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046

曹斌、徐长青等: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铜器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7:141

小瓜按:汉代的青铜文化与商周时期很大不同,虽然青铜器依然是贵族的标志,是贵族墓葬的标配,但是在之前青铜礼乐器的基础上,汉代的青铜器更多展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海昏侯墓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全面地展现海昏侯生前生活的气息!曹斌‬师从‬著名‬北大‬著名‬考古学家‬刘绪‬先生‬,是‬人大‬商周‬考古‬的‬新星‬,这篇‬文章‬对‬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和‬梳理‬。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园从2011年开始进行发掘和清理,2015~2016年初清理了海昏侯刘贺墓椁室,并对椁室和主棺内的文物进行了科学提取和现场文物保护。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对海昏侯墓园出土铜器进行了整理。其中,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铜器500余件,器类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生活用器、度量衡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杂器配件,大致依功用相应放置于主椁室、车马库及回廊形藏椁的厨具库、酒具库、乐器库、武库、娱乐用器库等位置(图一)。现将铜器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海昏侯刘贺墓平面图

一、食器

共50件,包括炉鼎、圆鼎、簋、甗、甑、釜、缸形器、瓮、染炉9类。炉鼎1件(M1∶221)。敛口,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圜底,下腹有三半圆形兽蹄足。上腹部有三个半环形纽,纽上衔环。圜底下部接一圆筒形炉腔,炉腔内空,下有圆形炉盘。炉盘一侧带流,流从两足间伸出,流口端较厚。素面。腹壁略有破损。口径16.6、足高18.4、通高29.4厘米,重7200克(图二)。

图二 铜炉鼎(M1 ∶ 221)

圆鼎25件。标本M1∶924,圆盖隆起,盖上有三个等距分布的片形凤首立纽,盖上有鎏金痕迹。器子口微敛,腹中部圆鼓,下部弧形内收为圜底,三半圆形兽蹄足。肩部有两个长条形耳,微弧,外撇。器身有垫片痕迹,腹中部有一周凸棱。器口径13.7、盖径15.7、盖高4.6、通高17.5厘米,重753克(图三)。

图三 铜圆鼎(M1 ∶ 924)

簋1件(M1∶680)。器形厚重,圆口,有窄内沿,斜弧腹,向下内收,高圈足,圈足底部有窄内沿。上腹有一周粗圆的凸棱。内底部及圈足上部残存范铸痕迹。口径27、足径22.9、高18厘米,重6050克。 1件(M1∶975)。甑口部微敛,斜折窄沿,颈部微束,下腹弧形内收。腹上部有铺首衔环,铺首为凸出兽面形。甑底部有箅孔,下端有榫圈。釜口部微敛,方唇,肩部有两个铺首衔环,鼓腹,下收平底。甑腹上部有一周宽带纹,宽带纹上有一道弦纹。釜口沿下饰一周凸出的带饰,腹中部有一周凸出的窄沿。通高24.1厘米,甑部榫圈直径10.8、腹深9厘米,釜口径10.7、腹深12.5厘米,重1580克。 12件。标本M1∶769,斜折窄沿,口沿下有两个铺首嵌入腹壁的孔,深斜腹,向下弧收,斜直圈足略向外撇。底部有箅,箅有长三角形镂孔,内层4个,外层4个,内外层三角形位置相交错。素面。口径12.9、足径6.8、足高1.4、通高8.6厘米,重70克。 3件。标本M1∶475,口微敛,折沿近平,弧腹,上腹部有一周凸出的宽沿,腹部向下内收为圜底。素面。口径37.2、腹深29.7、高30厘米,重6956克(图四)。

图四 铜釜(M1 ∶ 475)

缸形器4件。标本M1∶1013,整体呈圆筒形,口微侈,上腹部有两铺首衔环,腰部内收,形成弧形亚腰状,腰中部有内底,把器物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腰上部弧度小于腰下部。口外和底外侧各有一周凸起宽带,腰部有一周带状纹饰。腰径35、腹深29.6、高54.9厘米,重11250克(图五)。

图五 铜缸形器(M1 ∶ 1013)

