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所反映的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
三星堆文明鲜明的地方特征,是中华文明早期阶段多样性、丰富性的生动实例
李学勤先生曾说:鉴于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如果没有对古蜀文明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最终形成前,众多区域文明中发展程度最高,同时也是最为独特的一朵奇葩,它以地域性鲜明的土著文化和传统的中原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来自周边以及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从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三星堆文明对于世界文明也有着杰出贡献:
1.以神树、人像、人头像、人面像(具)、半人半神像为代表的青铜雕塑作品在东方青铜文明中绝无仅有;
2.以金杖、金面具、金鸟形饰为代表的金器所展现出的辉煌的黄金工艺成就,在东方农耕文明中极为独特;

3.种类和形制都十分丰富、近乎狂野的用玉现象在中国青铜文明中十分突出;
4. 数量惊人的象牙、海贝集中埋藏的现象,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绝无仅有。
三星堆文化在广泛吸收其他文明因素的同时,也对周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蜀人对源于中原文化的玉璋加以改制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蜀式牙璋成为三星堆文化中的核心礼器,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都有大量出土,数量上超过了中国其他遗址的总和。这种玉璋的传播范围非常广,在广西、香港地区甚至越南北部都有发现。

虽然在几大“祭祀坑”中出土了很多前所未见、与人们以往对中国文明的认知有很大出入的器物,显示出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但必须指出,三星堆文明仍然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不能够将其割裂开来。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几大“祭祀坑”虽然是三星堆遗址的最大亮点,但它们毕竟只是三星堆20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辉煌时段,并非三星堆遗址的全部,更不能将其与遗址割裂开来。前面已经提到,三星堆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型文化,其中土著文化因素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点在遗址范围内海量出土的陶器和石器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几大“祭祀坑”本身也出土了不少商代晚期的蜀式陶器。

其次,虽然几大“祭祀坑”里面的器物显示,古蜀文明除受到中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强烈影响之外,古蜀国社会的上层有可能与更遥远的地区发生了远距离的文化交流或贸易往来(三星堆遗址的主体年代与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极盛时期大体相当,也大致相当于地中海地区的迈锡尼文明时期),但目前我们找不到这种联系的直接证据。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来自黄河流域夏商文明的青铜铸造技术、礼器制度和用玉传统以及可能源于其他文明的雕塑艺术、尚金习俗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在四川盆地这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中产生了碰撞和交融,古蜀人的创造性由此被极大地激发,对这些外来的人工制品、制作技术、使用习俗和审美情趣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本土文化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一套看似怪异的东西仍然可以视为土著文化的范畴,是古蜀文明极具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生动体现,当然也是早期中国文明的一部分。

最后,即便那些看上去很怪异、“不那么中国”的器物,它们身上也有很多大家熟知的中国符号和元素:比如说铜跪坐人像(祭司)手里拿着的牙璋;铜跪坐人像(祭司)头上顶的尊;1号大神树、大立人以及神殿上龙的形象。另外,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云雷纹、夔龙纹、兽面纹、回纹、蝉纹、连珠纹等大量中原商代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都被应用到了大立人、小立人、兽首冠人、神树、神坛等器物上。因此,从这个角度观察,三星堆文明中那些“奇特”的物品,仍然可以视为土著文化的范畴,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一部分。

三星堆遗址上下历经2000年,完整地记录了人类文明从孕育、诞生、发展、辉煌到开始衰弱的过程,是一部早期蜀国的物质文化史。
四川古称蜀,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古老国家,这个名称曾多次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当中。但关于蜀地文献记载大多较为简约,而且大多有着神话色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将传说中的蜀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信史,而且还展现出古蜀国璀璨的青铜文明,再次证实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
摘选自:雷雨《三星堆 青铜时代的奇葩》
叶嘉莹:我想在离开前,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下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映后,97岁的叶嘉莹先生开始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诗人痖弦在《掬水月在手》中回忆说:“到了端午节(诗人节),新旧两派诗人原本是不在一起吃粽子的。大家对屈原的解释定义不一样,所以你吃你的粽子,我吃我的粽子;你纪念你的屈原,我纪念我的屈原。”直到新旧诗派看到叶嘉莹对传统诗词曲的研究文章,才调和了彼此的诗论争吵。叶嘉莹听顾随先生讲课笔记原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43:290000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地区?
聚落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活动二聚居的场所,从分类上来看聚落可以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聚落建设中已经可以克服很多的自然障碍。但是在古代,特别是乡村聚落的发展,经常会受到地形、土壤、水源、河流等因素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0:160000讲座:秦岭:史前文明的考古学研究——以良渚文化为例
本文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的北大实践”系列讲座第八讲《史前文明的考古学研究——以良渚文化为例》的讲座纪要,主讲人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岭副教授。现摘录于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34:520003韩建业: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天公布的202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如果确切地说,庙底沟时代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包括南阳黄山遗址,湖南鸡叫城遗址,滕州岗上遗址三个入选项目内涵最丰富的时段均集中于庙底沟时代。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各地史前走向文明化国家化的时期,中华大地上各地都在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为探索那“早期中国”而努力。韩建业先生这篇文章事业宏大而用功颇深值得一读!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2:24: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