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文明曙光,老官台文化
陕西目前还没有发现早于1万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仅在大荔沙苑发现可能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细石器文化。而在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渭河两岸和汉水上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氏族聚落,目前已发现的聚落遗址有40多处。它们沿河两岸或是在近水源的阶地平原或是在山脚下集群分布,已经发掘的聚落遗址主要有渭河流域渭南北刘、临潼白家村、宝鸡北首岭、华县(现为华州区)老官台、秦安大地湾以及汉水上游的西乡李家村、南郑龙岗寺、商县紫荆等。这些聚落发现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和房屋、墓葬、窖穴、陶窑等遗迹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基本相同,这在考古学上一般被归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因20世纪60年代最先在老官台遗址发现故称为老官台文化。后来在汉水流域的西乡李家村发现同一类遗存,考古学家就把陕南这类遗存称为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

图源:张宏彦.渭水流域老官台文化分期与类型研究[J].考古学报. 2007年02期.
老官台文化所处的时代,是史前人类从山丘走向平原,开拓农业文化生活较早的时期。广袤富饶的河流冲积平原成为农业发展的沃土,考古资料显示老官台文化先民已经开始种植黍,所见炭化黍的形态和大小已经脱离完全野生的状态,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对其进行了栽培和初步的驯化。在渭河上游大地湾遗址中还发现油菜籽遗壳,表明蔬菜和油料作物或已进入人们的食谱。白家村等诸多遗址都发现了具有驯化特征的猪和狗,有的还被用于殉葬,可见猪、狗的驯化和饲养也已相当普遍。但整体来看,黍等农作物和猪、狗等家养动物在生业经济中所占比重仍比较低,先民仍以狩猎采集鹿科动物、野猪等哺乳动物以及野鸡等鸟类和鱼、螺等水生动物为主。因此,老官台文化处在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并进行低水平食物生产的“似农非农”阶段。

图源:田小娟.文物里的猪[J].文物天地.2019年02期.
老官台文化先民进行狩猎采集经济和作物栽培等各种生产活动的工具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有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有些工具还装有木柄等(复合工具)。石器一般为打制或琢磨而成,打制石器依然很多,有用于砍伐树木、敲砸野果和骨髓等的砍砸、敲砸或盘状器,掘土和采集植物根茎的尖状器,切割刮削食物的刮削器,等。磨制石器有砍斫、劈凿的木作加工工具斧、锛、凿等,也有用于掘土种植的石铲或石耜以及研磨谷物或是颜料的磨盘、磨棒等。不过所见石磨盘、石磨棒的数量要明显少于同一阶段分布于河南、河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而在北首岭遗址发现有石杵,很有可能老官台文化的居民还使用杵臼一类工具加工粮食。骨角蚌器有戳刺、投射的长矛、箭头等,也有穿刺用的针、锥、钻等,还发现有用于收割的穿孔锯齿蚌镰。总之,老官台文化先民在这一时期已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制造各种生存必需的工具,尽力做到物尽其用。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老官台文化的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还逐渐制造了常用的陶器,种类有炊煮用的三足罐,饮食用的圜底、平底、圈足和三足类的钵、碗,汲水、携水和储水用的小口罐、长颈壶及饮水用的杯,仓储用的大型三足罐和圆腹瓮,等。不同区域的陶器器用也不尽一样,汉水上游以李家村为代表的陶器就相对简单,主要有三足罐、三足钵、圈足碗、圜底钵等。这种稳定的陶器群也是考古学家识别某种考古学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源: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2