1件(M1∶974)。直口,方唇,溜肩,上腹部呈微弧状,折腹部为最大直径,下腹部微弧形急收,平底。腰部有一周凸棱,凸棱两边相对的位置各有一组凸棱,每组由三竖直的凸棱组成。口径28.3、最大腹径58、底径12.1、腹深36.5、高38厘米,重13800克。 染炉2件。标本M1∶1612,炉身和耳杯可分离,炉身与底盘不可分离。底盘为长方形浅盘。炉身为方形鼎,鼎壁上有长方形镂空,下接半圆形兽蹄足,炉底中间有一截面为梯形的中空管,鼎上部有镂空云气纹的竖直炉围,耳杯可置于其上。耳杯为椭圆形,侈口,半月形耳,椭圆形平底。耳杯口径15.9×9.4、高4.1厘米,通高14.3厘米,重1039克(图六)。

图六 铜染炉(M1 ∶ 1612)

二、酒器

共69件,包括卣、锺、长颈壶、带盖壶、侈口壶、樽、鋞、鐎、钫、缶、缶霝、罍、蒸馏器、碗、勺15类。 1件(M1∶404)。盖为椭圆形,菌状纽,盖面上有四条扉棱,盖四壁横向两侧各有一个兽面,左右各有一个扉棱。宽扁条形提梁,在提梁和器身衔接处各有一兽首。器为长子口,方唇,器身整体呈椭圆体垂腹形,器身有四条高扉棱,高圈足。通体以雷纹为地,盖面饰凤鸟纹,提梁上饰四组夔龙纹,肩部饰夔龙纹,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饰双首共身龙纹。器内底部和盖内有铭文“子父乙”。口径12.8×10.2、最大腹径23.7、足高6.5、通高38.2厘米,重10155克(图七)。

图七 铜卣(M1 ∶ 404)

26件。标本M1∶923,口微侈,长颈微束,肩部之下有两个凸出的兽面形铺首衔环,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圈足。颈部以上的口沿呈凸起状,肩部和腹中部、下部各饰一组瓦楞纹。口径17.9、足径6.1、足高2.1、通高45.5厘米,重12750克(封二∶1)。 长颈壶1件(M1∶415)。口微侈,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颈中下部有一周中间为凸棱的宽带纹。局部可见鎏金痕迹。口径3.8、最大腹径23.7、足高4、通高32.5厘米,重2285克。 带盖壶1件(M1∶419)。圆形盖,盖中部微凸,盖上现存两个片状兽形立纽,盖沿近直。壶口微侈,长颈微束,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圈足上部斜直微外撇,下部近直,整个圈足中部形成一个小台。颈部以上的口沿呈凸起状,肩部和腹中部、下部各饰一周凸出宽带纹。口径11.9、最大腹径21.2、腹深23.9、通高29厘米,重2325克(封二∶3)。 侈口壶7件。标本M1∶592,口微侈,束颈,圆肩,肩部有两个凸出的兽面形铺首衔环,圆鼓腹,下腹部弧形内收,圈足。肩部和腹中部、下部各饰一周凸出宽带纹,铺首兽鼻上有两道弦纹。器外底部有一道极细的凸棱,似为铸筋。口径12.5、高29.6厘米,重3491克。 5件。标本M1∶1014,圆形盖,顶部微凸,半椭圆环形纽,纽上衔一小环。器子口,器身圆直筒形,平底,三半圆形兽蹄足。腹上部有兽面形铺首,各衔一圆环。盖面、器身饰圆圈乳丁纹和瓦楞纹,纹饰交错分布。盖径27.7、口径27.3、腹深20.9、足高6.4、通高27.2厘米,重5350克(图八)。

图八 铜樽(M1 ∶ 1014)

5件。标本M1∶397,圆形盖,盖面凸起,中央有一圆角长方形纽,纽孔甚小。器身圆直筒形,子口,直壁深腹,下接三半圆形兽蹄足。上腹部有两个半环形耳,耳上各有一扁圆形衔环,衔环与链形提梁相接。器盖和器身有鎏金痕迹,中腹偏上有一周凸出的宽带纹。口径12.2、腹径12.8、足高1.3、通高17.6厘米,重988克(图九)。

图九 铜 (M1 ∶ 397)

3件。标本M1∶981,圆形盖,盖面微隆,顶部有一半圆形片状立纽。器为直口,短颈,圆鼓腹,圜底,下有三个半圆形足。腹中部伸出凤鸟头形流,流口的盖遗失,腹中部另一侧伸出长条形把手。盖上有一周弦纹,弦纹中间刻有四叶花瓣纹。器腹中部饰一周带饰,带饰之上饰一周弦纹。凤鸟头形流的颈部饰有鳞纹,把手上刻有兽面纹,足上雕刻兽形。口径6.8、最大腹径16.5、足高4.2、通高12.9厘米,把手长9.5、流长8.5厘米,重760克(图一○)。

