古资料就成了我们研究历史的两条「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0: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