老官台文化的陶器一般就地取材,用陶土烧制而成,在李家村等遗址已经发现有烧制陶器的陶窑。这些陶器均为手制,多以泥片贴塑法和泥条盘筑法制成,工艺相对较原始。烧制火候不太稳定,因而陶器的颜色显得不是那么单纯,多见内黑外红陶和夹砂灰白陶,也有少量泥质黑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一些陶器表面压印有斜线、竖线细绳纹,有的器物口沿捏塑锯齿状花边,也有少数陶器上饰锥刺点纹、指甲纹或划纹。这些纹饰也许是制作陶器时拍打器壁所留痕迹,也有可能是先民为了装饰器物特意所为,但一些钵口沿下方的红色宽带彩绘则毫无疑问是为了追求美观,这也是考古界普遍认可的中国最早的彩陶之一。有的钵形器内壁还发现可能具有记事意义的彩绘符号,有的似连续的水波或折纹,有的仅是单个的符号。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伴随农业的产生,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先民也开始脱离巢居穴处的游移生活而过上聚族而居的定居生活。但聚落的规模仍十分有限,一般仅有四五万平方米,最大的临潼白家村聚落也才十万多平方米。根据功能的不同,聚落的内部还区分出居住的房屋、储藏的窖穴、烧制陶器的陶窑以及身后世界的墓葬等。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白家村遗址坐落在渭河北岸的一级台地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房屋为圆形半地穴式窝棚建筑,面积较小,一般只有五六平方米,建筑形式比较原始。室内一般有灶,周围还有柱洞,有的还有斜坡门道,室内还残留有三足钵、三足罐、圜底钵等生活器具。房屋周围有坑穴,主要为圆形和椭圆形,多呈口大底小的锅底状,有的是用作储藏的窖穴,有的也可能是用作住宅。特意营造代表身后世界的墓葬已开始出现,较早阶段居室与葬地夹杂一处,较晚阶段已经出现三五成群集中埋葬的固定公共墓地,显然是人们有意规划的结果。成人都埋在竖穴土坑墓之中,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少数屈肢葬和蹲踞葬,个别也有多人同性合葬,尤其还发现一座7人合葬墓。少数墓葬还发现有三五件随葬的石器和日用陶器,有的墓葬随葬陶器的器形很小,没有实用价值,显然是只有象征意义而特意制造的明器。一些墓葬还用猪下颌骨随葬或是用兽坑附葬,体现出猪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儿童的埋葬方式则不同于成人,实行瓮棺葬,一般分布在成人墓地周围,多以陶器为葬具。有的葬具底部有穿孔,可能是供灵魂出入所用。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86年发现的古墓,出土一样传说中的佛教器物,专家:终于发现
“双鱼玉佩”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因为想到这个玉佩,大家都会联想到一个神秘的灵异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是否是真实的,还没有取证。今天的重点并不是这个灵异故事,而是这件举世闻名的文物的出土过程以及来历。1986年,有一队考古学家前往去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因为他们收到了这里可能有古墓的讯息,于是便前往这个地方进行考古。那是一个黑色的洞穴,洞穴的四壁画着五颜六色的图案,看起来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15:290002砂龙:北美洲小型杂食性恐龙(长4米/距今1.87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恐龙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除了大家熟知的食草恐龙、食肉恐龙外,还有许多杂食性恐龙,也就是那些既吃肉也吃草的恐龙,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砂龙,它体长约4米,是蜥脚形亚目近蜥龙科恐龙的一个属,生活于1.87亿年前的北美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砂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2:18:540000美女带鸭子上鉴宝节目 专家报价吓坏众人(青铜鸭)
女子带上节目的一个青铜鸭子价值四五百万。在前两年有着一个相貌较好的女子,带着一只鸭子去往了鉴宝节目,是来自于河北邢一个普通群众,她说这个鸭子是自己家上传下来的一个文物,并且也是一尊青铜器。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青铜鸭子的时候,都觉得这个鸭子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专家们在对着这个鸭子进行一番检查之后,总是询问这只鸭子是从哪里来的。青铜鸭子我要新鲜事2023-12-14 19:27:150000祁连山的千年古墓 专家不敢看墓志铭(吐浑王墓)
祁连山发现的千年古墓是吐浑王墓。2019年的时候,国土局工作人员正在甘肃省天柱县进行土地整改工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居然在祁连山地区无意发现了一座大型的砖石墓顶。当地的文物部门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出了一支专业的考古队来到现场进行挖掘工作。经过初步的调查,考古队员们发现这座古墓应该是唐朝时期的大型砖室墓,虽然历经千年,但是整体保存的却十分完好,上方并没有发现盗洞的存在。许多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4-06 00:52: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