图一〇 铜 (M1 ∶ 981)

2件。标本M1∶1009,方形,口微侈,口沿有宽领厚出器壁,长颈微束,肩部有两个兽面形铺首环耳,鼓腹,四隅有棱,圈足。颈部以上呈凸出的宽带状领。器外壁和内壁有多处方形垫片痕迹。口径15、最大腹径20.8、足径12.1、腹深29.3、高32.7厘米,重2284克(图一一)。

图一一 铜钫( M1 ∶ 1009 )

2件。标本M1∶431,器形厚重,十二棱形。盖上有四个环形立纽,纽顶端有兽面形纹饰。器直口,方唇,微束颈,鼓腹,下腹部斜收,平底微内凹。腹中部有四个环形耳,耳上有兽面形纹饰;耳间有四组8个圆形凸起,凸起上满饰蟠螭纹。盖面和器肩、腹部饰蟠螭纹带,以素面环带纹间隔。口径18.5、最大腹径36.6、腹深38.3、通高43.8厘米,重8340(图一二)。

图一二 铜缶( M1 ∶ 431 )

缶霝2件。标本M1∶476,腹部残缺。直口,矮领微束,圆肩,肩部有两半环形耳,圆鼓腹,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素面。口径16.7、最大腹径33.3、底径10.5、高34.2厘米,重4578克。

“缶霝”(líng),来源:说文解字

1件(M1∶1142)。卷沿,矮领,肩部有两个凸出的兽面形铺首衔环,圈足。领下部有一周凸出不明显的宽带纹,肩部和腹中、下部各有一周凸出的宽带纹。口沿及器腹变形破损严重。残高32.5、圈足高5.2厘米,残重19600克。蒸馏器1件(M1∶474)。此器由器盖、器身和釜三部分组成。盖弧形隆起,顶部中央有一个管状的竖直把手,宽平沿,沿下有三个半环形纽,纽上衔环。器身整体呈圆筒状,腹壁分内外两层。内外腹壁为方唇,直壁。外层口沿一侧有一个马蹄形外槽,腹壁上部有三个半环形耳衔环。内壁略高于外壁,内腹壁外侧上部有三根横向的圆柱与外腹壁内部相连,内腔体下部是菱格状镂空的圆形底部,器底有两个对称的龙头形流。釜部直口,方唇,圆肩,腹部圆鼓,下收为圜底。肩部有三个半环形耳衔环,肩下有一周凸出的宽沿,一侧宽沿之上有一个凸出的圆角方形槽。盖径53.2、器身径53.4、釜口径27.5、通高132厘米,重82250克。5件。标本M1∶768-1,斜折窄沿,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素面。口径13.4、最大腹径11.5、底径5.2、高6.1厘米,重53克。7件。标本M1∶1870,微变形,勺首椭圆状,腹较浅,圜底;长柄微弧上倾,柄上有半圆形纽衔环,环已脱落。素面。通长37.1、柄长30.9、勺径11.1×8、勺深3.1厘米,重32克(图一三)。

图一三 铜勺(M1 ∶ 1870)

三、水器

共65件,包括鋗、盆、匜、盘4类。 33件。标本M1∶1147,斜折窄沿,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腹部有两半环形纽,纽上各衔一圆环。腹中部有一周宽带纹,宽带纹中间有一道弦纹,底部有一道凸棱。腹中部刻有铭文19字。口径28.2、底径16.3、高15.9厘米,重2314克(图一四)。

图一四 铜鋗 (M1 ∶ 1147)

28件。可分为大盆、小盆两类。大盆2件。标本M1∶1012-3,略微破损,锈蚀。平折沿较宽,斜腹微弧,平底。素面。口径55.4、底径28、高20.1厘米,重5750克(图一五)。

图一五 大铜盆

小盆26件。标本M1∶767-3,斜折窄沿,斜腹,平底,底微内凹。素面。口径25.6、底径12.4、高9.4厘米,重493克(图一六)。

图一六 小铜盆

2件。标本M1∶406,口微侈,腹部较深,横截面近于椭圆形,腹部弧形向下内收,平底。有流,无鋬。素面。口径22×16.7、流长7.5、腹深8.1、高9.6厘米,重1221克(图一七)。

