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发现定窑之美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一个“花”字,点破定窑的第一层美——花纹。
在五大名窑中,唯有定窑主烧白瓷,唯有定窑以纹饰取胜。
白色很素,很简单,定窑凭什么位列其中?因为站在邢窑的肩膀上,不必苦苦追求白的极致,而是“白得心安理得”,开始玩出花样。


刻花、划花、印花……定窑白瓷从此不再单调。所以惹得“农家乐”审美的乾隆也喜欢上了素雅的定窑。
这件“定窑白釉刻花龙纹大盘”上,有一条龙张牙舞爪,轮廓深深浅浅,仿佛被描了线。那是刻下的每一刀留下的阴影,如此,白釉也丰富起来。

而“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叶娃娃枕”,更是乾隆最爱的枕头。撑着荷叶的娃娃,一幅憨态。荷叶作枕面,把牡丹花纹刻到模具里,再印到瓷坯上,类似现在的“盖章”。
追求极致纯粹的色彩似乎有点累,所以宋人不仅转而增添了纹饰,还丰富了色彩。


于是为追求漆器的颜色,便有了墨定,虽是黑色釉面,却有洁白胎体。《格古要论》里夸赞上好的墨定,是说“有墨定色黑如漆”。
而在这种追求之下,因为仿造漆器的“紫髹”,又造出了酱釉、紫定和红定。可惜后两种太过稀缺,即使是乾隆倾全国之力,也没找到前朝的红定,还觉得紫定不过是一个传说。更有黄定、绿定、三彩。

定窑的“定”,或许是心定的定。尽管有了纹饰,但依然需要你走进它,静静观赏;尽管有了釉色,但鲜有人闻,依然需要你走进历史,细细寻找。它的美,非心定不可得,非心静不能赏。

定窑之美在于纹饰,在于颜色釉,在于自由的尝试,但这终归是表层的美。网友“梦回宋朝”说,定窑之美,根源在于胎土精致,延伸至烧结温度。
早期的定窑白瓷有些粗糙,需要用“化妆土”来美白。而在五代之后,胎体杂质大大减少,便不需要了。
到了北宋,表面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若是看见定窑白瓷圆盘,仿佛看见一轮明月。

除此之外,唯有北宋定窑瓷器,施的釉水比前朝略厚,釉在烧制时,融化流下来。好似一位粉面女子,黯然伤神,泪水涟涟……
就算只是白釉,也自有一番韵味,像是绘画里说的“气韵生动”。
可就算如此,定窑白瓷也不总是受欢迎。
相传,北宋中后期以“定窑有芒不堪用”为借口,将御用的瓷器从定窑改为汝窑。


有人觉得,是因为宋徽宗信道教,喜青色,觉得白色太耀眼。
还有人说因为定窑有芒口,不够美观。
芒口是什么?
也就是器物的口沿不施釉,这是北宋中期时,定瓷采用的新工艺——支圈覆烧。
在此之前,瓷窑都为仰烧,也就是一个匣钵只装入一件瓷器,然后把匣钵层层上摞装满,再烧制。


而利用支圈覆烧的方法,特制的匣钵最多能装二十件瓷器,效率大大提升。
不过,为了避免釉的粘连,所以在烧制前,便不给口沿上釉,而是露出胎骨,就有了一圈粗粝的芒口。
可无论如何“不堪用”,相比低温烧制的汝窑,高温烧制的定窑白瓷,承受炙烤、不怕火炼,像有铮铮风骨。在对白的追求上,有了玉的效果,冰清玉洁、谦谦无暇,让人想起宋时的文人君子。
而就算有芒口,定窑白瓷也有办法——镶铜扣,甚至金银扣,在文气之上,又有了贵气。

马未都曾说,定窑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科技的代表。那时欧洲没有这样好的器具,而北宋的祖先已经用上了。
定州地区的权贵,为了表达对佛的虔诚,便把这里的白瓷作为礼物献给佛陀。
1969年,定州先后发掘了两座宋代塔基地宫——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


