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时提防被同伙弄死盗洞,咋办?装肚疼独吞宝物终未逃脱被砍头
原题 :夜盗珍妃墓-3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面文章说扒坟老手在锯开妃馆时看到的情况,这篇文章来说说棺内取宝及盗墓分赃潜规则。盗清妃墓的这伙盗墓贼最终被政府抓到了,砍头的砍头,坐牢的坐牢。

图:清代红漆棺,棺身较长,应有放置宝物内厢

图:棺内取宝时,如不方便揭盖,盗洞一般打在棺头,最值钱的随葬品多放在棺前。图为安徽六安王棺头上盗洞。
⊙摸金分宝“潜规则”
据说,什么样的死人都见过的盗墓老手李纪光,当时也吓傻了,他没有想到墓主的尸体竟没有腐烂。上面同伙喊他,他才反应过来,壮着胆子,将半个身子钻进棺材内搜寻宝物。
清代皇家随葬品的放置方式与明清民间差不多,在经过汉唐的过度厚葬后,厚葬之风开始减弱,随葬品数量开始减少。随葬的好东西一般都贴着尸身放,置于棺材内。一般情况下,都会塞得满满的,随葬品不足,也会用棉被、衣物塞满。慈禧收殓时,为了填补棺中的空隙,便又向棺内倒了4升珠宝。瑾妃随葬的宝物虽然没有慈禧那么多,但棺内也不空着。

图:新疆古墓出土金宝。因为体积小,最容易被进入墓室取宝人“黑”掉。
李纪光当时连抓带划拉,将看到、碰到的大小东西全部汇集到面前,摘下挂在尸体腰间的马褡子,将各种宝物一股脑儿地往里装。
盗墓都贪财,不贪不盗墓。李纪光经验丰富,就在装的时候,他也多了一个心眼儿,将一些自己喜欢的贵重随葬品有意漏了下来,藏在棺角处,打算日后私取。

图:戒指类金宝。因为体积小,最容易被进入墓室取宝人“黑”掉。
为什么不将好东西揣在身上?因为身上根本就藏不了,即便能藏,上去还要被搜身的。下去取宝的盗墓贼都是同伙重点监视的对象,为了避免宝物私吞,盗墓贼有时候甚至得光着身子下去,以避嫌。
上面的盗墓贼防下面的盗墓贼做手脚,下面的盗墓贼也要防上面的盗墓贼使坏,“互相设防”,这就是盗墓贼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下面的盗墓贼,一般会把最值钱的宝物随身带上来;如果有几批宝物,最贵重的肯定留在最后,以免好东西先带上去后,被同伙独吞,自己被砸死在盗洞里。过去盗墓贼被同伙弄死的现象,在现代考古发掘中并不鲜见。

图:陕西古墓出土金宝。因为体积小,最容易被进入墓室取宝人“黑”掉。
鄂士臣、关友仁见李纪光在地宫内好久没上来,担心出事,便催李纪光快上来。李纪光看到上面催了,便随身带着宝物爬了上来,现场将宝物倒在地上。这一环节也是合伙盗墓中的又一个潜规则——“亮宝”:有多少宝物,有哪些宝物,大家当面看清,以免互相猜疑。
待李纪光将宝物倒出来后,大家都惊呆了:大小百十件金银玉石器物,光闪闪、沉甸甸的,全是好东西。
鄂士臣、关友仁这伙盗墓贼是临时凑到一起的,各人都有私心,就在回去分赃的路上,张志敏私吞了一块金怀表,李纪光将一个“金扁方”(金如意的俗称)顺手掖在衣服里,又假装肚子疼,落单下来,将宝物送回了家。

