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八个祭祀坑所反映的祭祀文化
三星堆遗址现出土有陶、石、玉、铜、金、象牙、海贝、丝绸等文化遗物约50000件,其中1986年发现的2个“祭祀坑”出土的器物大多数造型奇特,尤其引人注目。具体来说,一号和二号“祭祀坑”中的器物除部分是中原地区商时期常见的玉石器、青铜礼器以外,很多是过去中国从未发现过的器物类型,例如青铜群像(人像、神像、面具等)、神树、神坛、太阳形器、眼睛(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这些器物构成了三星堆文化最为辉煌同时也是最为独特的部分。

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一号“祭祀坑”和二号“祭祀坑”周围新发现了6个“祭祀坑”。截至2021年8月,已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玛瑙器、石器、陶器、纺织物、漆木器、象牙器、象牙、海贝等重要遗物10000余件(片)。新发现的这6个“祭祀坑”与1986年发现的2个坑均为长方形或近方形土坑,基本形制和朝向大体一致,出土文物种类相似,但是这6个“祭祀坑”大小不一、深浅不同,面积在3.5—19平方米之间,坑内出土有很多新的器型,但每一个坑内的器物似乎都有所侧重,尤其是五号、六号2个小坑。

大家对三星堆八大“祭祀坑”耳熟能详,其实,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远不止8个。根据研究,三星堆的祭祀坑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一至八号“祭祀坑”,均为长方形坑,集中分布在南部的祭祀区;第二个等级为玉石器坑,个别玉石器坑也填埋有少量的铜器,主要发现于遗址的北部,像燕家院子玉石器坑、仓包包玉石器坑、梭子田玉石器坑等;第三个等级为陶器坑,数量众多,大多发现于居住址内,一般表现为满坑填埋的完整陶器且多被火烧过,一些陶器坑也埋有少量破损的琮、璧、璋等石质礼器,极个别的还埋有绿松石和金箔片。

这些祭祀坑是三星堆文化时期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人们频繁进行祭祀活动的遗存,反映了古蜀国成系统、有序列的宗教祭祀活动。换句话说,三星堆文化时期的古蜀国是全民祭祀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因此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时期的古蜀国压根儿就是一个神权古国,三星堆人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祀”发挥到了极致,而“戎”被弱化到了极点(遗址内极少发现实用兵器),他们把最珍贵的资源都用来制作宗教用器,把最美好的东西都拿去献给神灵。这种“举国皆祀”的风气即使在古蜀国的历史上也仅见于三星堆和金沙时期,也就是商周时期。与殷墟不同,三星堆遗址迄今为止未发现人祭现象,兽祭也不普遍。

根据研究,三星堆文化时期的古蜀国有一套独特而规范的礼仪制度,反映在礼器上有以下几点:铜器以尊、罍为中心,“顶礼(尊)膜拜”的场景屡见不鲜;玉器以璋为核心;石器则是以璧为核心。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璧,数量之多、形体之大,在中国其他青铜文明当中十分罕见,最大的石璧直径有70.5厘米,重量接近100斤,而且这些石璧是成套出现的,按照大小依次排列或者累置,我们称之为列璧,这种列璧现象与后来中原地区的列鼎制度是十分相似的。

三号“祭祀坑”中埋藏的文物以青铜器与象牙为主,数量均已超过300件,包括铜顶尊人像、铜顶坛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神树、铜眼形器、铜蛇、铜圆尊、铜方尊、铜圆口方尊、铜圆罍、铜盆等,除此之外,还发现了金面具、玉石器、海贝等遗物。其中大型青铜面具宽135厘米、高74厘米,一件青铜器以立人手举头顶神坛的造型,形制极其复杂罕见,期待其完美现身。另有一件铜顶尊人像形制和体量也非常震撼,通高115厘米,下部为一个三星堆风格的跪坐铜人,双手合握于身前,头部顶一块方板,方板连接一中原风格的大口尊,尊的肩部还附有多条精美的龙形装饰。

四号“祭祀坑”的用火痕迹极其明显,灰烬堆积很厚,我们在灰烬层里检测到了蚕丝蛋白,也就是发现了丝织品的水解物残留,这是首次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丝绸,堪称三星堆祭祀区第二次发掘的最大亮点之一。此外,灰烬层中还检测到竹、楠木等好几种植物的残留。坑内其他遗物计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象牙、纺织物等逾700件(片)。玉器有琮、凿、瑗等;金器有带饰、挂饰等;铜器有人像、戈、戚形方孔璧等,其中一组3件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极为珍贵,其姿态和面部表情即使在三星堆都显得相当罕见,估计这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是一个组合器的底座。

