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人如何祭祀?考古老队长带你穿越现场
#三星堆再曝新发现#使得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广汉三星堆,在这个时候我国目前正处当打之年且是商代考古绝对权威的唐际根教授为大家解读三星堆祭祀坑可谓恰逢其时。

1986年当祖国西南的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震惊世人的时候,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唐际根走出了燕园进入社科院考古所扎根中国考古学的圣地——安阳殷墟。之后在1997年至2017年,唐际根成为安阳工作站站长和殷墟考古队队长,其中最出彩的事情是2000年后他发现了代表中商阶段的洹北商城,并一手主导了殷墟申遗。过去多年,唐际根之余殷墟就如许宏之余二里头,何努之余陶寺,刘斌之余良渚。

关于三星堆祭祀坑的看法多年来学界并不统一,除了认为是“祭祀坑”还有认为是“神庙器物坑”、“灭国坑”、“复仇遗存坑”、“封禅遗存坑”、“盟誓坑”、“火葬坑”等多种提法。唐教授在赞同祭祀坑的说法的同时,还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祭祀场景。他将整个祭祀活动分为受祭者、祭祀者、祭器和祭法等几个部分。

首先,谁是受祭者。他认为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众多器物中,宽达1.3米的巨型青铜纵目面具为代表的纵目瓦形面具和鼓目瓦形面具代表着受祭者。据《蜀王本纪》记载:“蜀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也就是纵目面具可能是代表蜀国王者的祖先,其祖先耳聪目明,表现在器物上便是我们看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另外,我觉得这也可能和早期四川盆地多森林多云雾的环境有关。有意思的是纵目面具两侧都有较大的孔,表明可以如上图那样挂到高处。所以三星堆王国祭祀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祖先神。

第二,祭祀者。他认为祭祀者包括三部分人群。首先是站在最前边的领祭者,这个应该是代表当时活着的国王,具体指的便是那高达两米多的青铜大立人像。这个大立人规格最高,服饰最华丽,头上还带着“天目冠”,神情相当严肃,而且还立在高台之上,手部可能拿着类似权杖的器物。所以他应该是这个祭祀活动的主祭人,应该代表当时的国王。当然如果联系到早期社会王权和神权往往分离,那么从事祭祀活动的可能是类似国家的宗教大祭祀或者类似后代宰相那样的人物。

从祭者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如这些穿着并不华丽,身材并不高大,还跪着顶着尊等器物的人像或者手里举着牙璋的人像,他们应该代表跟随国王参加祭祀的人群,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还有一部分则如那些带金面具的人像,或梳着不同发髻的人像,他们并没有拿什么东西。显然他们不是工作人员,他们表情也相当严肃,可能代表着与三星堆王国有一定附属关系的各个部族的首领。




第三、什么祭器?祭器便是祭祀活动时使用的法器,以及与之相伴的其他器物。比较有名的如那件雕刻有鸟和鱼纹的金杖。另外,我们看祭祀坑中都是表面埋了很多象牙,然后下边才是青铜器。所以那些象牙应该也是非常重要且必须的祭器。而且我们看大立人手握的有可能是象牙,而一些祭坛上的小立人手握的也可能是象牙。另外,也是比较多见的青铜尊,尊在中原地区多作为酒器。而三星堆的尊与中原地区的有所不同,周围多雕刻有小鸟,可能代表对鸟的崇拜,而且很多尊里面装的是海贝。另外,便是玉器如牙璋、玉璧、玉琮等器物。可以看出这些器物都不是四川盆地当地所产,无论象牙、黄金、青铜、玉器还是海贝都不是轻易得到,在当时相当珍贵。



第四、祭法,如何祭祀?人都到了,东西也都齐备了,地上的人怎样向天上的祖先祭祀呢?比如我们现在过年也要上山到墓地烧些纸钱,放鞭炮祭祀祖先。而三星堆的则更高级。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了至今体量最大的青铜器——青铜神树。这个树很神奇,底座做成山的模样,然后向上做树干和树枝。树的高度是底座山的十倍高。比山高十倍的树自然是神树,古籍中称这种树为“建木”意为“通天之树”。在树上还有九个神鸟,比如我们的后羿射日的传说便讲后羿射雕九个金乌。尤其是在一个树枝的顶端还站着一只人面鸟,具有人形态的鸟自然是神鸟。当这些东西一切都齐备的时候,就燃烧吧,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发掘的每一个祭祀坑都有焚烧的痕迹。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以上终究是根据目前的发现做的合理推测,而用唐际根的话,目前的发掘算不得新发现,只是在一二号的基础上补充材料,期待以后有颠覆性的发现。所以,一代代考古人虽然不见得完全还原历史,发掘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但一代代考古人始终不断苦苦追寻。

可参考文献: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
三星堆考古的发现与巴蜀文明的再认识
浙江发现了传说的姑蔑国的王陵?且看有哪些新发现
最近考古圈最大的新闻就是刚被表扬过的浙江考古人,发现了传说中姑蔑国的王陵,虽然可能有的夸大,但是应该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下面咱就具体来讲讲。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0:120000考古有什么用?考古已经证明哪些历史事件?
导语:考古一直都是十分复杂而神秘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有关考古一直都在继续从未中断。但是也有人好奇想问考古到底有什么用呢?探秘志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考古的巨大作用吧。考古有什么用?先要明确一件事情,考古和盗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盗墓只是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最终挖掘开前人的坟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能会直接将墓地毁灭,这对人类都是巨大的损失。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32:090000新发现 | 衡水东明酒坊遗址:复原清代“十八酒坊——永丰酒坊”的前世今生
2021年8至1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衡水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桃城区文物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衡水市东明酒坊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500平方米,发现明末清初至近代酿酒作坊及相关遗存33处。其中,房址11座、窖池3处、摊晾场2处、蒸馏灶1座、灶2座、窖坑3处、润料池1处、道路2条、灰坑7座、门址1座。衡水东明酒坊遗址总平面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30:180000张忠培: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文明
一、古代文化的多元格局源远流长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就以秦岭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工业区,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南方和北方又可分为不同的区域性文化类型。这为中国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多元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0000浅谈古建筑保养维护工作的实施方式
保养维护是古建筑维护与加固的一项工程,等同于古建筑的局部修缮、迁建、抢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申请立项,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同时,保养维护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改变建筑物的现状结构、外貌、装饰、色彩等价值要素,而进行除草、勾抹、简易支顶、局部揭瓦补漏、防潮防腐、除虫防火等经常性的工作。古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采用申请立项制度,通常工程施工间隔的周期为5年以上,时间跨度比较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