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城子崖遗址

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历城县)以东武原河畔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吴金鼎调查发现,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次进行发掘,后由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7人编著了考古报告集《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

遗址上层为东周时代遗存。下层是首次发现的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最初称为“黑陶文化”,后以该遗址命名称龙山文化,现在则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是由中国考古学者发现和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此揭示出来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大推动作用。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龙山文化层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灰黑陶为主,器表多素面,纹饰多弦纹、划线和盲鼻,少数饰篮纹、绳纹。主要器类有杯、碗、豆、三足盘、盆、罐、瓮、鼎、鬶、甗等。其中,以带鋬杯、三足盘、高柄豆、鸟首式足的鼎、白衣黄陶袋足鬶、肥袋足的甗最富代表性。

还有漆黑光亮的蛋壳陶,制作技术高超,烧成温度达1000℃左右,是陶器中的精品。石器多为磨制,主要有斧、锛、铲、镰、半月形穿孔石刀、凿、镞等。骨角器有凿、锥、针、镞、鱼叉等工具和用于束发的骨笄。蚌器中以穿孔蚌刀和带齿蚌镰较为突出。在这里首次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卜骨,系用牛、鹿等肩胛骨修治而成,有钻有灼,也有不加修治无钻有灼的。

此外,在遗址周围发现有平面为长方形的版筑夯土围墙遗迹,南北约450米,东西约390米,墙根的厚度约为10米。发掘者认为是当时的城址,但目前有人对其时代存疑。东周时代的陶器以灰陶最多。出土有刻字陶片、铜器、石器和卜骨等,还发现了6座陶窑、零星的成人墓和幼儿瓮棺葬。
农村办丧事有很多规矩,至今忌讳寡妇送葬,民间的说法有点封建
出殡途中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出殡,是指将灵柩(棺材)送往墓地下葬的过程,用民间俗话来说,就是将死人抬出去埋。在整个白事中,出殡是一件大事,各路宾朋、亲戚都会前来,这是最后一次给亡人送行,错过了,永远不会再有机会。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24:360008敏迷龙:南半球发现的第一条甲龙(长1米/澳大利亚出土)
对于甲龙,大家应该不陌生,它是食草恐龙中的明星,身披盔甲利刺,令食肉恐龙望而生畏。而今天小编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敏迷龙比较特殊,它是南半球发现的第一条甲龙,一起去认识看看。敏迷龙基本资料敏迷龙是一种大洋洲的小型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它体长1米,与隐龙、棒爪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1.19亿年-1.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敏迷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40:390000“开棺即死”——李静训墓发掘传奇
1957年,考古人员在陕西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发现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墓主人是9岁的小女孩,墓中葬具是一具石棺和一具石椁,石椁中有一座华美的宫殿(石棺),殿堂为“面阔三间”的九脊形式。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9:340000霍巍:西藏考古的世纪回顾
0000农民起早出村捡大粪,发现村头大坟边有新土,细看还有虚掩的盗洞
西晋盗墓的重要文化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盗墓史上,有不少文化发现传奇故事,西晋农民不准盗墓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失传已久的珍贵史料填补了部分先秦历史空白,特别是魏国国史的空白。不准生活在西晋初年,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史书上记载他是“耕人”,即种地的农民。咸宁五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某一天的夜里,不准盗掘了魏王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50: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