图一七 铜匜(M1 ∶ 406)

2件。标本M1∶1012-2,平折窄沿,腹较浅,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平底,矮圈足。腹中部有一周凸出的带饰,带饰中间有一道凸棱。腹下部有铭文18字。口径50、最大腹径45、底径31.1、腹深13.8、高15.1厘米,重6050克(图一八)。

图一八 铜盘(M1 ∶ 1012-2)

四、乐器

共62件,包括纽钟、甬钟、铃、于、钟(磬)虡5类,另有配饰件25件。 纽钟14件。标本M1∶164-1A,纽呈长条环形,钟身呈合瓦形,钲部两侧分布有四组枚,每组九个,分三行,以篆带相隔。枚为锥形乳丁状。舞素面,枚上鎏金,其上刻有细线纹,枚与篆带以弦纹隔开。钟整体饰鎏金龙纹。正面鎏金纹饰清晰,背面由于敲击,鎏金部分脱落。舞内壁铸有铭文一字。口径15.8×13.4、纽高7.1、纽宽4.2、通高27.5厘米,重3097克(图一九)。

图一九 铜纽钟(M1 ∶ 164-1A)

甬钟14件。标本M1∶153,甬为实心圆柱形,上端有一道折棱,中段有两道相连的瓦楞纹,下端有道凸宽带,其上有旋。旋作蛇身状,蛇上半身有多道平行排列的短斜直线,靠近蛇头的身部有卷纹。旋上有一个蛇头形的干,以S形卷纹下部为蛇眼,上部以及中间的水滴状旋纹为蛇顶,蛇嘴较平。钟身为扁凸体状,舞为尖椭圆形,甬下端与舞相连的部位有一周凸起的带饰。钲部两侧各有三行枚,每行三个,以篆带相隔。枚为半球形乳丁状。舞、钲、枚的四周及篆上饰蟠龙纹。通高46、甬长19、钲长11.6、钲宽5.2~5.8厘米,重7132克(图二○)。

图二○ 铜甬钟(M1 ∶ 153)

2件。标本M1∶386,纽为宽扁的环形,器身整体为扁凸体状。钲部两侧分布有四组枚,每组八个,枚为锥形乳丁状,以菱格纹分开。钲部和鼓部两侧较直,两铣呈斜曲弧形。钲部中间饰凸出的云气纹。口长径4、纽高1、纽宽1.1通高4.1厘米,重约20克(图二一)。

图二一 铜铃(M1 ∶ 386)

錞于1件(M1∶1326)。顶部圆形凸起,中央有半环形粗纽。腔体较高,器体截面为圆形。圆肩,腰略束,弧形筒状体。肩下、腰部和口部各饰一周凸起的宽带纹。高77.1、肩宽30.9、口径31.3厘米,重26550克(图二二)。

图二二 铜 于(M1 ∶ 1326)

6件。标本M1∶403,竹节状立柱竖立在底座兽的脊背处,底座为实心的兽,腹底部是椭圆形的平面。底座兽为龙的形象,背上有凸出的脊和双翼,四肢微屈。尾部向下,末端为桃圆形,能贴于地面;腹前部有一条凸脊,贴于地面,用于稳固。器表可见鎏金痕迹。通高102.8、柱长93.5、底座高29、底座长45.7厘米,重19700克(图二三)。

图二三 铜虡(M1 ∶ 403)

五、生活用器

共111件,包括镇、灯、博山炉、熏炉、托盘炉、带钩、镜、杵臼、衣镜、撮箕、印、哨、漏13类。镇47件。分鹿形、龟形、雁形、凤形、虎形和人形,另有6件残损严重,无法辨别造型。 鹿形镇9件。标本M1∶872-18,鹿首上昂,两耳向两侧伸出,鹿角较大,伸向后方,鹿身中部呈凹槽形,鹿身作卧状,四肢弯曲。素面。长10.3、宽7.4、高5.8厘米,重249克(图二四)。

图二四 铜鹿形镇

龟形镇8件。标本M1∶545-6,平底,其上有弦纹以示龟腹、足及尾的轮廓。局部可见鎏金痕迹。长9.3、宽5.4、高2.4厘米,重149克。 雁形镇4件。标本M1∶562-3,雁回首环抱身体,尾翼弯曲向内,压于雁首之下。底部有一椭圆形底座。底座长径5.9、短径4.5厘米,高5.5厘米,重514克(图二五)。

