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追溯秦国的萌发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由于远古时代秦人留下的历史记录过于简略,其活动足迹又飘忽不定,因而关于秦人的起源一直存在“东来说”与“西来说”两种明显对立的观点。“东来说”认为,秦人起源于东临大海的山东半岛南部,是长期活动于山东境内的古代东夷族的一支。“西来说”则认为,秦人发源于甘肃天水地区,属于生活在西北广阔区域的少数民族西戎的一支。不论“东来说”还是“西来说”,均认为殷商时,秦人先祖曾为商朝镇守西戎,封疆西陲。


西周初年因参与商余民的叛乱,遭到周公旦的惩罚而沦为庶民。秦人善于养马、驭车。周孝王时,首领非子因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而被封为附庸,在甘肃天水清水县秦亭建立秦邑,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秦人首领襄公因派兵护送有功,被平王由大夫提升为诸侯,得到了“岐丰之地”的赏赐,并获准与其他诸侯国“通聘享之礼”。这样,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历史帷幕刚刚拉开的时候,秦人便以崭新的政治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跻身于诸侯国之列。




公元627年,发现于今陕西宝鸡石鼓山。以形状似鼓而得名,因其文字内容记狩猎事,又被称为猎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0件石鼓各刻四言诗一篇,与《诗经》大小雅相似,格调也接近《大雅·车攻》等篇。原文700字以上,现存272字。字体近于籀文,是秦国特有的风格,在文学史、书法史上均有重要地位。
但当时的“岐丰之地”(即西周过去的岐邑和丰京,也就是今天的整个关中平原)为戎狄所占,秦建国的受封之地实际上是一“纸”空文,即周平王所谓“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从秦襄公开始,秦人为了取得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土地,操戈执矛,同仇敌忾,一步一步地从陇西向关中推进,与戎狄展开了长期的鏖战。这是一个充满血腥和悲壮的年代,不知有多少秦人战死在疆场上。《诗经·秦风》对这一时期的历史风云有着生动而感人的描述,其中既有胜利的乐章,也有失败的悲歌。经过四代国君、80余年的不懈努力,秦人终于赶走了关中的戎狄,建立起一个以周原为中心,西起今甘肃天水,东至今陕西华州的千里之国。又经过上百年的苦心经营,秦穆公时甚至名列春秋五霸之一,同东方强国齐、楚、晋等一起进入当时的最强者俱乐部。





在挺进关中的途中,秦人一方面保留本族建国前固有的文化,一方面全面吸收周文化,并创造性地加以融会贯通,使秦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向关东诸国文化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实际上,秦人吸收接受周文化,早在建国前就开始了。但那时受地域的局限,秦人吸收文化并不专一,受西戎文化的影响还较大。在进入关中之后,特别是自秦文公“收周余民”始,秦人接受周文化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周余民”,指平王东迁后,留在关中旧地的周人,他们保留了周人善于稼穑的农业传统,经济生活和文化水平都明显高于关中境内的其他部族。“收周余民”一方面获得了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又拥有了他们掌握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为秦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提升了秦文化的内涵,极大地影响了秦国的社会结构和精神风貌,以至于到了秦穆公时代,一向被山东诸国视为“戎狄之邦”的秦国,竟然以霸主之名而声威显赫,并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而扬扬自得,雄心勃勃地公开“称霸”了。如秦穆公兴建的宫殿取名“霸城宫”,又将关中的雍水改名为灞水,“以章霸名”,这就是现在灞河之名的来历。可以说,不断向东扩张领土以及称霸的野心是秦国历代国君最执着的追求。
宁夏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项目
昨儿梳理了下甘肃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项目,自甘肃向东,首先进入视野的便是宁夏,至于陕西嘛,最开始盘算这些项目的时候就从陕西开始的。和陕西相比,宁夏对于我们来说印象太少了,毕竟是现在认为划分的一个行政区划,地方也小,人也少,不过数了数,宁夏这三十年来也有三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9:200001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一眼史前三千年——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陳詠琛)河南南阳市黄山遗址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马俊才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南、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围。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进行了长年连续主动性考古发掘。2020年度该项目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52:260001中国古代战船有多大?作战力强,编制超航母,有的派女性上船服务
原题:古代中国的海上实力有多强(下)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篇,谈了中国古代海上实力世界第一,海上天星定位技术连现代美国海军也没掌握,自然更会用。网友对此反应热烈,意见基本上分两派:一派网友认为古代中国厉害了,为过去强大的海上实力而感到自豪:另一派网友认为,不值得炫耀,一切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41:140001荐书 | 以古钱币为视角,展现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发展全过程
大约八年前,周卫荣教授的《钱币学与冶铸史》出版前,我曾为之认真作序。近日,周卫荣教授借赠我一部重要新作《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之机,希望为之撰一书评。尽管铸造工艺不是我的主业,但毕竟与周卫荣馆长深层次合作20余年,对他们的重大成果即便不能如数家珍,至少也有深刻印象。更何况这部专著与我之前在《钱币学与冶铸史》序言中的建议还似有关联,便自然爽朗地应允下来。《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10:180000论“稻”上山,听这10位学者怎么说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11月21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当天下午,“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国博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25: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