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
温州,古称东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城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着“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美誉。温州因“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温州一跃成为“百粤三吴一苇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城。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曾校注元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就是从温州港开洋去的古柬埔寨。
2021年,温州鹿城区在望江东路启动望江路下穿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展开基本建设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至2022年,在逾400米长、15-18米宽的工程范围中,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确认。遗址位于温州古城朔门外,由此,遗址命名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遗址南靠古城,北邻瓯江,经考古发掘,揭露了大量与古港、古城相关的重要遗存,年代从北宋延续至民国,以宋元时期为主。发掘区可分为瓮城、水门头、江岸码头群三部分。
瓮城发掘区,也是2004年唐五代朔门遗址发掘工作的延伸。发现早晚两期的瓮城遗迹,叠压关系清晰。早期瓮城为宋元时期,平面结构呈半圆形;晚期为明清时期,平面结构已改建为长方形。

水门头发掘区遗迹种类丰富,时代跨度较大。发掘区内年代最早的遗迹为北宋时期的石砌江堤以及斜坡顺岸式码头1座,江堤与码头边界清晰,共同勾勒出北宋时期水门头西侧瓯江江岸的范围。码头以东,奉恩水门河自南向北从城内注入瓯江,河道两侧南宋时期的石砌河岸依旧可见,同时还保留了同时期的桥梁与陡门等遗迹。南宋晚期以后,北宋江岸一带淤积成陆,瓯江岸线正在逐步北移,那些建于元明清时期的石砌堤坝、新水门桥、陡门闸以及台阶式码道等遗迹正是这段岸线变迁史的历史实证。

瓮城和水门头发掘区之间,是长达380米的江岸码头群发掘区,整个区域内地层东西连贯,可以清晰看到北宋至近现代地层的堆积情况,文化层与自然河相堆积层交替分布,文化层中包含物丰富,年代学证据充足。

发掘区内主要的码头样式为木石混筑的长方形突堤式码头,推测为台阶状,建筑方式皆为木桩筑底,再铺设木板,木板上修筑石块包边、泥芯填土的长方形码头,石块包边外再辅以长木柱加固。此类码头已发现六座,另有两座规模较小、建筑工艺相近的埠头,年代皆在南宋时期,可分为早晚两期。
其他除木质栈道、杆栏式建筑、砖石建筑、疑似作坊、水井、灰坑等各类遗迹以外,两艘结构尚为清晰的沉船更引人注目,其中北宋沉船因台风季节等因素,未全面揭露,南宋沉船已清理完成,根据结构分析,原为一艘长达20米的福船,目前已整体打包提取,进入室内清理、脱水加固阶段。

遗址的地层与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古代遗物,其中集中出土的瓷器残片堆积数量极为庞大,同时,宋元时期的龙泉窑器占到90%以上,当为贸易损耗品废弃堆积。

目前朔门古港遗址第一阶段发掘工作基本结束,为深入研究古港遗址历史内涵与文化因素,我们充分利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室技术力量,并积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宁波大学等多家单位展开合作,计划就环境考古、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动植物考古、建筑考古、文物保护与监测、数字化系统建设等多学科开展联合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同时,遗址保护规划、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以及遗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希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长远目标。
综上,归纳3点认识与价值。首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码头、沉船、海量的商贸类遗物,构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这与温州古城、世界古航标之一的江心屿双塔交相辉映,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北埠”港区 “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的真实景象。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取得的重大收获。



其次,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也实证了温州港是我国宋元以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如数量庞大的龙泉青瓷产品,从温州入海,走向世界,进而奠定了“天下龙泉”的盛世场景。


再次,温州古港遗址规模大、遗迹全、年代清晰、内涵丰富,是城市、港口、航道三位一体的一个完整体系,堪称国内外罕见。这一刻,我们仿佛置身于繁华的温州古城,穿过沧桑却威严的水陆城门,眼前是节次比鳞、热闹喧嚣的码头与商铺,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停靠、远行,在这千年的时光中,以龙泉青瓷为主的各类商品从瓯江出发,跨过山峦起伏的大陆走向浩瀚无涯的海洋,江心的两座灯塔黑夜长明,永远指引着勤劳的勇士们乘风破浪,也召唤着离家亲人们早日归来,这一幕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也必将点亮在未来海丝申遗的新征程!
最后,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工作是城市主干道向文物让路的典型事例。目前,遗址保护与利用已列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今后5年“10个抓手”重要规划之一,同时也与温州“千年商港 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不谋而合。当前,在温州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下,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不仅要打造成温州、浙江历史文化的金名片,而且也将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作出重要贡献,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行动作出贡献。
书评《从淮夷族群到编户齐民》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7:010000孙殿英盗墓的时候 为啥要敲乾隆的牙齿(孙殿英盗墓)
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1:11:43000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保健秘方,不腐女尸检出有毒物质
中国古人吃的补品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是进补时节,保健品热销。中国人对进补为什么这么上心?可能受到传统的“阴阳说”影响。古人认为,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所以当阳气不足或阴气过盛时,古人都会通过食用补品来调节平衡,以达到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的愿望。秦汉人特别在乎这一点。秦汉人从阴阳五行观念出发,以“宜”与“不宜”为原则,将食物与人体构成了一个整体,以此调整饮食与五脏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53:35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52:350000保健按摩从古代哪朝兴起的?按摩时都有什么讲究?
唐朝人喜欢“按摩”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说了古代人“做体操”,这篇接着聊古人的健身方式——按摩。按摩,是现代十分喜欢的一项健身方式,但在早期并不是“全国皆摩”,而有特定作用和需要时才需要按摩。但从唐朝开始,按摩成了大众健身方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9: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