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东北禁封地发现一长满青苔的绝世文物,发现者不识竟用油焚烧
高句丽壁画墓和好太王碑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篇说了高句丽墓葬的大体情况,这篇进一步说说这事情。
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日本考古界对中国境内的高句丽古墓群这么有兴趣吗?除了民族本身的神秘性外,与古墓内丰富的壁画大有关系,是了解高句丽历史,特别是东北亚历史最直接的材料。这些最富艺术价值的壁画墓,还被学术界称为“东北亚地区的艺术宝库”。

图: 厨事图。上面有一个女子往锅灶里烧火,另一个女子从蒸笼里拿出东西,还有一个女子在另一处洗碗整理;前面还有两只狗,似是闻香而来,流着口水不肯走,等主人赏食。

图:宴饮图

图:角牴图。两人上身赤裸在较量,旁边还有一个人,似乎是裁判角色。

图:骑射图

图:狩猎图

图:高句丽五盔坟5号墓壁画(墓室顶部分)
考古调查发现,高句丽壁画墓以封土石室墓居多,目前中国境内有33座、朝鲜境内68座。壁画的内容再现高句丽王公贵族家居、宴饮、歌舞、百戏、出行等社会生活,早期壁画还绘有宫殿、亭阁、马厩、水井、卫兵、侍女、牛马鸡狗、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图案。绘画方式一般是在石壁上抹白灰,然后在白灰上作画;再后则是直接在磨光的石壁上作画。
由于高句丽灭亡较早,留下的文字资料稀少,内容丰富的高句丽古墓壁画,因此就成了十分难得的研究资料,对研究高句丽的历史、文化、风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壁画,有“东方第一碑”之称的好太王碑,则直接提供了高句丽有关历史信息。此碑汉字隶书,方严厚重,上面原刻有1775个字,目前可以看出的大约有1600字。

图:好太王碑亭

图: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在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陵东北200米处,碑体高大、端庄、通体黝黑,建于414年(东晋义熙十年)。好太王陵坐落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城东4千米外的禹山脚下、洞沟平原上,是一座外形与将军墓一样的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
墓主好太王名叫谈德,39岁死亡,因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称“好太王”。好太王于391年继王位,时年18岁,在位22年。好太王在位期间,是高句丽最繁荣的时期,好太王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东征西讨,占辽东、驱倭寇,侵汉江、降扶余,使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后来继位的长寿王为纪念父王的丰功伟绩,立了此碑。
毫无疑问,好太王碑虽然不是价值连城,却是一件具有极其重大历史价值的绝世文物,不会再有第二偷件。如此重要的石碑,却长期一直湮没在山野草丛中,无人知晓,一直到清末才被发现,为什么?原来,禹山一带当年是满清的禁地,以长白山为中心,周边广大的范围,老百姓都不能乱便进来,鸭绿江、图们江一带的中朝边境尤为封禁重点。

图:禹山一带巨大的高句丽封土墓
生活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一直认为长白山是他们的民族发祥地,长白山是他们的圣山。作为女真人的后裔,满清人继承了这一说法。乾隆皇帝的长白山祭告文开头即“奥我清初,肇长白山”。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满清人修筑柳条边,开始封禁,禁捕民间随便采东珠、人参、貂、狐、熊、鹿、虎、豹等特产。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亲临小白山,在望祭殿中祭祀长白山,并下令封禁长白山,保护发祥之圣山。一直到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才废除了禁山围场之旧制,设招垦局招民开荒。
为什么要封禁东北,起初主要是防止老百姓乱挖乱采,坏了发迹地风水,后来还有考虑禁关内汉人进入和半岛朝鲜人偷越国境的问题。

图:禹山一带巨大的高句丽垒石墓
满清前后封禁了200余年。让高句丽墓葬所在的集安境内的禹山等地也神圣和神秘了起来。解禁以后,老百姓可以方便进山了,藏在山里的历史如同山珍野菜一样,也被挖了出来。不久以后,这里便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意外发现。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桓仁建县,一名叫关月山的书启(相当于现在秘书一类的小公务员),游览至这块荒芜之地。关月山好古,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块长满青苔、被污泥包裹着的巨石,感到奇怪,仔细看看,他发现上面还有字,认为可能是一个石碑。
于是,关月山雇人来清洗石头的青苔,一时无法洗净,便用油来烧,希望看清石碑。这一焚烧,石碑受损,原先很清晰的碑文倒有好多字无法辨认出来了,对这一绝世文物造成了无可补救的破坏。关月山将碑文拓印出来,之后传入北京,这块“东方第一碑”和其价值才被世人知道。

图:近观太王碑

图:好太王碑拓片(局部)
好太王碑对研究高句丽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传统和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及日本列岛的关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日本学术界也很看重此碑。
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以考古的名义,对分布在中国东北境内的一批高句丽墓葬,进行了一轮有预谋、有组织的盗掘,从“东北亚艺术宝库”里盗走了很多中国文物。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声明: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日享一书:BGc01《穿越长三角京沪、沪宁高铁江苏段》
分享没几本就该翻出压箱底的货了,今天分享的是,南京博物院编著的《穿越长三角京沪、沪宁高铁江苏段考古发掘报告》。说实话一般收集书,那些文集了,专著了真还不上眼,那些毕竟说白了都是二手文献。这种报告一般出版量很少,虽然不好看一般人都不看的,一旦你需要的时候里面那些遗址的资料真是得下功夫找。比如这本,问了一圈都没有,后来心一狠舍不得银子套不到狼,就直接拿下了。说白了要的也仅仅是其中一篇而已。aj1n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27:580000特维尔切龙:阿根廷巨型恐龙(长15米/距今1.61亿年前)
在几千万年前,阿根廷气候温和,植株茂盛,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许多大型、超巨型恐龙,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特维尔切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特维尔切龙基本资料特维尔切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四足食草恐龙,它体长15米,与风神龙、杏齿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9位,生活在距今1.64亿年-1.61亿年前的中侏罗世。特维尔切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07:170000日享一书TLs01《圣境印象 印度佛教艺术 》
本来我这种搞前段的人士不怎么关注佛教造像艺术的,顶多记得当年参与印度考古项目的时候,因为编写文件,一位老师建议我看了本国家文物局编的关于佛教考古的教材,其他的就真没看过学过了。但是呢,我的小姐姐是搞这个东西的啊,从此看到这方面的书和资料能不上心?得比自己的学习资料还要上心呢!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5:57:480001王玉哲:我主张写史书可以“宁缺毋滥”
一《中华远古史》是从中国的原始社会至西周末这一段的“断代史”。所谓“断代史”,就不是一般目的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的“通史”,而是要按今天人们所需要的新的“断代史”的原则去写作。我们认为新的断代史的写作与一般通史的区别,不仅仅在其内容详略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至少应当按以下三个原则去写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5:160001西安出土的一个唐代古墓 居然揭露了波斯人的婚俗(唐朝古墓)
唐朝古墓里面有一个波斯文的碑文。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唐朝时期国力十分的强大,在周边有很多的地方都需要朝着我国大唐缴纳赋税,其中也包括了波斯,波斯一直以来都和我国的大唐有着比较多的练习,而在1955年西安出土的一个唐代墓穴就揭露了当时的一些文化底蕴。唐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2-21 16:23: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