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盗墓者一眼就能看出古墓是否被挖过,凭啥?日人滤坑捡大便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上世纪初西域探险盗宝活动中,欧洲人无疑是最大赢家,盗得了大量的中国宝物。而日本人,虽然是后来的,跟着欧洲人的屁股后面滤坑,但收获也“大大的”。与欧洲人不同,日本人的盗墓行为比欧洲人更厉害,后期由发掘遗址变成专挖古墓。日本人一般不会自己挖,都花钱雇当地中国人,在挖墓前还会许愿祷告念几句。

图:日本人在日军保护下盗宝
⊙跟在欧洲人屁股后“滤坑”
日本大谷探险队自称是“佛教探险”,以寻找中亚佛教东渐的遗迹为主旨。实际上并不如此,见到什么遗迹都要挖、都要盗。
他们跟在斯坦因、赫定这批欧洲探险家的屁股后,走他们行进过的路径,不断地将欧洲人盗掘过的地方,重新乱挖一通。
这在中国过去的盗墓圈内,叫“滤坑”。由于欧洲人来得早,好多遗迹古址都让欧洲人先挖了,好东西都让欧洲人“捡”走了,没有未动过筷子的,都是“剩饭”。日本人心理为此颇不平衡,忘了自己也是盗贼,像道德家一样,将欧洲盗贼恶批了一通——
“据当地人说,欧洲人取走了最好的壁画,对于不想带走的壁画,就故意把它损伤。如果这些说法是真实的话,这些自命为文明国家学者的欧洲人,把世界至宝作为私有物的心理可以说比盗贼还要卑劣。”
这是与橘瑞超一起进入西域的野村荣三郎在日记中写下的心里话。其实,他们并不如欧洲人文明,甚至更糟糕更野蛮。野村荣三郎在《蒙古新疆之行》中,便公开了这样的日记——

图:《李柏文书》局部,现藏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
12月1日,晴。雇了5个民工,到了47处洞窟,切割下7幅稍有观赏价值的壁画,还得了7个佛身。许多壁画大致已被损伤。
12月4日,阴。今天带了10个民工。到哈斯来尼河右岸的洞窟,切割了8幅壁画。橘从三堡回来了。
从中可见,日本人更贪婪。日本人跟在欧洲人的屁股后捡漏,竟然也捡到了大便宜。在去楼兰古城遗址探险时,橘瑞超在斯坦因光顾过的一座古城遗址,便挖到了前凉西域长史李柏的信稿,此即在中日史学界引起轰动的著名的“李柏文书”。
因为橘瑞超根本就不懂考古,纯粹是为了盗宝,当时也没有认真记下出土地点,让包括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在内的多名中国学者,为出土的确切地点,争论了好多年。
后来的第二次探险活动,他们从西域盗获了更多的中国文物。
他们雇了由13头牲口组成的大型驮运商队,才将这些文物运出境,也不知道是不是怕被中国人发现惹麻烦,还是出于交通方便的考虑,日本人最后未从中国过境,经印度将这批东西偷运回了日本。

图:日本人满载盗获的宝物离开西域
⊙挖墓前中国雇工祷告免灾
1914年(民国三年),吉川小一郎将盗获的数量众多的珍贵中国文物装了70件大行李箱,从大连偷运回日本,“满载而归”。至此,一支罕见的、由日本和尚组织的探险队,结束了长达12年的“中亚探险”活动。
至于被盗中国文物的价值就更不用提了。橘瑞超一次在日本演讲时曾称:“得到的几十套随葬品,从美学角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好资料,如女子的结发、脸上的妆饰、容貌、服装、马具、乘马等,难以一一列举。其他还有绢画和刺绣残片,以及具有开元、天宝、仪凤等年号的文书。如寺院收纳账之类的东西。”而这仅是“美学角度”的价值,现在日本的博物馆都将中国文物作为“镇馆之宝”,读者应该明白了吧。

图:西域出土文物
斯坦因一班欧洲盗贼在盗掘古遗址时,往往会顺便盗墓,日本人后来则专门寻找古墓来挖。
为何日本人在西域探险后期加强了盗墓活动?这就是大谷探险队的精明之处。欧洲人“探险”时,挖得更多的是古城址、石窟遗址,好多古墓还没有被盗过,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宝”,日本人看准了机会。
而且,日本人还发现,当时当地有不少人从事盗墓活动,并把盗出的好东西高价卖给他们。西域本土盗墓者很有经验,一眼就能看出墓是否被盗过,他们的经验是:在戈壁上有沙丘般的封土,墓道口靠近封土的一端,如果有已被流沙填满的洞口,那说明已被盗挖扰乱过。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人盗墓时并没有从日本带苦力来,而是花钱雇请当地人替他们挖。这些中国民工也有心眼儿,日本人稍不注意,民工便会将挖到的好东西藏起来,然后再卖给日本人。所以吉川小一郎在1912年(民国元年)10月22日的日记中称:“因为民工注意发现金银,监督要细心。”

图:烧纸许愿
中国本土盗墓者,在挖墓前都会烧香许愿,以祈求墓主的原谅。日本人摸透了中国人的心理,在雇工时,往往多花点钱给当地村长一类的头面人物,请他们出面找人,这样既安全,又好管理。但挖墓是不吉的事情,搞不好会遭报应,所以他们在下铲之前都会念念有词,祈祷一番。
盗墓祷告这事是真的吗?真的。吉川小一郎后来便曾向外面说过此事:“当时发掘古墓,不用说由村长做向导,得其承诺督促民工从事发掘。当发掘古墓时,手握数珠,读诵小经,祈求福。”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声明: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湖熟文化
中国东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1951年最先发现于江苏省江宁县湖熟镇而得名。分布于长江下游江苏、安徽省境内。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1:510000肿头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头顶长23厘米厚骨板)
肿头龙是一种鸟臀亚目下的厚头龙科恐龙,诞生于60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体长普遍可达4.5米,最大的可以达到5米左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厚达23厘米的骨板,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发现的。肿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36:390000解密海昏侯出土的镇馆之宝的来历(刘贺)
在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当中有十大镇馆之宝,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方寸信物“刘贺”螭纽玉印。正是由于这个文物的出现,彻底让考古专家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刚开始发现海昏侯墓的时间在2011年,但是当时只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墓葬群,并不知道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是谁。我要新鲜事2024-04-01 17:47:550005河北陵山一村全是守陵人可2000年来不知墓主人是何人
我国古代曾存在一种名为守陵人的职位,选拔守陵人的标准非常苛刻,只有那些对皇族忠诚无比的人才能被选中。这个职位在我国古代被视为最神秘的工作岗位之一,人们认为与皇家有关是一种光荣的事情。古代守陵人享有优厚的待遇,其主要任务不仅是守卫陵墓,还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盗墓贼的入侵。在河北地区的一个山村中,居住着守陵人的后裔,已经守护这座陵墓近2000年。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01:590000农民挖出一个大缸 连夜上京捐赠故宫(捐赠文物)
农民工拒绝诱惑把文物捐给故宫,并且上了故宫的名人榜。1985年,河南周口市的一位农民河缸在挖地基时,意外从地下挖出一个大水缸,没想到的市里面竟然装着满满一罐精美的仪器,当时他意识到自己肯定挖到了宝贝,没过多久,文物贩子也闻讯的在见到银器的一瞬间就开价5万块钱准备收购。在那个能成为万元户都是很艰难的年代,这样的天价对于何刚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捐赠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46: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