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陶瓷专题:唐代陶瓷里的外来文化影响
唐代国力强盛,对外采取开放态度,尤其重视西域的经营与海外贸易,中外交流十分密切,许多来自波斯、粟特、大食、突厥、天竺及回鹘等地的异国人士纷至沓来,定居长安与其他城市。异国人士带来他们故有的风俗习惯与器具用品,在唐代社会掀起一股「胡风」的潮流,为传统工艺美术注入新鲜的养分,陶瓷制作也不例外,本文即从外来造型、外来纹饰、外来音乐、丝绸之路及妇女开放等方面,介绍唐代陶瓷里的外来文化特色。
1.外来造型

此器呈歛口、深腹、高足之状,表面压印乳丁纹,施绿釉,是模仿外来金银器的品类。
外来造型的影响主要来源为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金银器在中国本地的发展始见于商代,以小巧简单的装饰品为主,其后逐渐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制品类和制作技术皆大幅成长,并且出现佛教艺术元素与西方国家的金银制品。到了唐代,中亚、西亚及东罗马的金银器纷纷输入中土,带动唐代金银器的进步,也产生许多模仿金银器的陶瓷品类。例如图一为唐代的绿釉高足杯,此器的口沿微歛,器壁圆鼓,腹部略深,底下具有高足,足底呈较厚的圆形,边缘上翘为浅碟状,杯身以压印的圆珠纹为饰,表面施绿釉,釉彩流动大,形成深浅不一的变化。 此类具有高足的杯子并非中国传统的器物,而是属于古罗马、中亚地区金银器形制,辗转传到中国后,被唐代匠人所模仿,以泥土制作,在造型上有敞口、歛口、深腹、浅腹之分,表面施绿釉或白釉,呈现外来的风格。其他如唐代的陶瓷带把杯、海棠杯、凤首壶、菱形盘及薰炉等等,也是模仿西方金银器的品类,造型皆有浓厚的异国风情。
2.外来纹饰

此盘内底处用压印技法制作宝相花纹,再施低温褐釉、绿釉及蓝釉,以本土工艺呈现外来纹饰。
唐代以前的陶瓷器,已经有来自西方的莲花、卷草及联珠等纹样,到了唐代,受到外来金银器的启发与外销市场的需求下,产生海兽葡萄、宝相花、娑椤树、椰枣、狮子、摩羯、浮图、奔鹿及犀牛等纹样。例如图二为唐代的三彩宝相花盘,此器的口沿往外翻折,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盘内用印花技法制作凹凸相间的宝相花轮廓,再施加褐色、黄色及蓝色等釉彩,低温烧成三彩宝相花纹。此类纹饰在金银器上用錾金法制作而突出于器表,但在三彩器上则以印花法压印凹凸的花纹,或用贴花法制作花形泥片,再黏贴器表作为装饰,呈现外来元素与本土技法结合的特徵。
3. 外来音乐

四位胡人双腿交叠盘坐在小圆毡上,手上拿着各式乐器,神情愉悦地演奏音乐。
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来,西域各国的音乐陆续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音乐结合。到了唐代胡乐更加盛行,宫廷音乐里的十部伎、坐部伎及立部伎之部乐,大多属于胡乐或胡汉融合的产物,这种对胡乐的喜爱直接反映在陶瓷作品上。例如图三为唐代的加彩胡人乐俑,四名男性乐手头上戴着幞头,脸型圆阔,深目高鼻,颏下留有络腮胡,身上穿着窄袖翻领上衣与长裤,双脚套着长筒靴,五官特徵与服装冠帽都是典型的胡人风格。四人手持答腊鼓、琵琶、排箫及钹等乐器,双腿交叠坐在小圆毡上,头部微微侧倾,神情愉悦的演奏乐器。此类加彩乐俑大多呈现群体式的乐队组合,乐手身分有男有女,既有汉人也有胡人,使用的乐器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不难想像当时胡乐风行的程度。
4.丝绸之路

骆驼俑的体型高大,背上驮负一位头戴高帽的胡人,呈现丝绸之路上行旅往来的风貌。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世界的通道,自汉代开通以来,络绎不绝的商人、使节、军队及僧侣往来其间,推动东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交流,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繁荣的景象如实呈现在陶瓷上。例如图四为唐代的加彩人物骑驼俑,骆驼体型高大,昂首嘶鸣,向前迈步,背上驮负一名胡人,此人深目高鼻,蓄着络腮胡,头戴尖顶帽,身穿翻领长袍,脚上套着长靴,跨坐于驼峰之间,右手上举,作拉引缰绳之状,风尘仆仆的样子是沙漠行旅的写照。此类题材有加彩器及三彩器,骆驼或坐或立,与胡人、汉人、妇女、乐手等人物相伴组合,以各种不同的生动形象呈现丝绸之路的交流盛况。
5.妇女开放

二名妇女骑在马匹上,做持杆打球状,俐落的身影和奔跑的马匹体现 自由开放的风气。
唐代在外族文化影响下,礼教观念异于传统,妇女既有裙襦装的唯美形象,也有男装胡服的帅气打扮,可以读书识字,参议政事,亦可蹴鞠闹市,驰骋球场,与男子一样享受户外活动。例如图五为唐代的加彩妇女骑马俑一组,二匹马儿向下俯首,跨步奔跑,体型健壮,肌肉结实膘肥。马背上面分别驮负一名女子,头发盘起,罩上头巾或冠帽,身穿窄袖上衣和长裤,右手举起做持杆状,身体微微侧倾,低头向下张望,呈现打马球的状态。马球在唐代十分流行,不仅是帝王贵族的运动,也流传到民间,并有许多妇女参与其中,从她们身穿胡服男装、活泼矫健的身影,即可体会当时开放自由的风气。
唐代经济繁荣,社会开放,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因此开创出雄浑大器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尼日尔龙:非洲大型恐龙(长9米/嘴巴像吸尘器)
尼日尔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雷巴齐斯龙科恐龙,诞生于1.19亿年前到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9米,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之一,长有吸尘器状的嘴巴和铲状的脑袋,第一批尼日尔龙出土于非洲的尼日,算是蜥脚类中体型较小的恐龙。尼日尔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25:380000四川成都工地上的发现 揭露古代富人生活(古代妇人)
四川工地上发现了古代时期富人的墓葬。在四川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工地上,挖掘机无意中挖出来一大片古代墓葬,掘考古队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掉古墓上的淤泥以后,考古专家迫不及待的走进墓室。十分可惜的是,由于古墓已经被盗墓贼光顾,墓室里头一片狼藉。意外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6:55:550004宝鸡斗鸡台考古发掘史的几个问题
虽然陕西考古的第一次发掘,是1934年2月21至3月19日间在陕西西安民政厅开展的考古发掘,但无论从发掘规模、发掘时间、发掘组织,还是从发掘成果看,1949年之前的陕西考古发掘,都应以斗鸡台考古为最。而即使是就1949年前整个中国考古发掘而言,斗鸡台考古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界对此早有公评,自不需后学者置喙。0000巫鸿:重新思考中国早期艺术中的意义:动物、先祖、人
阐释的条件学习中国古代艺术的学生面临着一个长期的挑战,他们在探索艺术的本意时几乎没有同时代的文献可以参考。中国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闻名于世。古代作家似乎很早就决定了要用语言表达什么,以及避免表达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7:49:470005郭立新:《如何重建古史》一文商榷(下)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4: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