图二五 铜雁形镇

凤形镇8件。标本M1∶562-16,椭圆形底。凤鸟头部和颈部向内弯曲,尾部也向内弯曲,并与喙相接。凤鸟头顶有S形冠。双翅上各饰三道弦纹。长5.9、宽5.1、高4.6厘米,重302克。 虎形镇8件。标本M1∶562-13,卧躺虎的形象,底下有一近圆形的底座。底径6.3、高4.5厘米,重264克。 人形镇4件。标本M1∶562-7,圆形底,人作跪坐状,眯眼微笑,头戴帽。衣领上饰两道衣纹,右衣袖上饰三道长而弧曲的衣褶,腰间有一道腰带。铜镇底部有一道凸棱。长5.1、宽4.8、高7.9厘米,重634克。灯25件,另有构件3件及散落灯盘、灯罩和灯托各1件。

雁鱼灯2件。标本M1∶402,灯整体呈雁顾首衔鱼伫立状,雁身为灯座,鱼为灯罩。雁身近长椭圆状,中空,上部有一凸出的承接灯盘的圆形短直口,弧鼓腹,两侧饰有羽毛,双足并立。通高50.8、雁足高13.7、鱼身长17.5厘米,重8055克(图二六)。

图二六铜雁鱼灯(M1 : 402)

雁足灯1件(M1∶1681)。上部为圆形灯盘,灯盘一侧与灯柱相连,灯柱为雁足形,底部为空心方形底座。雁足灯柱后侧有一道竖形凸棱,中部饰一周带饰,带饰上有一道凸棱。通高25.5、灯盘径15.5厘米,底座长9.1、宽7.9、高1.3厘米,重1278克。 缸灯5件。标本M1∶682,灯由器座、托盘、侧面灯罩、顶部灯罩和弧形烟管组成。灯座为球形腹鼎,半圆形兽蹄足,肩部两侧有圆管弧形向上,为出烟管。托盘为圆形,一侧有中空长条形把手,内有一圆形灯盘。灯盘和托盘之间有两个可分离、移动的弧形灯罩。托盘底部有一个竖直的圆形圈足状套头,可与直口底座相套。素面。高38厘米,重4250克(图二七)。连枝灯2件。标本M1∶1479,全形如树,灯柱为整体一节,灯柱顶端托一盏灯盘。枝干共四节,上下各两节,交错分布,以榫卯结构与灯柱连接,四个分枝上各托一盏灯盘。灯盘为八边形。灯柱根部呈喇叭状,与底盘相连。底盘圆形镂空,镂空处为两组动物形纹饰,类似龙纹。通高62.4、底盘径16厘米,重1512克(图二八)。

图二七铜缸灯(M1 : 682)
图二八 铜连枝灯(M1 ∶ 1479)

高座灯13件。标本M1∶407,上部为圆形灯盘,腹壁微斜,柱状灯柱,灯柱中部为竹节状,下为喇叭形灯座。灯柱下部有一周凸出的宽带纹。灯盘外壁刻有铭文15字。灯盘口径16.6、通高27.9厘米,重1638克。 行灯2件。标本M1∶1426,浅圆灯盘,直口,平底,盘下有三半圆形兽蹄足,盘一侧有执柄。圆形底盘,斜折窄沿,斜腹内收,平底微凸。灯可与底盘分离。灯盘口径13.1、底盘口径18.5、柄长16.6、通高8.1厘米,重1084克(图二九)。

图二九 铜行灯 (M1 ∶ 1426)

博山炉11件。标本M1∶1433,盖母口,呈镂空的山形。炉子口微敛,炉体呈半球形,鼓腹,圜底,喇叭形底座。底座镂空,可与底盘分离。底盘为圆形。盖底层镂雕云气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上层镂雕云气纹。炉体肩部有一道较窄的凸出带饰,腹部饰一周纹饰带及云气纹,底座镂雕有两组动物形纹饰。底盘口径24.4、通高23.1厘米,重1751克(图三○)。

图三〇 铜博山炉 (M1 ∶ 1433)

熏炉2件。标本M1∶790,炉子口,承接炉盖,炉盖不存,器变形。腹弧形内收成近平底。底座为一昂首趴伏状龟,上承一衔珠曲身展翅的鹤。炉腹饰一周宽凸带,带中间有一道弦纹,龟背中间有多个由两道弦纹构成的菱形图案。炉口径7.8、座高11.6、通高13~18.7厘米,重533克(图三一)。

