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圣地之章丘
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转眼间,中国考古学走过了百年的辉煌历程。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间,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遗址。其中一些遗址、一些地名将永远定格在百年发展的征程中,像仰韶、良渚、龙山这样的名称,不仅在考古人中如雷贯耳,普通人大概也都听过这几个名称。其中良渚遗址群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更是家喻户晓。当我们亲临这些地方,对过往先贤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让这些小地名载入史册。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就是一个在考古学史上值得研究的地方,绝对称得上是一处考古圣地。

遗存丰富
章丘地处泰沂山西侧北麓、黄河南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现今青银高速、京沪高速横穿此地。这里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人类繁衍生息,早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奠定了章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走出了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另外,这里的物产也十分丰富,章丘大葱闻名遐迩,曾是昔日的贡品。为什么说章丘是考古圣地,其理由有三: 首先,这里是最早开展考古活动的地区之一—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吴金鼎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数次调查发掘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了不同于以往的以磨光黑陶为主要文化特征的陶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命名了“龙山文化”。至此,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形成了东西二元对立的格局,即西边的仰韶文化和东方的龙山文化是两支独立并存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自西向东发展,龙山文化自东向西发展。与史学界提出的“夷夏东西说”不谋而合,相互呼应。这一学说统治考古学界近三十年之久,直至庙底沟遗址的发掘打破了这一格局。 其次,依据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资料,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值得称道的是这部报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针对国内读者,一个是针对国外读者。有长达30页的英文摘要。这些做法即便在今日看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开创之功。《城子崖》考古报告奠定了之后中国考古资料的发表模式,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中,章丘表现抢眼,共计有5处遗址成功入选,分别是1990年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1997年西河遗址、2000年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2003年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2017年山东焦家遗址。截止目前章丘的获评项目占到获评总数的1.7%,占到山东省的27.7%,并且在初评之年就有项目入选。近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揭晓,城子崖遗址成功入选,进一步彰显了章丘地区在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放眼全国,这是一个十分耀眼的成绩,可以说没有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现为济南市章丘区)有如此之多十分重要的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章丘境内有古文化遗址130余处,从早到八千多年的史前文化遗址到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的汉代贵族墓葬。这些灿烂的文化遗存,向我们诉说着章丘昔日的辉煌历史。
历史绵延
西河遗址、小荆山遗址是两处重要的新石器早中期遗址,均处在山前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反应了史前人类生活栖居形态的变化过程。在西河遗址发现了当时的环壕聚落,有成组的房址。小荆山遗址发现房址的同时也发现成排的墓葬。我在踏查小荆山遗址时发现,该遗址堆积很厚,除了后李文化遗存外,也有北辛、大汶口文化遗存。说明人类在此居住生活了很长时间。 章丘焦家遗址是鲁北地区一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址。在几个年度的考古调查发掘中,考古学者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大墓,墓葬普遍使用葬具,有一棺一椁、两椁一棺等,使用葬具的比例之高,在同时期遗址中少见。墓内随葬有精美的玉器、彩陶、白陶等高规格随葬品。有的墓在下葬后不久便遭到了侵扰,说明当时的社会集团内部存在权力争夺的现象。焦家遗址也发现了夯土墙和壕沟,围成一个闭合区域,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最早的城。从焦家遗址的遗迹遗物及其面积来看,是鲁北地区最大的聚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焦家遗址的发掘改变了学术界对大汶口文化的认识,填补了鲁北地区无大汶口文化时期大型遗址的空白。

城子崖遗址在20世纪早期的发掘中就发现了古城址,限于当时的技术,对该城址的年代认识不到位。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新的田野发掘,此次发掘深化了我们对该遗址的认识。发现了岳石文化和龙山文化城墙基址,岳石文化城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对于认识龙山时代之后该地区的文化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你步入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端详着一件件制作精美、体形硕大的陶器,不经意间我们的思绪飘到了几千年前,这些沉默的陶器似乎为我们道出这里昔日的辉煌。城子崖遗址面积为20万平方米,经系统调查表明城子崖遗址是该区域内面积最大的一处。这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认识该遗址的重要价值,无疑是龙山时期一个中心性的大型聚落。 我们可以看出,章丘地区在后李文化阶段开始起步,经过北辛文化时期的积累,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开始这里一直处在鲁北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新石器时代是章丘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此之后相对沉寂。 汉代的章丘地区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两汉时期东平陵城的治所就在章丘,是现今济南城的前身,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洛庄汉墓和危山汉墓是山东地区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两座墓葬的发掘均可以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洛庄汉墓出土大量的乐器实物,对于研究汉代的典章制度、贵族的精神生活是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足以和曾侯乙墓的发现相媲美。危山汉墓出土数以万计的陶俑,这在汉代考古中是除汉阳陵、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陶俑外最大的一批,可见墓主的身份地位之高,但至今对墓主的身份还没有定论,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串起了章丘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共同组成了绵延几千年的章丘历史文化区,共同奠定了章丘考古圣地的地位。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在此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正是在他们的手铲下,逝去的过往逐渐清晰,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栾丰实: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产生、发展和扩散
一、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变迁海岱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尚不清楚,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为距今8000年前后的后李文化。后李文化只发现了10余处遗址,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以北地区,东起潍河流域,西至济南以西的大沙河流域,东西长200多公里。泰沂山系以南地区,前几年在安徽东北隅的宿州小山口和古台寺两处相距不远的遗址下层,发现了与后李文化相似的文化遗存,而其他地区目前尚无线索。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2:350004中国原始鸟类:大连鸟 白垩纪诞生(被质疑是化石嵌合体)
大连鸟出现于1.25亿年前,属于早期白垩纪的一种远古鸟类,因此比现在大部分的鸟类都更加庞大,体长可达到80厘米,几乎和一个2岁小孩的身高差不多。据说最初是在我国辽宁省的九佛堂岩石中发现的,当时有人认为这具化石的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甚至有人将其怀疑为热河鸟和兽脚类恐龙的化石骨骼嵌合体。大连鸟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53:3900006000年前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科学家们近日在南极洲考察时有了重大发现,原来外星人一直生活在地球上,到底是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呢?这张地图是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绘制的,是从海军上将皮里·雷斯的书房中找到的,所以人们把这幅地图叫做雷斯地图。雷斯地图上面绘制出了南北美洲、西部非洲,以及南极洲的地形。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10:510000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曾想挖秦始皇墓
随着小说和电影的熏陶,盗墓成了一个惊喜、刺激的职业,不过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盗墓是犯法的。过去,盗墓贼存在在于人们想象,而在2014年姚玉忠落网时,我们才发现真的盗墓贼更牛!接下来一起去认识一下姚玉忠,看看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一、姚玉忠盗过最出名的墓,猜测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9:18: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