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圣地之章丘
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转眼间,中国考古学走过了百年的辉煌历程。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间,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遗址。其中一些遗址、一些地名将永远定格在百年发展的征程中,像仰韶、良渚、龙山这样的名称,不仅在考古人中如雷贯耳,普通人大概也都听过这几个名称。其中良渚遗址群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更是家喻户晓。当我们亲临这些地方,对过往先贤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让这些小地名载入史册。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就是一个在考古学史上值得研究的地方,绝对称得上是一处考古圣地。

遗存丰富
章丘地处泰沂山西侧北麓、黄河南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现今青银高速、京沪高速横穿此地。这里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人类繁衍生息,早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奠定了章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走出了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另外,这里的物产也十分丰富,章丘大葱闻名遐迩,曾是昔日的贡品。为什么说章丘是考古圣地,其理由有三: 首先,这里是最早开展考古活动的地区之一—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吴金鼎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数次调查发掘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以磨光黑陶为主要文化特征的陶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命名了“龙山文化”。至此,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形成了东西二元对立的格局,即西边的仰韶文化和东方的龙山文化是两支独立并存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龙山文化自东向西发展。与史学界提出的“夷夏东西说”不谋而合,相互呼应。这一学说统治考古学界近三十年之久,直至庙底沟遗址的发掘打破了这一格局。 其次,依据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资料,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值得称道的是这部报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针对国内读者,一个是针对国外读者。有长达30页的英文摘要。这些做法即便在今日看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开创之功。《城子崖》考古报告奠定了之后中国考古资料的发表模式,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中,章丘表现抢眼,共计有5处遗址成功入选,分别是1990年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1997年西河遗址、2000年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2003年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2017年山东焦家遗址。截止目前章丘的获评项目占到获评总数的1.7%,占到山东省的27.7%,并且在初评之年就有项目入选。近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揭晓,城子崖遗址成功入选,进一步彰显了章丘地区在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放眼全国,这是一个十分耀眼的成绩,可以说没有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现为济南市章丘区)有如此之多十分重要的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章丘境内有古文化遗址130余处,从早到八千多年的史前文化遗址到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的汉代贵族墓葬。这些灿烂的文化遗存,向我们诉说着章丘昔日的辉煌历史。
历史绵延
西河遗址、小荆山遗址是两处重要的新石器早中期遗址,均处在山前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反应了史前人类生活栖居形态的变化过程。在西河遗址发现了当时的环壕聚落,有成组的房址。小荆山遗址发现房址的同时也发现成排的墓葬。我在踏查小荆山遗址时发现,该遗址堆积很厚,除了后李文化遗存外,也有北辛、大汶口文化遗存。说明人类在此居住生活了很长时间。 章丘焦家遗址是鲁北地区一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址。在几个年度的考古调查发掘中,考古学者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大墓,墓葬普遍使用葬具,有一棺一椁、两椁一棺等,使用葬具的比例之高,在同时期遗址中少见。墓内随葬有精美的玉器、彩陶、白陶等高规格随葬品。有的墓在下葬后不久便遭到了侵扰,说明当时的社会集团内部存在权力争夺的现象。焦家遗址也发现了夯土墙和壕沟,围成一个闭合区域,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最早的城。从焦家遗址的遗迹遗物及其面积来看,是鲁北地区最大的聚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焦家遗址的发掘改变了学术界对大汶口文化的认识,填补了鲁北地区无大汶口文化时期大型遗址的空白。

城子崖遗址在20世纪早期的发掘中就发现了古城址,限于当时的技术,对该城址的年代认识不到位。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新的田野发掘,此次发掘深化了我们对该遗址的认识。发现了岳石文化和龙山文化城墙基址,岳石文化城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对于认识龙山时代之后该地区的文化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你步入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端详着一件件制作精美、体形硕大的陶器,不经意间我们的思绪飘到了几千年前,这些沉默的陶器似乎为我们道出这里昔日的辉煌。城子崖遗址面积为20万平方米,经系统调查表明城子崖遗址是该区域内面积最大的一处。这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认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无疑是龙山时期一个中心性的大型聚落。 我们可以看出,章丘地区在后李文化阶段开始起步,经过北辛文化时期的积累,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开始这里一直处在鲁北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新石器时代是章丘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此之后相对沉寂。 汉代的章丘地区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两汉时期东平陵城的治所就在章丘,是现今济南城的前身,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洛庄汉墓和危山汉墓是山东地区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两座墓葬的发掘均可以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洛庄汉墓出土大量的乐器实物,对于研究汉代的典章制度、贵族的精神生活是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足以和曾侯乙墓的发现相媲美。危山汉墓出土数以万计的陶俑,这在汉代考古中是除汉阳陵、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陶俑外最大的一批,可见墓主的身份地位之高,但至今对墓主的身份还没有定论,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串起了章丘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共同组成了绵延几千年的章丘历史文化区,共同奠定了章丘考古圣地的地位。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在此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正是在他们的手铲下,逝去的过往逐渐清晰,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江西挖出千年古墓,墓内46名少女赤身陪葬,头骨上长绿色“菜花”
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丧葬文化始终是我国社会中的重中之重,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在我国丧葬文化发展进程中,也曾出现过残忍的殉葬制度。自殉葬制度出现以来,无数无辜之人被迫殒命,现代考古研究进程中,诸多殉葬墓的出土,也令世人亲眼见识到这一封建制度的残忍之处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5:050000古墓中殉葬的女子 为什么双腿是打开的状态?(古代女性)
古代时期女性的地位很低。在古代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在死亡之后可能会找到一些陪葬品,和自己一起被埋到墓穴里面。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把这些东西给带到下一个世界,有一些人不光带珠宝玩物,甚至还会带一些人,比如说秦始皇就把自己的军队给带了进去,好不过更多人则是会带上一些女子,这些女子并不是正常死亡的,而是在生前尽受到了残酷的折磨。活人殉葬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54:2400002件国宝光天化日之下离奇失踪 到底是谁动了专家的古墓
专家的古墓近年来频频频遭盗墓贼盯上,许多珍贵文物被盗走。但是两件涉及国家三级文物的陶壶和陶钵,却是在发掘保护期间,在考古专家巡查期间,竟然被盗墓贼盗走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盗墓贼能够如此大摇大摆地行窃呢?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3:03:57000402003年蒙古出土一座辽代墓 专家看到棺材中的女子 大喊:快撤
2003年,我国内蒙古吐尔基山的采石厂上,一座罕见的辽代墓葬被发现,这座古墓葬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元素,那就是蒙着面纱的女性尸体,她躺在血红色的棺材中。然而,在专家们揭开女子面纱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事情,一股不明液体从女子的身体中流出,并伴随着令人难闻的气味,紧急警告声中的专家大喊:“危险,快撤!”这一喊声让众人险些躲过一场灾难。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0:34:270000天龙:印度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1.9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尽管大型、巨型食草恐龙很多,但小型食草恐龙显然更多,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地。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冷门小型食草恐龙,它就是天龙,体长可达4米,四足行走,有着长脖子,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天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16:02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