图三一 铜熏炉(M1 ∶ 790)

托盘炉3件。标本M1∶800,整体分为三部分。炉圆形,直口,方唇,圆鼓腹,圜底,底部凸出一个小台与炉托相接。托为人踏龙形,人踏于龙身之上,两臂作托举状。底盘圆形,平底。素面。炉口径8.1、底盘径16、通高15.9厘米,重551克。 带钩9件。标本M1∶1659,侧视呈S形,钩喙鸟首形。一端有钉柱,一端曲首作钩,中间为钩体。鸟首颈部上端有鳞片,下端有细线纹。长11.3厘米,重78克。镜5件。标本M1∶1490,圆形,正面磨砺光洁。半球状纽,纽孔为半圆形,十二并蒂连珠纹纽座,宽缘。纽座外饰一周凸起的宽带纹,外有内向连弧纹一周,其外再饰一周短斜线纹和弦纹。再外为一周铭文带,有铭文31字。直径17.1厘米,重562克(图三二)。

图三二 铜镜(M1 ∶ 1490)

杵臼4件。标本M1∶1046,臼直口,口壁较厚,上腹近直,下腹弧形内收,喇叭形假圈足。杵柱状,两端粗,中间细。臼口下部有一周折带,臼腹部有一周宽凸带,宽带中间有一道凸棱。器高21.8、口径14.8、杵长34.4厘米,总重9007、臼重6603、杵重2404克(图三三)。

图三三 铜杵臼(M1 ∶ 1046)

衣镜1件(M1∶1415-1)。断成两部分,可拼对,镜面抛光。长方形,背面中央和近边缘四角各有一半环形穿。长72、宽46厘米,重20048克。 撮箕1件(M1∶1775)。口较宽敞,两侧壁较直,后壁弧曲,底平。素面。口宽26.7、高1厘米,重903克。 1件(M1∶1045)。左上角有残损,纽缺失。印面为长方形,印身为覆斗形,顶部为长方形,内凹。素面。印面有一字。印面长8.8、宽7厘米,高3.5厘米,重573克。 1件(M1∶935-6)。整体为长扁状鸭形,鸭作回首状,长嘴,其上有两个小圆形鼻孔。器身饰鳞纹和短斜线纹,器表有鎏金痕迹。长8.1、最大宽2.3厘米,重65克。 1件(M1∶730)。盖圆形,平顶,中央有一长方形孔。盖顶上有一长方形提梁,提梁上有一长方形孔,与盖顶中央长方形孔上下对应。器身长筒形,子口,上腹部有两个半环形耳衔环,近底部有一流,三半圆形兽蹄足。半环形耳上有两道弦纹。口径18.5、足高5.1、通高38.6厘米,重2410克(图三四)。

图三四 铜漏(M1 ∶ 730)

六、度量衡器

共14件,包括环权、量2类。 环权12件。标本M1∶732-3-27,圆环形,较厚。素面。外径1.86、厚0.86厘米,重14克。量2件。标本M1∶409,圆形,口微侈,口部稍微凸出,斜直壁,腹中部一侧有一个半环形竖耳,平底。腹中部有三周弦纹,底部有一周凸棱。口径19、底径16.2、腹深8.7、高9厘米,重1088克(图三五)。

图三五 铜量(M1 ∶ 409)

七、兵器

共5件,包括戈、剑、剑格、矛4类。戈1件(M1∶514)。胡、援、内三部分断开。援素面,锋近似圭首形,但上锋较缓。上刃作浅缓弯弧形,下刃向下微曲,两面开刃。胡比较长,胡上有三长方形穿。内部整体呈方形,内的前端有断裂的痕迹,在前部中间位置有一方形穿。圆形阑,上阑有圆形孔。素面。长34.2厘米,重377克。 1件(M1∶526)。脊呈直线,斜从而宽,前锷收狭,锐利,格作倒“凹”字形,圆茎上有两道箍,圆形剑首。素面。长68.5厘米,重1129克。 剑格2件。标本M1∶470,剑格呈倒“凹”字形,上口为菱形,下口近长方形。两面浮雕兽面纹。高1.7、宽5.3厘米,重44克(图三六)。

图三六 铜剑格(M1 ∶ 470)

