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女博物馆馆长曾昭燏
#我眼中闪光的她#翻开南京的“画卷”,一群开阔大气、意志坚韧的女性向我们走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京的光辉成就离不开她们作出的贡献。她们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漫漫岁月中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华。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为我国考古、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50年代,曾流传着这样一段关于曾昭燏的佳话,一位苏联专家在来访时,善意地问道:“曾小姐准备何时出嫁?” 曾昭燏早已对这种问题轻车熟路,笑着回答:“我早就嫁给博物院了。”女性与生俱来的柔弱与情感依赖,似乎早已被她抛在了事业之外。
留洋:首位出国学习考古的女性
曾昭燏生于1909年,为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曾孙女。在母亲陈季瑛的影响下,她自幼便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4岁时,她进入堂姐曾宝荪创办的长沙艺芳女校,后考入中央大学。在这里,曾昭燏遇到了胡小石,一位对她影响极为深远的老师。曾昭燏曾这样回忆老师胡小石:“其时,师在金陵南雍讲甲骨文及金文课,余往听课,惊其引证之渊博,说理之致密,自是有课必往听,亦尝登门请益。”自此,但凡胡小石开课,曾昭燏必前去听讲,课余时间也会登门请教。这位古文字学、诗词、书法无不精通的国学大师,为曾昭燏奠定了深厚的学识修养。毕业后,曾昭燏在哥哥曾昭抡的支持下留学英国,成为当时首位赴海外学习考古的女性。就在她结束伦敦大学学业到德国柏林进行考古实习之时,“卢沟桥事件”爆发了。眼看战争频频,国内需要大量的枪炮弹药,她开始有点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学历史考古,和哥哥一样学化学多好。但在悲痛之余,她知道,自己只有将分内的学业完成后再归国,才是对国家的最大帮助。1938年实习结束后,她放弃唾手可得的聘书,毅然回国。陪伴着她的,是从上海《新闻日报》头版上剪下的照片:一个幼童坐在日军轰炸后的废墟里大哭,旁边是其母亲的遗体。这张照片,曾昭燏保存了多年,直到抗战获得胜利。

归国:从国民党手中夺回文物
回国后,曾昭燏受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担任专门设计委员会委员之职。由于南京沦陷,筹备处辗转于川、滇一带。期间,曾昭燏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学习成果,投身于考古研究和发掘工作,参与了云南大理苍洱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四川彭山江口汉代崖墓等发掘工作,学术地位日渐上升,成为本不被人看好的女性考古学者中的佼佼者。抗日战争胜利,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回南京。曾昭燏参与战时文物清理工作,整理未被日军破坏的文物,先后举办了汉代文物展和院藏青铜器展。就在中央博物院的建设逐步迈上正轨时,一场危机悄然而至。随着在战场上的溃败,国民党欲逃往台湾,并拟将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一同运走。曾昭燏闻讯立刻站出来反对,致函当时的筹备处主任杭立武:“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兹对此事虽无责任,然为本院保管文物已七八年,对于诸物有浓厚之感情,知有各种危险,岂可缄然。”时至1949年4月,她又联同徐森玉、陶孟和等人联名上书国民党当局。在他们的坚持下,三批运到台湾的852箱文物全部运回大陆。历史转折关头,她以一位考古学者的初心,坚定地选择留在南京,站在保护民族文化的一边。

奉献:她将自己“嫁给了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曾昭燏对文博事业的热情愈加高昂。在日记里,她兴奋地写道:“这里有无限前途的博物院的新生,也是我自己事业的起始。”1950年,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南京博物院,曾昭熵被任命为该院副院长,不久升任院长。从陈展设计大纲、选择藏品,到文字说明和现场布置,每一道工作程序,曾昭燏都亲自审查,与同事们斟酌再三,力求展览能让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接受。至今,南博还存有她用蝇头小楷写下的藏品目录,娟秀而富金石气。

繁忙的博物院工作之余,她还亲自组织了对南唐二陵和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墓的发掘,编写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著作,与北方考古界领军人物夏鼐并称为“南曾北夏”。虽身为院长,曾昭燏却习惯过着节衣缩食的简朴生活。一件多年的大衣日日穿着,掉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洗了再吃,用过的旧信封翻过来折叠继续寄信……而省下来的工资,她多用来招待博物院来宾或帮助生活困难的员工。她还曾立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做考古工作的,不准私人收藏古董。她身体力行,将自己收藏使用的清同治年间御制茶具捐献出来。有她带头,当时院里的不少人都将自己的藏品捐给了博物院。

堂姐曾宝荪说过:要爱人如己,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结婚,只能教育服务一家几个人;如果不结婚,便可教育服务无数人。许是受堂姐影响,曾昭燏也终身未婚,真正把自己“嫁给了博物院”。1964年12月,眼见政治气氛越来越压抑,曾昭燏在南京灵谷寺跳塔自尽。2009年,曾昭燏诞辰100周年,南京博物院举行了隆重的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阆中、平遥、丽江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古城建造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古代匠人的智慧,长安城的里坊划分,北宋汴梁的街巷制,历朝历代的城池建造均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如今,国内仍保存有四大古城,广为人知——徽州古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徽州古城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8:100000葛剑雄:中国人的“国民性”及观念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天下观、伦理观、义利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达到前人没有达到的理性高度——在我们国家,不断有人讨论一个问题,即中国人的“国民性”。也有人说这是伪问题,不存在国民性。我认为是有的,简单归纳起来,集中反映在其天下观、伦理观、义利观等观念中。从天下观到世界观0001韩建业:石峁源于中原面向欧亚,南下中原重塑文明
近年石峁古城的重大发现令人震惊。有人也许会问,气候干旱、沟壑纵横的陕北北部黄土丘陵地区,4000年前怎么会出现这样一座面积400万平方米的庞大古城?怎么会拥有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和精美的石雕玉器?它的文化根源在哪里?和周围地区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它达到了什么样的文明水平?在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中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简略讨论。一、源于中原而面向欧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06:450000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胡清是什么人,照这些符号看,他应该在这
苗君儒点了点头,他虽是考古学者,但对历史精通,看过不少有关唐史方面的书籍,他想起在一本野史上看到过胡清这个名字。唐昭宗时期,宦官刘季述弄权,紫金光禄大夫胡清曾在金殿之上痛骂刘季述。后来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时,曾大开杀戒,杀了不少李氏皇族和大臣,还杀了胡清一家。自那以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关于胡清的记载。不过民间传闻,胡清是受昭宗之命,携传国玉玺带太子出逃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3:29: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