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文明曙光,老官台文化
陕西目前还没有发现早于1万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仅在大荔沙苑发现可能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细石器文化。而在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渭河两岸和汉水上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氏族聚落,目前已发现的聚落遗址有40多处。它们沿河两岸或是在近水源的阶地平原或是在山脚下集群分布,已经发掘的聚落遗址主要有渭河流域渭南北刘、临潼白家村、宝鸡北首岭、华县(现为华州区)老官台、秦安大地湾以及汉水上游的西乡李家村、南郑龙岗寺、商县紫荆等。这些聚落发现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和房屋、墓葬、窖穴、陶窑等遗迹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基本相同,这在考古学上一般被归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因20世纪60年代最先在老官台遗址发现故称为老官台文化。后来在汉水流域的西乡李家村发现同一类遗存,考古学家就把陕南这类遗存称为老官台文化李家村类型。

图源:张宏彦.渭水流域老官台文化分期与类型研究[J].考古学报. 2007年02期.
老官台文化所处的时代,是史前人类从山丘走向平原,开拓农业文化生活较早的时期。广袤富饶的河流冲积平原成为农业发展的沃土,考古资料显示老官台文化先民已经开始种植黍,所见炭化黍的形态和大小已经脱离完全野生的状态,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对其进行了栽培和初步的驯化。在渭河上游大地湾遗址中还发现油菜籽遗壳,表明蔬菜和油料作物或已进入人们的食谱。白家村等诸多遗址都发现了具有驯化特征的猪和狗,有的还被用于殉葬,可见猪、狗的驯化和饲养也已相当普遍。但整体来看,黍等农作物和猪、狗等家养动物在生业经济中所占比重仍比较低,先民仍以狩猎采集鹿科动物、野猪等哺乳动物以及野鸡等鸟类和鱼、螺等水生动物为主。因此,老官台文化处在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并进行低水平食物生产的“似农非农”阶段。

图源:田小娟.文物里的猪[J].文物天地.2019年02期.
老官台文化先民进行狩猎采集经济和作物栽培等各种生产活动的工具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有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有些工具还装有木柄等(复合工具)。石器一般为打制或琢磨而成,打制石器依然很多,有用于砍伐树木、敲砸野果和骨髓等的砍砸、敲砸或盘状器,掘土和采集植物根茎的尖状器,切割刮削食物的刮削器,等。磨制石器有砍斫、劈凿的木作加工工具斧、锛、凿等,也有用于掘土种植的石铲或石耜以及研磨谷物或是颜料的磨盘、磨棒等。不过所见石磨盘、石磨棒的数量要明显少于同一阶段分布于河南、河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而在北首岭遗址发现有石杵,很有可能老官台文化的居民还使用杵臼一类工具加工粮食。骨角蚌器有戳刺、投射的长矛、箭头等,也有穿刺用的针、锥、钻等,还发现有用于收割的穿孔锯齿蚌镰。总之,老官台文化先民在这一时期已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制造各种生存必需的工具,尽力做到物尽其用。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老官台文化的先民在日常生活中还逐渐制造了常用的陶器,种类有炊煮用的三足罐,饮食用的圜底、平底、圈足和三足类的钵、碗,汲水、携水和储水用的小口罐、长颈壶及饮水用的杯,仓储用的大型三足罐和圆腹瓮,等。不同区域的陶器器用也不尽一样,汉水上游以李家村为代表的陶器就相对简单,主要有三足罐、三足钵、圈足碗、圜底钵等。这种稳定的陶器群也是考古学家识别某种考古学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源: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2




老官台文化的陶器一般就地取材,用陶土烧制而成,在李家村等遗址已经发现有烧制陶器的陶窑。这些陶器均为手制,多以泥片贴塑法和泥条盘筑法制成,工艺相对较原始。烧制火候不太稳定,因而陶器的颜色显得不是那么单纯,多见内黑外红陶和夹砂灰白陶,也有少量泥质黑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一些陶器表面压印有斜线、竖线细绳纹,有的器物口沿捏塑锯齿状花边,也有少数陶器上饰锥刺点纹、指甲纹或划纹。这些纹饰也许是制作陶器时拍打器壁所留痕迹,也有可能是先民为了装饰器物特意所为,但一些钵口沿下方的红色宽带彩绘则毫无疑问是为了追求美观,这也是考古界普遍认可的中国最早的彩陶之一。有的钵形器内壁还发现可能具有记事意义的彩绘符号,有的似连续的水波或折纹,有的仅是单个的符号。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伴随农业的产生,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先民也开始脱离巢居穴处的游移生活而过上聚族而居的定居生活。但聚落的规模仍十分有限,一般仅有四五万平方米,最大的临潼白家村聚落也才十万多平方米。根据功能的不同,聚落的内部还区分出居住的房屋、储藏的窖穴、烧制陶器的陶窑以及身后世界的墓葬等。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白家村遗址坐落在渭河北岸的一级台地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房屋为圆形半地穴式窝棚建筑,面积较小,一般只有五六平方米,建筑形式比较原始。室内一般有灶,周围还有柱洞,有的还有斜坡门道,室内还残留有三足钵、三足罐、圜底钵等生活器具。房屋周围有坑穴,主要为圆形和椭圆形,多呈口大底小的锅底状,有的是用作储藏的窖穴,有的也可能是用作住宅。特意营造代表身后世界的墓葬已开始出现,较早阶段居室与葬地夹杂一处,较晚阶段已经出现三五成群集中埋葬的固定公共墓地,显然是人们有意规划的结果。成人都埋在竖穴土坑墓之中,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也有少数屈肢葬和蹲踞葬,个别也有多人同性合葬,尤其还发现一座7人合葬墓。少数墓葬还发现有三五件随葬的石器和日用陶器,有的墓葬随葬陶器的器形很小,没有实用价值,显然是只有象征意义而特意制造的明器。一些墓葬还用猪下颌骨随葬或是用兽坑附葬,体现出猪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儿童的埋葬方式则不同于成人,实行瓮棺葬,一般分布在成人墓地周围,多以陶器为葬具。有的葬具底部有穿孔,可能是供灵魂出入所用。

图源:王仁湘,吴耀利,吴加安.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 1984年11期.
古墓发现“超前科技”,或比“越王剑”还要先进,专家却不肯相信
我要新鲜事2023-04-25 00:05:340001苗凌毅:海昏侯墓与马王堆汉墓比较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4:36:340001国际视角下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张柔然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英文简称ICOMOS)于1965年成立于波兰华沙,由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士组成,是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领域唯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ICOMOS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三大官方咨询机构之一,负责参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贯彻落实,并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专业评估。0000从日本古籍中发现中国已佚“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故事,情节离奇
孟姜女与姜女坟考证本文作者倪方六孟姜女,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与杞梁的故事和“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一样广为流传,但更为感人。七仙女是虚构的,而孟姜女史上确有其人。孟姜女的原始事迹,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真实身份非常尊贵,乃“将军夫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这里的“杞梁之妻”就是后世所谓“孟姜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36:420001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形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20:5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