1件(M1∶538-16)。窄长柳叶形,脊略微凸起,骹一侧有半环形竖系。素面。通长19、刃长9.7、骹径2.4厘米,重110克。

八、车马器

共48件,包括泡、盖弓帽、伞弓帽、泡钉、车饰、轸饰、当卢、衔镳、镳、小套头、环、管、伞柄13类。 18件。标本M1∶1234,方形小盖状,四个角呈圆弧形。盖面下有两个方形纽。高0.92厘米,重2.1克。

盖弓帽3件。标本M1∶538-4,管状柄,一端有扁圆片,空心。靠近圆片的部位略鼓,柄靠上部有一个向上凸出的弯钩。高9.1、圆片径2.6厘米,重42克。

伞弓帽2件。标本M1∶1268,顶部呈四花瓣形,中间有凸出的小半球,似为花蕊。四花瓣底部中间连接一圆管形柱,柱与花瓣连接处比较细,向下逐渐变大,在中部偏上位置鼓状凸起,其下呈圆直管状。柱中部有一朝向花瓣方向的小钩。表面鎏金。长3.6厘米,重10.8克。

泡钉2件。标本M1∶1183,上部为半球状,下部为锥状。素面,实心。高1.3、径1.4厘米,锥体长0.75厘米,重2.7克。 车饰3件。标本M1∶1237,整体似叶片状,两端近端口处各有一圆孔。正面未锈蚀部分有鎏金痕迹。长2.3、宽1.1厘米,重0.8克。 轸饰5件。标本M1∶538-11,曲尺形,外侧边缘凸起。长12、宽12、高1厘米,重61克。 当卢2件。标本M1∶1236,顶部如山形,下面为条状,底部圆弧形。背面上下各有两半环形纽。表面鎏金。长10.8、宽2.7厘米,重21.2克。

衔镳2件。标本M1∶1238,整器由两个马镳和一个马衔组成,不可分离。马衔由两节链条组成,链条外端为椭圆形大环,内端为圆形小环,两小环连接,大、小环中间由长条连接。马衔上的大环与马镳相连。马镳两端为圆饼状,圆饼中间为凸出的半圆球,两圆饼之间由长条连接,长条中间部分的两边各有一鼓状凸起,并有穿孔。器表鎏金。马衔长9.5、马镳长7.5厘米,重34.3克。

1件(M1∶1242)。整器由两个马镳和连接马镳的长条组成,三部分不可分离。马镳呈S形,长条上有两环,马镳穿于其中。长条一端有圆饼形封口,近封口处有一半环形小纽。器表有鎏金痕迹。长12.6厘米,重664克。

小套头2件。标本M1∶1230,整体呈圆直筒形,中空,一端封口。中部有一周凸棱。长1.3、直径1.1厘米,重4.5克。环4件。标本M1∶1229,圆环形,表面鎏金。直径2厘米,重3.5克。管3件。标本M1∶1231,圆管状。残长1厘米,重0.2克。

伞柄1件(M1∶538-1)。圆形管状。外壁中间饰一周带饰,其上饰两周弦纹。外壁靠两端处各饰一周弦纹,三周纹饰将伞柄较为均匀地分成三节。长27.5、口径3.4厘米,重425克。

九、工具

共2件,包括削、锥2类。削1件(M1∶11-3)。整体呈长条形,环首近椭圆形,环下端接一长柄,柄为扁条状,近柄末端呈圆弧形。环似贴银线。通长21.4、柄长19.8厘米,重79克。锥1件(M1∶11-5)。破损锈蚀严重。顶端较尖,下部柱状。长16.9厘米,重29克。

十、杂器配件

杂器配件百余件,包括帽饰、构件、器盖、铜饰、铜环、铜钩、铺首、铜扣、柲帽、小帽饰、圆柱形铜器、漆奁铜足、铜框、管饰、铜臿和铜牌。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量铜器,器类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生活用器、度量衡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配件十大类,每大类中又包括多种不同器形,构成了一套种类齐备的随葬铜器。除几件周代铜器外,其余均为西汉武帝太始元年(前96年)至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的铜器。归属上主要包括昌邑王国和海昏侯国的两批铜器,而以昌邑王国铜器的数量相对较多。海昏侯刘贺墓铜器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一批西汉武帝太始元年至宣帝神爵三年的标准器,完备的器物种类也为西汉铜器的定名、功用、器用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对于西汉铜器随葬制度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原文发表于《文物》2018年第11期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