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里的女孩子最喜欢穿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李白眼都看直了
古人喜欢什么样的凉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是炎热的季节,凉鞋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在古代,人们夏天也喜欢凉鞋,其中以木制凉鞋最受欢迎。

图:清末制集木屐摊
过去老百姓夏天所穿最多的,便是木制凉鞋了。木制凉鞋,古人称为“木屐”。
在古代,木屐虽然多在夏天穿着,但并不仅限于凉鞋的功能。较为准确的表达是,木屐是一种多功能的凉鞋。如,古人在雨雪天常会穿木屐,最古的木屐绘画见于南宋人所绘的《雪履观梅图》,这里的“履”,就是一双木屐。而在春天,也有人穿木屐。南宋诗人叶绍翁便是穿着木屐,在杏花盛开之际出去游春的,留下了名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人怎么想到用木材制鞋的?据说是晋文公姬重耳发明的,与传统的寒食节的诞生有关联。《庄子·杂篇》中有这样的记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图:《东坡小像》,系明代画家孙克宏所绘,图中的苏东坡即穿带齿木屐
忠臣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悲痛不已,遂将其死时所抱之树取材,制成木屐,以作为纪念。每年到了介子推的祭日(寒食节),即向木屐行礼。此传说无从考证,但木屐出现于先秦应该没错。
木屐的出现,给古人夏天又多了一种凉鞋选择。古今木屐的做法都相似,也比较简单,就是在木底上打上孔,绳索穿孔编结而成。
在古代,木屐是夏天男女通用的凉鞋,并不仅为男性所穿。木屐在先秦出后,到唐代穿出了一个穿高潮,唐代女性最爱穿木屐,穿出了夏日风采。

图:“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木屐,让女性足下生媚
唐代诗人李白《浣纱石上女》一诗中提到的、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孩子(或少妇),脚下穿的就是一双木屐:“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从李白亲眼所见来,唐代女孩子夏天穿的木屐还是有讲究的,用亮丽的金色作了涂抹,而不是露出原木的本色,这样的一双女式凉鞋,更能衬托出那白嫩的双脚,这双“白如霜”的脚让爱风流的诗人动了心思,诗性大发。

图:逛街也穿木屐的日本女人
李白很爱欣赏美女的足下风光。当年他来到昇州(今南京),路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故事发生地、曾为吴国疆域后被越国占领的长干里时,看到南京女孩子既漂亮,又会打扮,她们脚上穿的凉鞋,便是一双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连袜子都未穿,把李白的眼都看直。这就是李白《越女词其一》诗中所描写的:“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可以说,在唐朝南京女孩是最喜欢穿木屐的。因为这么有历史,南京女孩的木屐情结比中国其他城市的女孩更深一些,至今南京的女孩子夏日都喜欢穿木屐,不信可以到南京老巷子里转一圈,就明白了。
为什么唐朝女性爱木屐?其实与唐朝女性爱臭美有很大关系。

穿木屐不仅仅凉快,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穿出女性的美,穿出女性特有的魅力。木屐,特别加跟加高的木屐,物理重点相对不稳,女性因为体重和体力原因,穿上后为了平衡,就得积极调整身姿适应,特别是要扭动细腰,避免跌倒……如此便摇曳生姿,女性风韵油然而生。
唐朝女性夏天爱穿木屐,这一时尚被当年来华的日本使唐者和留学生带回了国内,在日本也掀起了穿木屐潮 ,日本女性至今喜欢着木屐。日本木屐的款式和穿法也很丰富,现代的中国人反向日本人学习穿木屐时尚了。

图:逛街也穿木屐的日本女人
女性夏天流行穿木屐,到了宋元时期,就成了稀奇。这个时代流行裹脚了,男人崇尚“三寸金莲”,女孩子根本无法再穿木屐。而到了明清时期,木屐的“雨鞋”功能又被油靴、皮鞋所替代,贵人富者均不再爱穿木屐,木屐由此沦为“穷人的鞋子”。
但是,日本女人却把穿木屐之风俗很好地继承了下来,所以今天的木屐,最好的是日本产的,而穿出最美感的,是日本女人!如果不是因中国后来流行小脚,日本女孩要羡慕中国木屐了!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信号:jsnjnfl
埃及发现一座古墓群 居然是木乃伊防腐作坊(木乃伊)
埃及发现两个木乃伊作坊一个用来给人制作一个用来的动物制作。在每个不同的国度都会有着不同的丧葬习惯,比如说在埃及区域,他们的古代丧葬习惯就是灰,把死去的人做成木乃伊,而在今年的5月多,埃及的相关考古部门就发现在他们的首都开罗南边几十公里之外的一个古墓当中。发现了两个木乃伊有关的建筑,不过这并不是古墓,而是木乃伊的防腐作坊。木乃伊作坊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0:51:260000我国有件国宝南宋后便不知所踪后来在美国展览馆被找到
由于对文物的认知不足,很多文物古董被当作普通物品,甚至被用来作为农作工具。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文物的损坏和丢失,也会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2:03:540000河北一个土包不长草 专家调查后申请部队封锁(西汉墓)
河北一个不长草的土包,实际上是西汉时期皇室的墓葬。众所周知,咱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很讲究风水,尤其是对于墓葬的选址和规格,历代帝王都会聘请高人为自己寻得一块风水宝地,以此来庇佑国家繁荣昌盛。那么在河南石家庄鹿泉区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土包,这个土包寸草不生,于是人们找来考古专家进行调查,那经过调查以后,这座土包被军队连夜封锁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10-15 19:58:580000中国第一坠机现场,纪念碑永铭中国航空之父的奇迹与传奇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花生寮社区东方国际大酒店东侧的坠机处。在枝繁叶茂的榕树掩映下,坠机处纪念碑、冯如塑像、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牌静静伫立。1912年8月25日,冯如划破长空,并从坠机的那一刻,歇息于此。冯如先生牺牲时年仅29岁,安葬于黄花岗,一百多年过去了。9月4日,广东军政府陆军全体人员在此处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临时大总统令“殒命地方建筑纪念碑”,但后来政局多变,立碑的事搁置下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42:220000最新发布 | 隋唐洛阳城正平坊考古重大进展,太平公主宅院为中轴对称多进式大型院落
正平坊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赵村北,是隋唐洛阳城内重要的里坊之一。正平坊东临敦行坊,北临修行坊,西临宜人坊,南临乐和坊。文献记载,正平坊内有孔子庙、国子监,太平公主的旧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还有兵部尚书李迥秀宅、左散骑常侍、襄阳郡王路应宅、河南尹裴迥宅等达官贵人的宅院。正平坊内有诸多重要建筑,是东都城内非常重要且极具代表性的里坊。正平坊位置示意图正平坊庭院位置分布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44: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