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将到神坛:关羽是怎样成为民间“武财神”的?
#这就是年味儿#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民间拜关公十分盛行,其庙宇遍布各地,关公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大神,司财只是神职之一。古人将关公奉为财神,主要原因是推崇他的忠义。以忠义诚信之人为财神,也是在警示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否则,武财神关公手中那把青龙偃月刀是不会留情的。关公和赵公明一样,既是武将,是门神,又被作为财富的象征,是中国财富信仰的精神偶像。

关公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谢梁老龙”,汉桓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沥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
据《三国演义》载,关公因在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生共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关公,看中关公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公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公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公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公为五虎大将之首强。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公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公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
关公死后,其忠义事迹被宣扬流传,为佛、道、儒三门崇信,历代建庙加封职衔,故此他具有司命禄、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辟护百姓等功能,而商家敬仰关公忠信之心,大多奉祀关帝。世人尤其商贾门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证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作为一种持续已久的文化现象,关羽崇拜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关羽崇拜离不开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的塑造有文学、戏剧、曲艺、图像等多种形式,其中图像最方便易得、最流行普及,因而对关羽形象的建构也最复杂多元。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的各种创作,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切合了群众的需求,使关羽形象深入人心。
真实人物本身并非完美无缺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存在多神崇拜,历史、戏剧、神话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凡能解困消灾、增福添利的都有可能受到崇拜。但只有对关羽的崇拜超乎寻常,不仅长盛不衰、香火鼎盛,而且遍及全国乃至海外。他被尊为“武圣”,风头甚至较“万世师表”的孔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人赵翼曾感慨:“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关羽为何会受到古往今来国人的普遍崇拜呢?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塑造了智、义、奸三个奇绝人物,关羽即为义绝,“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是古往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因此,尽管关羽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缺,史称其“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但他身上所被赋予的忠、义、仁、礼、信、勇等品德,却是中国传统社会所向往和追求的。
大体说来,中国的关羽崇拜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一名战将,关羽在荆州和蜀地民间被盖庙祭祀。
第二阶段是隋唐时期。佛教介入民间的关羽崇拜,制造关羽显灵传说,封其为护法神,而官方也将之作为诸多武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庙。
第三阶段是宋元时期。道教、儒家追随佛教,分别将关羽列入自己的信仰或学说体系之中,使关羽崇拜不仅仅处江湖之远,而且居庙堂之高。宋朝皇帝还为关羽赐庙额,初封忠惠公,再多次封王,成“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皇帝除继续封王外,还“遣使祠其庙”,以至于关庙林立,遍布城乡。
第四阶段是明清时期。尽管明朝官方也敬关羽如神明,祈求其佑护海疆,但并未给予特别的待遇。倒是清朝十分尊崇关羽,还在关外时就已立庙祭祀,并赐庙额“义高千古”。入关后,更是将关庙载入祀典,岁时致祭,并不断制造关羽显圣的故事,予以加封。从顺治九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起至光绪五年,累封字数达到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君王好高髻,城中高一尺。清朝历代皇帝对关羽的垂青和抬爱,把全民的关羽崇拜推向了高潮。嘉庆初年,洪亮吉流放伊犁时,就见到当地凡有人家集居的地方必有庙,庙必祀关羽。
第五阶段是民国时期。虽然帝制被推翻,但关羽崇拜依然继续。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将关羽和岳飞合祀武庙,凡军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庙举行。
从令人畏惧到忠义勇的化身

那么一代名将关公是如何成为财神的呢?
关公当财神不是偶然的事,而是有多种原因和理由的,这些原因和理由有些源于传说,有些源于民俗,有些源于古代典籍,这些都深化了关公的财神形象。
一是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薄,将账目记得清楚明白。商家供奉关帝始于明代。传说关公挂印封金之时,将曹操所赠金银布帛悉数留下,还附上一本详细的原、收、出、存账册,即日清簿,也就是现今一般商人使用的流水账。这种计算方法,非常祥明清楚,被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财神和商业神。
二是因商人谈生意做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追求公平,故尊奉之。因关公以信义为本,公平公正,又设计了简明日清簿,商人们为了确保相互的信赖,请一位尊神来做监护,十分必要,关公应公平公正,所以被尊为财神。关公的义不负心形成了以仁义、公正为核心的商品交易准则,形成了义中求财的商品交易道德,并因此成为关帝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是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助人取得胜利。关公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所以商人都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成功。
四是道教职系排列中,关公被规定为财神。这是关公成为财神的宗教原因,在道教中,关公具有“司禄命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能力和职责,又因其忠义,他被更多人乐于接受为财神。
五是追求诚信的商业伦理需求。关公变成财神形象,最本质的原因是源于追求一种商业伦理的需要。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需要诚信,而忠和信其实就是诚信。关公最初的形象是对刘备君主的忠义,忠义关系可以用于不同社会关系的处理,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的交往关系也可以通过忠义这种原则来处理,一诺千金的关公形象转变为一种行业的道德形象,甚至成为一个行业的行规,最后变成能带来财运的象征。

直到今天,关公仍是公认的财神,关公作为武财神的地位已经非常巩固了。因为中国人认为,只有讲诚信讲,将伦理道德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得到财富,主张采取正常的手段,强调好人有好报,关公作为财神形象其实体现了伦理道德的追求。
荐书 |《匈奴平民墓葬研究》
《匈奴平民墓葬研究》主编:王晓琨[蒙]策·图尔巴特著萨仁毕力格特尔巴依尔译郑淑敏校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ISBN:9787522802374内容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42:300000坊间传闻 诸葛亮就是汉献帝 有何依据 是否可信
诸葛亮和刘协,这两个历史人物原本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有一种传闻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声称诸葛亮实际上就是汉献帝刘协本人,而在许都的汉献帝只是一个冒牌货。然而,仔细推敲这种传闻,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各种理由并不足以支撑其真实性。我要新鲜事2023-08-05 20:02:310000日享一书ZZg01《国宝的故事》
今天分享的是一个想从考古专业转型出去当老师的同学找我帮忙拼的一本书,是一本看起来很有意思,但也不失专业水准的科普书。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1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进入文明社会也有了5000年的历史。对于,如何激起人们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历史文化的宝库,汲取知识和力量?这套书的策划者决定从渴求知识,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抓起,讲好历史故事,讲好一堂启蒙课。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30:050000这些人都曾是盗墓者,军区首长却给他们每人送好酒好烟,只因一事
土夫子与短柄锄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文章中,聊了盗墓工具之一——钎。钎很简单,但却相当实用,有时甚至相当神奇。图:钎(改造成现代探针型)使用钎来探墓寻宝,首先是北派中原盗墓贼的创造。因为易用、省时、省力,后来许多地方的盗墓贼都学着用上了。但钎也有明显的缺点,不能直接地看到土层的变化,对使用者要求高,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使用不好钎。除了盗墓,钎在现代考古中也被广泛使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6: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