其中出土的定窑白瓷填补了五代到北宋转折期的白瓷历史。果真是,白,填补上一段空白。
这也是为什么,《发现定窑》展览将这些展品,单独放一个展厅。一进入这里,昏黄灯光打在斑驳的墙和壁画上,一拐弯,白瓷就在不远处,闪着清澈宁静的光。我们仿佛来到寺庙或是佛塔的地宫,即将参加一场神圣的仪式。


展厅里满是大大小小的礼物:桃形盒、石榴盒,温润可爱;镂空荷叶枕、五足熏炉繁复精细……
而最珍贵的,是静志寺地宫的“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
瓶身的莲花清清浅浅,其上有一只龙,仰首向天,张着口翘着鼻子,很神气,中和了瓶子的温润气息,添了几分肃穆的味道。


而这个瓶子还有一个放大版,出自净众院地宫,被称为“净瓶之王”,高60.5厘米。
从技术上讲,宋代能烧制这么大件的瓷器简直是奇迹。因为宋代瓷器都用瓷石制成,如果要烧大件,就需要更高的温度,那么瓷器很容易在窑内坍塌。
直到元代景德镇窑工开发出“高岭土 瓷石”的配方,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这件定窑龙首净瓶,居然和一些元青花大瓶差不多高,超前了三百多年解决问题。

而从造型上看,龙首更大,龙首高昂,怒目圆睁,在龙嘴处可以看见细白的瓷胎。
整个瓶身的花纹精致繁复,从上到下依次是莲瓣纹、莲纹的圆盘、竹节纹、缠枝花,最后是四层大片的莲花瓣。
层层叠叠的莲花,“花开见佛悟无生”。或许每个制瓷人,每个供奉者都希望,有了莲的心境,就会显现佛性。

蒋勋说,“美,潜伏于每个人的生命当中。”而定窑的美,潜伏在白色釉中。
独特的花纹、烧造技术的突破……不仅让后来的其它窑口也开始模仿定窑,他们统称为“定窑系”。甚至在定窑早期取得进步时,连白釉的老大——邢窑,也模仿定窑的“官”字款。


如今,我们已经能欣赏到各种釉色的瓷器,可是无论釉色怎样变化,白色都是最早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很艰难,很漫长,从北齐到德化,从时间到空间,绵延了一千多年。
而今天,看完“发现定窑”的展览,我们与这样的追求,像是产生了某种连接,或许在我们的生活里也起了微妙的反应。
从隔着玻璃,感受它的美开始,从想象它如何诞生开始,也许是手在瓷胎上的一捏,刀在瓷器上的一落,釉色在窑火里的一变……

非原创,详情可关注南越王博物院“发现定窑”展览。
三国时吴国士兵盗挖大墓,扶起不腐尸体,怀中掉下尺把长玉冬瓜
孙权盗墓事迹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研究中国盗墓史时,对汉魏期间发生的盗墓事件尤为关注。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乱世”,也是第一波盗墓高发期,颇有代表性,盗墓类型丰富,动机多样。乱世出英雄,亦出盗墓贼。这一时期,出名的盗墓大贼有乱世英雄董卓、曹操、孙权等。三人都是盗墓狂人,董卓盗墓最多,破坏性最大;曹操动静不少,影响最大;孙权闷声发财,不为人注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9:550000十分神秘的三星堆文明 出土了什么文物(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所出土的文物有着黄金权杖和黄金面具。位于四川地区的三星堆文明自从被发现之后就一直受到了国内外考古界的追捧,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星堆文明都被认为是外星文明,毕竟在文明遗迹当中出土的许多文物都可以用诡异来形容,专家们在查找了历史资料之后也确认三星堆文明虽然比较奇怪,但也确确实实是我国的文明。三星堆文明我要新鲜事2024-01-02 19:57:420005夏王朝考古新方向,致中国新老考古人及全球汉学家的宣言!
我要新鲜事2023-10-03 19:49:22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
01发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魏坚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县城东北,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宽约60公里的绿洲廊道中部,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东端一处重要的军政建置和交通枢纽(图1),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18:050002站峙行盘 甘泉未竭——2021年西沙甘泉岛考古调查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05: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