图:清代宝珠戒指。因为体积小,最容易被进入墓室取宝人“黑”掉。
在分赃时,关友仁、鄂士臣感觉不对劲,两人提着枪直奔凤凰台村,把正在家里炕上喝酒的李纪光揪了下来,要打死他。李纪光也很识相,知道赖不过,老老实实将金扁方交了出来。本来关友仁、鄂士臣不想分,想卖掉一部分宝物,买些枪拉支队伍干大事的,但其他人不同意,只好将宝物平分成8份,大家用抓阄的方法,各自拿了一份。那金扁方太值钱了,哪一个独得都不好,最后砍割成8块分掉,一件稀世宝物就这样被毁了。
后来,李纪光自己找机会,悄悄钻回地宫,盗出了私藏在棺角内的几件宝物。
⊙两个盗墓贼被砍头
很快,崇陵妃子墓被盗事发。当时守陵老头对外称是珍妃墓,“珍妃墓被盗”最初就是这么误传开的,不少当地人当时都跑去现场看稀奇了。
当时,已在东北被日本人扶植为“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听说后急了,借日本人的力量,派军队来保护祖坟,开始侦查盗墓贼。这伙盗墓贼很紧张,闻讯后纷纷逃离了易县,只有李纪光没舍得离开家。

图:墓中出土清代后妃金冠
李纪光是个光棍汉,因为穷才没有娶上媳妇的,在盗了瑾妃墓后,却像发了大财似的,经常去饭店喝酒。有一次喝醉酒了,腰里露出一大包洋钱,外人看了起疑。传到侦查人员耳里后,李纪光很快被抓了起来。李纪光虽然胆子很大,却经不住严刑拷打,一五一十地什么都说了,不久即被处以极刑,脑袋搬家了。
其他人听说后,更害怕了,躲得远远的。张茂、张志敏父子在日本人投降后回到了村子。盗墓主谋鄂士臣和关友仁呢,也是各奔东西。但鄂士臣最后却未能逃过一死。在李纪光被判斩刑后不久,他也被砍了头。这事全怪他自己太粗心大意,当时,他不知道自己早被李纪光供了出来,竟然从北平跑回老家易县取东西,结果到了易县刚下火车,便被军警逮了个正着。

图:民国军警行刑(砍头)现场
这伙人当中,关友仁最狡猾。当时他看到盗墓事发、伪满军队开来了,知道事情不妙,便带着赃物溜了。赃物脱手后卖了12000元“联合票”(日伪发行的纸币),最后闯关东去了。这一去就是27年,直到1965年才敢回村。因为事情过去很久,政府也未追究其责任,还鼓励他到陵区工作,后来,他当上了易县西陵乡凤凰台村的护林员。
1981年,70多岁的关友仁接受了清西陵文物保护处陈宝蓉的访问,再后又有于善浦等学者来调查。从这以后,外界才知道瑾妃墓被盗的内幕,不然此事将永远是一个谜。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考古“不腐古尸”,内部收藏13封感人情书,阅读后潸然泪下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爱情,而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中之一便是关于一位名为“英泰”的古代达官贵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始于2000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安东市的一座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具木乃伊般的尸体,这具尸体保存完好,一点也没有腐烂。在他的胸口上放着13封情书,专家们对这具尸体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发现他名叫“英泰”,是古朝鲜的一个部族中的达官贵人。我要新鲜事2023-08-16 19:57:520000甘肃考古:甘肃灵台姚家河墓地与古乖国
考古资料表明,甘肃灵台一带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聚落中心,而1972年发现的姚家河西周墓地则为长期未决的乖国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古乖国可能座落在今泾河上游,其支流达溪河两岸,从先周开始就是周人的同盟军,曾协助周人克商。与乖国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则反映了周王朝与边境小国之间复杂而多变的政治关系,是研究周与西北边境文化群体之间关系的重要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4:470000黑丘龙:南非巨型恐龙(长12米/颅骨呈现三角形)
黑丘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2.28亿-2.19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体长可达12米,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四肢非常粗壮,尾巴和脖子修长,脑袋呈现三角形。第一批黑丘龙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黑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19:520000山西古建筑保护利用路径探索与思考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2.8万余处古建筑的巨大存量,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古建筑作为文物本体原真性呈现,是山西区别于他省最靓丽的文物优势名片,更是推动从文物大省迈向强省的法宝。1.保护第一,更高站位统筹规划,打造立足山西、对接全国的“中国(山西)古建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30:190000牛世山:北白鹅部分墓主可能为商族后裔
自2020以来,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的每一次发现,都牵动人心。在北白鹅墓地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数十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结合铜器的年代、铭文史实等,部分考古专家认为,北白鹅墓地是西周召公的后裔,这里可能是其后人的家族墓地和王畿内采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0: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