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专家研究古墓时的惊人发现
墓,是人死后在阴间的居所,说白了就是处置尸体的地方。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对古墓感兴趣的应该是历史、考古学方面的学者,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中国核专家也曾把古墓作为内部研究对象,并有惊人的发现。这里就来聊聊,给大家透露一点信息。
古人除了对陪葬品的讲究和奢求外,对阴间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很在意,这也是帝王耗费举国之资营建陵寑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不只皇家对陵址的卜选和营建特别在意,在民间也不简单,与皇家一样,对“风水宝地”特别地渴求,筑冢也有一套。

图:汉武帝的茂陵,营建周期长达半个世纪。
墓址怎么选,有风水理论来指导,堪舆家自有一套。墓穴怎么筑?也很讲究,清末南京文人甘熙收集过这方面的资料,在其所著的《白下锁言》(卷10)中,甘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古人筑冢的方法——
古人葬法,以三和土为最善。司马温公谓:“三和土筑圹,能避凶趋吉,补地力之不足。”朱文公谓:“三和土,石灰得沙而实,得土而黏,岁久结为金石。”朱高安《家礼辑要》云:“地吉,要葬法又吉,方可永保亲体。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有益于亲,虽鬻身为之,不以为侈。三和土筑墙隔是大有益于亲体者也。”
魏青江《地学答问》云:“葬时于下棺后,用三和土如法筑坚,使四面地土融成一片,久后或遇盗贼掘发,坚凝滑硬,刀斧亦不能开。又,或坟冢塌平,有于此地开茔者,掘下遇三和土,未必不为之掩覆。恩深虑远,皆昧乎其言之矣。其法:观穴之大小,备土之多寡,大率以三分石灰、二分土、一分砂为准,而其土即以山穴士为之。三者先行捶细筛净,合而为一。择穴旁平地堆存以篷翼之。先期以羊桃藤熬浆,纳诸缸内,俟其浆冷定,揽之如胶漆,牵连不断,斯可用矣。
用时将三和土摊平地上约五寸厚,一人以木帚蘸浆匀洒,两人各持木掀,对面翻拌。捏不拢埏太干,再洒浆汁;撤不开着太湿,再加石灰,一次拌成。另堆篷未拌者,照前法拌之。
羊桃藤出徽、宁二郡,江宁朱门山乡中曾有之。今苏、浙一带则用蓼叶浆,浙之长安镇此物大行。其叶类榆,每包百斤,值洋二三圆。有香气似樟脑者真,可以辟蚁。
求浸五日,浆自出,稠黏异常,较羊桃藤尤善。金井开成,先以三和土作底,匀铺三寸许。工入以木杵筑之,筑至数万轩,则土性全融,吐出微润,谓之出汗。届吉时放棺毕,复于棺之四空隙处,逐层加土,以前法筑之,及至平穴口,则上凸下圆,铺土如蒸饼状,按层以小木椎坚筑,谓之作伞,以其形似伞也。伞之层数不拘,有多至四五层者,至是则上下四旁,结为一体,而冢成矣。”
先大夫谓葬法之善,无过于此者。昔安葬先大父母,又尝创一法:于结顶作伞之际,以雨花山细石数斗,杂以三和土中,加铺一层筑之,从为顶盖。诚以石性坚滑,刀斧遇之不能著力,可永远保无偷挖之患。此更前人所未筹及者也,计益善而心益苦也。
乃北地葬坟于下棺后,只以穴土掩之,并平加工坚筑,陋俗相沿已久,虽富贵之家,亦从无用三和土者。
为地师者,反谓北地风高,石灰性燥不宜用,苟简从事,殊为大谬。况美地难逢,大半土性枯松,夹杂砂石,葬之又不得其法,年久被掘之患未必不由乎此也。与其贻害于终,不若防微于始。果以三和土竖筑之法葬之,既可以尽人子之心,又足以弭盗贼之患。行费无多,所全实大,稍有力者,皆可为之。孟子曰:“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生人居室,犹且自固藩篱,而忍以父母之遗骸置诸荒烟蔓草间,竟漫不加意若此耶?愿以告世之不忘其亲者。
从甘熙所记中看,古人筑墓确实太讲究了。这种方法搞起来的墓穴严密坚固,再加上古人喜欢在墓内使用木碳、石灰等有干燥剂功能的物质,墓内形成了一个长期与空气隔绝的稳定的封闭空间,对尸体的保护十要有效,还可防止盗墓。

