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西周封国出土青铜器
武王克商以后,为了加强对国家的统治,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很多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都分封到了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很多诸侯国。被分封之人要对周天子尽纳贡朝觐、出兵和救助王畿等义务。这种由上而下、兼顾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分封制,不但明确了上下、尊卑的臣属关系,强化了天子的绝对权威,而且能使各级统治者较稳妥安定地限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这一创新性的制度无疑对加强周王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武王封的主要为王室子弟。而大规模分封诸侯,主要是在周公、成王时期,康昭之后渐少。西周分封的诸侯,主要为姬周族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商后裔等,其中以姬周族子弟分封最为重要。至于分封诸侯的数量,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一般认为有100多个。





除了分封诸侯外,周天子和公卿对臣下也会赏赐土地。当时天子赏赐土地,范围大的称为土或采,其次称为邑,再其次称为里或田。在都城附近的王畿和岐周之地分封着许多公卿大夫的采邑。已知的有周、召、毛、毕、成、郑、西虢、散、弭、芮、徽等。另外,陕西境内还有一些异姓诸侯国,已知有夨、杜、(弓鱼)、褒等。
通过分封制,全国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



为了进一步巩固分封制,周人在上层建筑领域内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使这种分封制度世世代代传下去。如实行畿服制度,规定:“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种规定把尊卑、亲疏、内外、远近的等级差别和政治地位,用地理划分加以明确,把与周王室血缘亲密的家族封在都城镐京和洛邑附近,如周、召、郑、虢、毕、芮、毛、散等都是在陕西的周王室的家族,成为周天子的主要依靠力量。卫、鲁、晋、燕等都在洛邑周围,也都是周王室的亲属。这一点在考古发掘中已得到明确的证明。如在陕西出土的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西周青铜重器,就是分封在陕西的毛、散、虢等家族制造的青铜器。而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发现当属近年来发掘的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占地33万平方米的梁带村两周墓地,共钻探发现西周、东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为陕西省近30年来继宝鸡虢国墓地之后发现的未经盗掘的商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地,曾入围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的发掘成果,不但对芮国的始封年代进行了修正,而且对深入认识周代芮国的墓葬制度和历史文化,以及周代礼制、封国制度和我国早期雕塑艺术史的研究等,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在西周,各封国被册命受封时,还赐给相应的爵位,如公、侯、伯、子、男等。其地位高低有别,并根据级别规定每年给王室纳贡的数量。而各诸侯国的重要官吏也一般由天子任命。周天子定期巡视各诸侯国。若某诸侯国受到外来势力的侵扰,周王室则出兵保护。各封国对周王室要承担规定的义务,不得违背,以此维护周天子共主的权威和利益。





西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制,尽管被分封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宏观上考察,毕竟形成了统一的王朝,比夏、商两代的体制要进步得多。这当是周人在总结前代和武庚叛乱的经验教训之后的重大革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除此之外,分封制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宗法制还在形成中国人认祖归宗的思想、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孝顺长辈、恪守孝道等传统观念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古时“田里不鬻”(《礼记·王制》),田地是不能买卖,也不能随意交换的。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臣子们的田地都是天子授予的。但在西周中期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发现了一座窖藏,出土了37件青铜器。其中周穆王时期的二十七年卫簋,共王时期的五祀卫鼎、九年卫鼎及三年卫盉,都是一个叫裘卫的人做的器物。四器铭文都非常重要,被称为裘卫四器。


皮尔逖龙:巨型肉食恐龙(长11米/仅发掘一块颅骨)
皮尔逊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1.6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惊人的11米,属于巨型肉食恐龙的一种,目前仅仅只发现了一块颅骨碎片,所以并没有具体的种属分类,分别有科学家认为它和原角鼻龙、美扭椎龙等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皮尔逊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36:120000王子今:汉代关中竹林
0000叶润清: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揭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内在机制和演进路径的重要切口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国家文物局设立的“考古中国”系列课题之一——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是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重大问题的重要切口。01良渚古国文明是中华早期区域文明的典型代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14:210000石狮摆门前为镇宅,放墓地则是镇墓,同样是猛兽,为何不摆石虎?
门前“摆石狮”风俗起于何时?本文作者倪方六我近来一直撰写有关“一带一路”的稿件,在周四(2017.11.23.)《北京晚报》“一带一路钩沉”独家专栏上,我将聊一下从古丝绸之路走来中国的动物故事,主要讲丝路“第一兽”狮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骑狮雕塑)这里,率先摘发部分内容到“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请今日头条网友指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50:490001湖北出土秦朝竹简 揭露秦始皇秘密(暴君秦始皇)
根据秦简中描述的内容历史上的秦始皇并不是一个残暴的君王。1975年湖北省睡虎地出土36000多枚秦代图简。后来专家研究发现,它上面20多万字内容清晰记载着秦朝刚刚建立直到公元前208年这期间的秦国律法。当时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因为秦简上的文字真实还原了历史上秦始皇的形象,原来他是一位贤明并且体恤百姓的皇帝。秦朝军法人性化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40: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