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陶瓷专题:唐代陶瓷里的外来文化影响
唐代国力强盛,对外采取开放态度,尤其重视西域的经营与海外贸易,中外交流十分密切,许多来自波斯、粟特、大食、突厥、天竺及回鹘等地的异国人士纷至沓来,定居长安与其他城市。异国人士带来他们故有的风俗习惯与器具用品,在唐代社会掀起一股「胡风」的潮流,为传统工艺美术注入新鲜的养分,陶瓷制作也不例外,本文即从外来造型、外来纹饰、外来音乐、丝绸之路及妇女开放等方面,介绍唐代陶瓷里的外来文化特色。
1.外来造型

此器呈歛口、深腹、高足之状,表面压印乳丁纹,施绿釉,是模仿外来金银器的品类。
外来造型的影响主要来源为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金银器在中国本地的发展始见于商代,以小巧简单的装饰品为主,其后逐渐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制品类和制作技术皆大幅成长,并且出现佛教艺术元素与西方国家的金银制品。到了唐代,中亚、西亚及东罗马的金银器纷纷输入中土,带动唐代金银器的进步,也产生许多模仿金银器的陶瓷品类。例如图一为唐代的绿釉高足杯,此器的口沿微歛,器壁圆鼓,腹部略深,底下具有高足,足底呈较厚的圆形,边缘上翘为浅碟状,杯身以压印的圆珠纹为饰,表面施绿釉,釉彩流动大,形成深浅不一的变化。 此类具有高足的杯子并非中国传统的器物,而是属于古罗马、中亚地区金银器形制,辗转传到中国后,被唐代匠人所模仿,以泥土制作,在造型上有敞口、歛口、深腹、浅腹之分,表面施绿釉或白釉,呈现外来的风格。其他如唐代的陶瓷带把杯、海棠杯、凤首壶、菱形盘及薰炉等等,也是模仿西方金银器的品类,造型皆有浓厚的异国风情。
2.外来纹饰

此盘内底处用压印技法制作宝相花纹,再施低温褐釉、绿釉及蓝釉,以本土工艺呈现外来纹饰。
唐代以前的陶瓷器,已经有来自西方的莲花、卷草及联珠等纹样,到了唐代,受到外来金银器的启发与外销市场的需求下,产生海兽葡萄、宝相花、娑椤树、椰枣、狮子、摩羯、浮图、奔鹿及犀牛等纹样。例如图二为唐代的三彩宝相花盘,此器的口沿往外翻折,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盘内用印花技法制作凹凸相间的宝相花轮廓,再施加褐色、黄色及蓝色等釉彩,低温烧成三彩宝相花纹。此类纹饰在金银器上用錾金法制作而突出于器表,但在三彩器上则以印花法压印凹凸的花纹,或用贴花法制作花形泥片,再黏贴器表作为装饰,呈现外来元素与本土技法结合的特徵。
3. 外来音乐

四位胡人双腿交叠盘坐在小圆毡上,手上拿着各式乐器,神情愉悦地演奏音乐。
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西域各国的音乐陆续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音乐结合。到了唐代胡乐更加盛行,宫廷音乐里的十部伎、坐部伎及立部伎之部乐,大多属于胡乐或胡汉融合的产物,这种对胡乐的喜爱直接反映在陶瓷作品上。例如图三为唐代的加彩胡人乐俑,四名男性乐手头上戴着幞头,脸型圆阔,深目高鼻,颏下留有络腮胡,身上穿着窄袖翻领上衣与长裤,双脚套着长筒靴,五官特徵与服装冠帽都是典型的胡人风格。四人手持答腊鼓、琵琶、排箫及钹等乐器,双腿交叠坐在小圆毡上,头部微微侧倾,神情愉悦的演奏乐器。此类加彩乐俑大多呈现群体式的乐队组合,乐手身分有男有女,既有汉人也有胡人,使用的乐器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不难想像当时胡乐风行的程度。
4.丝绸之路

骆驼俑的体型高大,背上驮负一位头戴高帽的胡人,呈现丝绸之路上行旅往来的风貌。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世界的通道,自汉代开通以来,络绎不绝的商人、使节、军队及僧侣往来其间,推动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交流,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繁荣的景象如实呈现在陶瓷上。例如图四为唐代的加彩人物骑驼俑,骆驼体型高大,昂首嘶鸣,向前迈步,背上驮负一名胡人,此人深目高鼻,蓄着络腮胡,头戴尖顶帽,身穿翻领长袍,脚上套着长靴,跨坐于驼峰之间,右手上举,作拉引缰绳之状,风尘仆仆的样子是沙漠行旅的写照。此类题材有加彩器及三彩器,骆驼或坐或立,与胡人、汉人、妇女、乐手等人物相伴组合,以各种不同的生动形象呈现丝绸之路的交流盛况。
5.妇女开放

二名妇女骑在马匹上,做持杆打球状,俐落的身影和奔跑的马匹体现 自由开放的风气。
唐代在外族文化影响下,礼教观念异于传统,妇女既有裙襦装的唯美形象,也有男装胡服的帅气打扮,可以读书识字,参议政事,亦可蹴鞠闹市,驰骋球场,与男子一样享受户外活动。例如图五为唐代的加彩妇女骑马俑一组,二匹马儿向下俯首,跨步奔跑,体型健壮,肌肉结实膘肥。马背上面分别驮负一名女子,头发盘起,罩上头巾或冠帽,身穿窄袖上衣和长裤,右手举起做持杆状,身体微微侧倾,低头向下张望,呈现打马球的状态。马球在唐代十分流行,不仅是帝王贵族的运动,也流传到民间,并有许多妇女参与其中,从她们身穿胡服男装、活泼矫健的身影,即可体会当时开放自由的风气。
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开放,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因此开创出雄浑大器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巩县唐代窑址
隋、唐时期北方窑址。位于河南省巩县。始烧于隋而盛于唐。隋代生产青瓷,规模较小。唐代盛烧白瓷及三彩陶器,还生产少量绞胎器物。1957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在小黄冶、铁匠炉村及白河乡3地发现了窑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20:460000幻龙:鳍龙类爬行动物(最小仅36厘米/最大可达6米)
幻龙是一种鳍龙类爬行动物,诞生于2.4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幻龙科中共有13种物种,体长也是大小不同,最小仅仅只有36厘米,最大的则可达6米,不过它们共同拥有着发达短粗的四肢以及细长的脖子,还有一张类似鳄鱼的大嘴,整体形似蛇颈龙,但它们的四肢还没有进化为鱼鳍状。幻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05:110004内蒙古的一座古墓 让专家都表示害怕(恐惧古墓)
古墓里面出现黑色水,据说是邪恶的水。但凡是古代的墓穴,那么基本上都是比较让人恐惧的。因为里面埋葬的是尸体,而且还有可能会有一些机关以及虫类,肯定是没有在电视剧或者电影当中那么恐怖,但是作为考古工作者一定是需要很大的胆量才对,而在17年之前,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古墓就让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心惊肉跳.内蒙古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48:280000山西建修了两条龙被盗走 究竟是谁倒卖文物(场所管理不当所致)
山西介休神庙有着一个照壁双龙的文物却被盗是因为场所管理不力才被盗贼偷取倒卖。对于考古比较有了解的人,一定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地上文明看山西,山西这一片黄土高原之上,几乎把所有的文物都给呈现了出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筑,而并非是器物,或许也正是因为山西有着这么多的考古价值,所以吸引了不少的考古工作人员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倒卖文物的盗贼。介休源神庙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35:130001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刘绪老师暨《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新书出版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55: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