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基:古印度文明之二度奠基
2016-07-09 刘秀美 范梓浩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编者按】本号将陆续编发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讲课摘要,敬请关注。

2016年7月4日上午,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在吴义雄教授的主持下,孙隆基教授进行了“古印度文明之二度奠基”的主题演讲。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在今巴基斯坦东北部俾路支斯坦有一新石器时代遗址「梅尔嘎赫」(7000-2500BCE),被并入了与哈拉帕及摩亨佐达罗一样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被视为该文明最古老的遗址,成为印度河流域古文明的先行者。而梅尔嘎赫的地理位置位于伊朗高原的山侧地带,与布雷德午德氏于1948年提出的两河流域山侧地带说之山侧地带地形环境相当,都是世界上最早脱离狩猎-采集生活型态的地带。也就是说梅尔嘎赫的重要性对于印度河流域而言,就像伊朗高原的山侧地带之于两河流域一般,都是文明的先行地。
然而,由于印度河文明的发祥地与主要遗址大多不在今印度境内,于是印度方面开始强调印度境内有着已干枯的古老河道的「萨拉瓦蒂」,并强调在萨拉瓦蒂周遭的遗址,以此希望把“四大文明古国”的光环拉拢到头上。由于梅尔嘎赫属于古印度文明的先导,却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因此印度学者认为「严格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始于哈拉帕成熟期。实际上印度河流域古文明的传布有以下几点规律:一、早期遗址皆集中在印度河流域西部,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东侧的山侧地带。二、哈拉帕成熟期的遗址集中在印度河-葛赫咖尔-哈卡拉的冲积平原地带。三、印度河文化继续往东恒河支流上游与往南德干高原北缘扩散。
但印度河流域并不只是向东发展,许多学者们已注意到伊朗高原的东西南北四侧在环境与文化上皆有统整性:
伊朗高原(西)山侧回旋镖地带—两河流域文明

(东)古印度文明的先导—古印度流域文明
位于伊朗高原两侧的这两个文明,从考古文物来看,波斯湾的狄尔门(可能是今日的巴林)出土了不少印度河流域古文明的印鉴封泥,似乎是古印度文明与苏美文明的贸易转运站,苏美城邦遗址亦出土古印度流域印鉴,而印度河口商港遗址也出土了波斯湾类型的印鉴,证明两文明交流频繁交流。除此之外,两个文明之间,发现了吉罗符忒文明,其文字已被订为世界史上最古老的文字,后被其西边的依蓝文明使用,学者开始关注其与东边印度河流域的关系。
而雅利安人又是从哪来的?主要有两种说法:(1)以印度学者饶欧为代表的印度雅利安人建立说。(2)雅利安人入侵说。雅利安人入侵说在英国殖民地时代提出,受到达尔文主义与殖民主义影响,有所谓民族主义优越论的看法,成为当时主流;而现在后殖民主义当道,故出现以雅利安人乃印度本土原住民说,但此说未得学界普遍认同。实际上,雅利安人入侵可以有更宽松的说法,改为雅利安人「进入」而非「入侵」印度。
实际上比雅利安人来临更早的变革,发生在农牧。在1968年开始于俾路支斯坦挖掘的皮鹰克遗址,除了发现大麦、小麦之外,还发现了小米及高粱,小米来自于今日的乌兹别克斯坦,米则来自于恒河流域。这称为「第二度农业革命」,此农业革命奠定了印度农业的基础,而不再全是西南亚山侧型的农业经济。从今日的研究可知,稻米最早源于长江流域,因此,长江流域的生计模式可能是印度文明之二度奠基的主角之一。
回到印度古文明本身,今印度文化中是否能寻找印度流域古文明?现存最早的印度书写乃婆罗米文,是印度最古老的书写系统,最早可朔源自西元前3世纪西亚的阿拉米字母,但他不该被视作印度书写的开端,因为在此之前还有至今还未破译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书写,但此两种书写显然出现了断层,以致继起的雅利安文明,似乎没有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记忆。
然而从仪式来看,摩亨佐达罗遗址没有发现宗教建筑,但其中心所发掘的大浴池可能与宗教有关,而印度教规模最大的仪式就是前往圣河或圣地进行洗礼。在今日的印度教里,水是用来净化的液体,但也是传播感染的媒体,两者似乎是矛盾的,从《奥义书》中透露对人全身的体液都反感,真正具净化作用的并非水而是火。因此有可能以水洗涤净化的是前雅利安文化的宗教仪式,而崇尚火的仪式是属于雅利安文化的,当今印度教则将两者融合。文明的起源若能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打破四大古文明的窠臼,把历史还给世界,将能看到更多历史有趣的一面。
(执笔刘秀美编辑范梓浩)
历史性时刻:英国归还珍贵高棉皇冠珠宝给柬埔寨
BBC近日宣布,被盗的可追溯到柬埔寨高棉(吴哥)帝国的皇冠珠宝已归还柬埔寨。这些无价的物品曾经被英国非法古董交易商和收藏家道格拉斯·拉奇福德(DouglasLatchford)所拥有,他于2020年去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高棉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些珠宝最终回到了它们属于的柬埔寨,并将在国家博物馆中陈列,供公众欣赏。我要新鲜事2023-02-24 18:53:240003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 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近13000件 祭祀坑埋藏年代确定
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6月13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上,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执行领队冉宏林介绍,正在进行埋藏物提取阶段的7、8号祭祀坑又有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近13000件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54:580000考古队打开千年古墓 尸体突然动了(古墓尸体)
尸体因为外界空气进入,所以发生肿胀。在1985年湖南的一个村子里面发现了一个古墓,当时的考古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考古队在用了很大力气之后才终于进入到了墓穴当中,你在里面发现了一口棺材,当他们打开了棺材之后,发现里面有着十分浑浊的液体,液体当中有着一个女人的尸体,之所以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尸体是一个女人,是因为没根本没有腐烂,随后这个尸体发生了更加奇怪的事情。巨型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42:310000李东红:边疆考古的民族视角与范式思考
随着中原地区以外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日益深入,“边疆考古”成为中国考古学最具活力的学术领域之一。当面对广袤的空间及流动着的族群时,边疆考古研究的特殊性就凸显出来。考古学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成为边疆考古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以中国边疆与民族政治、文化关联为基础,以边疆考古新发现与学术实践为背景,对边疆考古的民族视角与范式做一些思考。一、边疆考古与民族的相关性(一)历史视域中的边疆与民族0002秦岭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20米/距今65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很多恐龙都是以发现地的地名而命名,比如秦岭龙,它发现于陕南秦岭附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秦岭龙基本资料体型:秦岭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5-20米,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1位,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48:3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