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比肩敦煌的石窟艺术
龟兹,汉唐时期西域古国,其故地在今新疆轮台、库车、阿克苏一带。历史上的龟兹,遥远而神秘,拂去面纱后人们才知道,龟兹国甚至拥有比肩敦煌的石窟艺术。

1858年10月,一名俄国人趁中国局势混乱之际,乔装成穆斯林商人,跟随商队翻越天山,抵达新疆喀什,并进入库车。作为一名老练的探险家,他沿途考察龟兹遗迹,收集龟兹古国的文物。返回西方时,他向世人公布了神秘的龟兹古国的信息,世界为之震惊。此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探险者深入中国西部边疆,披着科学调查的外衣,对文物进行掠夺。
龟兹成为各路盗宝者的“天堂”。
龟兹石窟内残缺不全的壁画、被硬生生挖走的造像,触目惊心的伤痕似乎在无声控诉着曾经发生在它们身上的野蛮与屈辱。

龟兹古国北倚巍峨的天山山脉,南邻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季羡林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
提及佛教艺术,世人皆知敦煌,而敦煌的源头可以追溯至龟兹。今天的库车及其附近地区的九处石窟群构成了龟兹佛教艺术的主要载体。这些数量繁多的石窟寺院是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亦是再现西域佛教发展状况的最佳参考。
公元1世纪前后至5世纪,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犍陀罗艺术已蜚声世界,而另一边的龟兹,同样是处于艺术发展的时代,与之相伴的是佛教义理的发扬光大。龟兹石窟的某些装饰形象,让人联想到犍陀罗艺术的浸润,而融合了犍陀罗因素的龟兹艺术又从其本身的文化土壤中孳乳出新的样式。

公元9世纪中叶,龟兹进入西州回鹘的势力范围,石窟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回鹘风格的影响。位于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古高昌国虽与龟兹国同在丝绸之路的北端,两地的石窟艺术却呈现出迥异的回鹘画风,显示出艺术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以犍陀罗风、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为主的龟兹石窟艺术风格演变的背后正是佛教从西向东传播之路的印证。这种艺术发展的过程也与龟兹石窟中纹饰风格的演变相契合。大量出现的菱形格图案是龟兹壁画纹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龟兹石窟艺术的一大特色。通过观察纹饰的每一个细节,帮助人们窥探千年佛教艺术的秘密。
遥想当年,古龟兹国以佛教为国教,香火鼎盛,成群的善男信女来到石窟寺院虔诚膜拜。
那些曾经存在于现实中的供养人将他们的形象驻留在了石窟里,他们的存在神奇地压缩了时空距离,让身处石窟的今人仿佛还能听见寺庙里僧人的诵经声和工匠开凿洞窟时的声声锤音。

佛像不语,石窟恒在。千年沧海桑田,终于迎来观照龟兹古国辉煌遗韵的最好时光。
江南考古发现迄今最大帝王陵,发掘前被盗,盗墓贼很狡猾也很缺德
原题:南唐帝王葬龙藏之地,谁破坏了王家风水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文章提到,南唐二陵的反盗墓设施难住考古,地宫打开后眼前所见令人惊讶。这篇文章,继续聊南唐帝陵被盗的故事。图:南唐顺陵地宫祖堂山的风水——“龙藏”之地南唐二陵所在的“太子墩”在祖堂山一带,我在写作《风水三千年》时曾多次前去看过。过去一趟不容易,当时这边的交通不便,显得很偏僻,既无钟之峻,又不方山之伟,不像是什么风水宝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10:020001过年时要买鱼吃鱼,图“年年有余”,中药铺挂鱼是啥风俗?
中国古代鱼文化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年时,不论是饭桌上还是墙上,家家都不会少了“鱼”,中国人讲究“年年有余”。中国人为何如此青睐“鱼”?其实这里面不只是讨个“鱼”谐音“余”的口彩。中国人有鱼崇拜情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39:190001考古过程中 到底有多少困难需要考虑?(考古专业)
考古专业需要面对困难与危险。当前的考古学还是比较受到欢迎的,很多比较喜欢历史的学生都想要去学习考古学。在这之前有人说所谓的考古其实就是冠冕堂皇的盗墓。但其实我们考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能够了解古代的历史,而且考古工作者并不像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悠闲,反而是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考古的困难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48:270000古代男人到冬天都会干什么?如果不干会被人看不起
本文作者倪方六冬闲时女性习女功,那么男子呢,也不闲的,要习射练武。在古代,凡学生必须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很重要,通称“射礼”,实际是一种射箭技术,包括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五种射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29: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