五号“祭祀坑”中的器物以大量象牙器残片、玉器残片、金箔片、珠饰等小件器物为主。圆形金箔片带有穿孔、遍布全坑且分布似有规律,推测为附着在衣服或纺织物上的装饰。坑内其他器物还有金器、铜器、玉石器、陶器等,数量约50件(片),以大型金面具(残)、鸟形金饰最为重要,部分象牙器残片上雕刻有云雷纹、蝉纹、羽翅纹、弦纹等纹饰,十分规整、精细。
六号“祭祀坑”中发现1件保存完整的“木箱”,长约1.7米,宽约0.57米,高约0.4米,内侧涂有朱砂,四周侧板形制完整,但已完全炭化,“木箱”内的南半部现已清理,除已检测到丝织品的残留外,未发现肉眼可见的遗物或者是人骨,但在“木箱”北部西侧侧板与底板交界处出土了一把玉刀,另外填土中还发现了少量铜器、玉器、石器、陶器和木器等遗物。“木箱”类的遗存为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其功用目前尚无法知晓,现已将其整体套箱切割运回了实验室进行清理。
七号“祭祀坑”由于被六号“祭祀坑”打破[4],因此开挖较晚,目前刚发掘到器物层,象牙层开始大面积暴露出来,较为完整的象牙已发现了60余根,此外,填土中还出土了少量金器、铜器、石器、骨器和陶器等遗物。
八号“祭祀坑”目前已提取的文物包括铜器、金器、玛瑙器、玉器、石器、陶器等约3800件(片)。较大型的青铜器多被有意识地打碎,碎片主要来自青铜神树。中小型的青铜器主要包括铜人头像、铜面具、铜跪坐人像、铜“鼓”、铜铃、铜贝、铜戈等。玉器主要包括璋、斧、凿、管以及大量玉珠等。石器中的一件大型石磬极为珍贵。在灰烬堆积中还散布着不少金器,部分可辨是黄金树叶和穿孔圆形金箔片。除此之外,在部分铜器残件表面还发现了未完全燃烧的纺织物残片。目前,灰烬堆积以下的黄色沙土堆积和大型象牙已经显露了出来。
节选自,雷雨《三星堆 青铜时代的奇葩》
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二)
六、纲运官吏之私营商业《宋史》卷二六○《李怀忠传》说:上(太祖)幸西京,爱其地形势,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怀忠乘间进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上嘉纳之。0000文博忆往 | 张忠培先生与渭南考古
2022年6月底,经过一年多的筹办,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渭南文博》正式编印发行,首期首篇登载了张忠培先生的学生、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炜林教授(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所著《张忠培先生与华县队考古》一文。文章写的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一件大事,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播。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59:330000比利时一教堂发现骷髅墙,可追溯到15世纪,考古学家万分惊喜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于比利时的圣巴沃大教堂发现了一面骷髅墙,外层由成人的腿骨和胫骨垒成,中间夹层全是骷髅头。宗教信徒认为,人可以凭借躯壳复活,因此骨头十分重要。公共墓地旁会有一个石室,专门存放骨头,名为“藏骨室”。尸体会先埋在墓地,多年后腐化得只剩骨骼后,就移到“藏骨室”。圣巴沃大教堂建于17世纪,但这些骨头却比大教堂还要早200年。对于考古学家来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40:360000始祖鸟:侏罗纪带羽毛的恐龙(体长0.5米/德国出土)
说到恐龙,大家想到的都是像霸王龙那样的,其实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有不少是带羽毛的恐龙,其中最特色的当属始祖鸟,它被很多人认为是鸟类的祖先,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始祖鸟基本资料始祖鸟是一种欧洲的小型带羽毛恐龙,它体长0.3-0.5米,与小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698位,生活在距今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始祖鸟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01:340000石雕蚕蛹:作为最资深的“中国制造”,丝绸到底有多悠久的历史?
名称:石雕蚕蛹年代: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年)体量: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出土地点:山西夏县师村遗址收藏单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丝绸,作为最资深的“中国制造”,它到底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生活在晋南地区的远古先民便已经开始养蚕。这让我们见中华先民发明丝绸文化最初的生动一幕。在夏县的第一次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03:0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