图:2001年3月,在安徽省砀山县发现的清代女尸。尸体保存异常完好,女尸体香扑鼻——故称“香尸”。
从考古中发现。尸体在这个小环境中,确实不至于很快腐烂,成为一堆枯骨,如上图中的“香尸”。
1994年3日,在湖北荆门葛家岗一号墓中,就出土了一具战国时期的女尸,历二千多年不腐,原因也是因为墓的内部“小环境”好。时同济医科大学武忠弼等多位专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棺木密封深埋,尸体内外的腐败菌难以继续生存,使得古尸免遭破坏,而得以长期保存。基于同样的观点,有考古专家大胆推测,秦始皇赢政的尸体很可能仍然保存完好在秦陵地宫中。
尸体可保百年、千年不腐,面容如生,衣饰如新·····盗墓中发现的这些“活见鬼”现象,引起了中国核科学专家的注意和极大兴趣。在对古墓进行深入研究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一直被不少人看成是迷信的“风水术”在指导现代核库的选址方面很有效,古墓的构造方式也大大启发了核库的建设。
在20世纪九十年代,大陆相关方面就将古墓葬中尸体不腐的现象,列入内部研究课题,希望从古墓中找到安全的存放核废料的地点和工艺。大概在2005年底,我曾就中国核废料库选址问题,采访过大陆几位一线核专家(采访报道后来发表于香港《凤凰周刊》上,后因特殊原因被要求从凤凰网上撤下),其时获悉了这个信息。
受访核专家中有一位是范智文先生,范先生的学问、谦虚和真诚都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与谷存礼、黄雅文等,于1995年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中低放废物陆地浅埋处置类似物——古墓葬的研究》。从报告的关键词中,就可以看出这份研究的初衷——“古墓葬”、“中低放废物”、“陆地处置浅埋”、“类似物”、“回镇材料”。
我这里把这份研究报告的导语部分透露一下,更多的内容和参数因涉及安全机密不便公开:“本文将我国古墓葬和中低放废物陆地浅埋处置在选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类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古墓葬对中低放废物陆地浅埋处置是很好的类似物。古墓及其随葬品长期保存的完好性说明了选择适宜的场址、合理的工程结构和良好的回填材料及科学的施工方法后,中低放废特陆地浅埋处置是安全的。”

图:美国的一处核废料库
据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标准,中低放废物陆地浅埋场址应具有下述水文条件:1、地表水少,地貌稳定,无洪水纪录,也不存在成为潮湿地带的可能性;2、有足够厚的、能阻止核素迁移的地质层,地下水与公用水系、可用岩层或断裂层阻断;3、水文条件简单,可预测性好,并能保证核素在迁移到生物圈前有足够长的时间衰变到无害水平;4、地下水位要比处置单元底板低几米,并无大幅度涨落的可能。由此可见,核库址选择的核心水文条件是能避开水的侵入。
中国古代墓葬也十分注意“避水”,下葬的最佳地点是“风水宝地”。这种所谓“宝地”既能防水,又能排水,可防水浸害棺椁。IAEA推荐的核库选址标准要求,与中国古代的“风水宝地”所具有的条件,竟然惊人地一致!
这份研究报告特地提到了出土完好女尸的长沙马王堆汉墓,该墓就是选择在一个三级台地上。该台地为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长约500M,宽约230M,高出浏阳河平均水位15M。核专家认为,在类似这样的地方埋藏核废料会比别的地方更安全。
不只“风水宝地”是建核库的最佳场所,如上面甘熙《白下锁言》中所记的筑冢方法,也与核库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相当吻合——

图:深埋于地下的战国古墓考古发掘现场
棺要深埋,秦汉时期墓穴一般都挖在十几米深的地下;拟在中国西部沙漠里建筑的核库也是“深挖”,深在百米以下。古墓回填时的土也有讲究,如《地学答问》中的方法——“葬时于下棺后,用三和土如法筑坚,使四面地土融成一片”,这样筑成的墓“久后或遇盗贼掘发,坚凝滑硬,刀斧亦不能开”;通常在古墓葬考古时可以见的是白膏泥,核专家研究,这种粘土抗渗性特强,可使墓室密封隔水,建核库选择建筑材料时也是类似的考虑······
迷信的“风水术”,在现代核专家眼里竟然是不失科学的理论,并在核库选址和建设时作“理论参考”,运用于实践。这样的巧合,到底是中国现代核专家的惊人发现,还是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生老病死无所不知的古代堪舆家们的先见之明,现在还说不准。
良渚文化的新发现 琮王和越王的王权解密(古代王权)
我们常说的玉书的内圆外方象征着天地相连,但其含义比我们知道的要复杂得多。琮壳看上去内圆外方,但从上面看去,四个角都是弧形的,并由直槽隔开,因此不仅正面呈现上大下小,而且在正面和平面上都呈现出“全方位”的空间意义。钢包中心的双圆孔被用作沟通天地的通道,也可能作为旋转的中轴。玉杖上刻着完整的神徽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48:280000湖北发现千年古墓 尸体还拿着一封信(湖北古墓)
千年古墓手中拿的信是告地书。在湖北凤凰山发现了一座古墓,可是这座古墓却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当时在湖北的某个工地正在施工,一场大雨之后,工人们准备把雨水给挖出来去施工,结果却挖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在清理完毕之后发现居然是一个大青石板,包工头见多识广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古墓,所以就联系到了工程的负责人,最后一直找到了当地的考古队。考古队在到来之后也确认了,这就是一个千年古墓。古墓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0:47:300000湖北挖到超级大墓,出土10件“中国第一”文物,专家直呼绝世极品
一座已知的楚国超级大墓,上万名参与发掘的民工,十件“中国第一”国宝奇珍的出土...这座高等级贵族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历经五天五夜的椁室清理工作,出土近2000件珍贵文物,但令考古队员感到不解的是,当打开椁室内分室那一刻,里面竟是红彤彤一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墓葬之下暗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别着急,关注小古,带你一起了解古墓里的那些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6-15 20:27:070000回眸:2012年NBA季后赛之马刺的落败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8: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