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之生动形象的仿生纹
书接上文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之变化莫测的几何纹,我们大致回顾总结了甘肃地区彩陶各类的几何纹。除了几何纹样外,甘肃史前先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每天面对山间流水,仰望日月星辰,时时刻刻都能观察到自然界的花叶蔓枝、伏蛙游鱼、飞禽走兽的生息动态。他们将自然物象提炼为艺术形象,简洁生动特色鲜明。这些形象有些是单纯的艺术装饰,有些则蕴含了信仰的内涵。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所以,在彩陶上还有模仿生活中所见到的众多形象的仿生纹。

彩陶中的植物纹主要包括花瓣、叶片和果实纹饰。仰韶时代的植物纹样往往与抽象的圆点纹、弧线纹 角纹互为表里,难分彼此;马家窑期植物纹较为少见,但在漩涡纹的水流及器口、器盖的装饰上常能看到花瓣纹的影子;到了半山、马厂阶段,植物纹又大量出现,并成为彩陶中最美丽的装饰纹样;进入到青铜时代以后植物纹逐渐消失。

花瓣纹,仰韶时期的花瓣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黑彩直接绘作花瓣,一种以多组对称弧边三角纹的叶状空白构成花朵图案;马家窑期花瓣纹与漩涡纹往往结合在一起,表现方式逐渐向俯视视角过渡。一些在陶器器口连续展开的小型纹样,从俯视角度看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半山时期红黑复彩出现,加之构图繁复,使得俯视花瓣纹绚丽无比。

叶形纹,自然中叶片的外形很多,但彩陶中的叶形纹大多表现为两端尖的细纺锤形。仰韶文化时期的弧边三角纹斜向对接,形成的空白便是一个叶片形状。马家窑文化时期叶形纹变得细小,常常分为不同层次整齐地排列在器腹四周,也每每以树枝上的自然形态垂挂在葫芦形网纹之间。

葫芦网格纹,是由葫芦纹和网格纹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纹饰,一般由4组或6组束腰葫芦形组成,相互对称,是半山期的典型纹饰之一。半山早期葫芦形束腰不明显,突出网格纹与黑、红复彩锯齿纹的构图对比。到中期,葫芦形的下半部逐渐变大。半山晚期,葫芦形束腰明显,下部的圆形变得更大,显然是受到了现实中葫芦造型的影响。

果实纹,仰韶文化早期一些形似叶片,但中间有一个或数个圆点装饰的纹饰,其原型可能是豆荚。一些背对背侧弧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可能也与果实有关。马家窑文化时代有的纺锤形图案外形宽肥,内部填充多道竖线或其他装饰,外观犹如剖开的果壳,应该是从叶形纹变化而来的果实纹。

除了模仿的植物纹样外,还有一些动物纹样。其中,鸟纹可能源于信仰因素,鸟儿自由飞翔,上天入地,啾啾而鸣,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上天使者的联想。

鸟纹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早期,外观形象生动、写实;仰韶文化中期已经出现图案化趋势;仰韶文化晚期的鸟纹只突出眼睛,身体的其他部位已经脱去鸟的基本外形,毛羽飞扬,旋转如风,并越来越趋向于水流漩涡形态。

马家窑期的鸟纹常表现为对鸟旋转缠绕的式样,鸟头部已经变成圆点,身体则已变成了涡旋线条。

除了对天上鸟的崇拜,人们滨水而居,水里的鱼、蛙及其他水生生物既是日常捕猎的对象,也是彩陶艺术离不开的母题。仰韶文化早期盛行鱼纹和蛙纹。鱼纹存在时间不长,但蛙纹及其变体形象直延续到了马家窑文化晚期。有学者认为鱼、蛙类水生动物能大量繁殖,繁殖过程中的体态变化也很容易观察和识别,鱼纹、蛙纹彩陶的普遍出现,可能与人类早期的生殖崇拜有关。

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常见的标志性图案,仰韶中期逐渐消失。鱼纹大多画在盆形器一周,约2至3条,首尾相接。最初的鱼纹写实性较强,后来鱼的外观逐渐图案化,最终演变为一种符号形纹饰,体现了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蛙纹,甘肃彩陶的动物纹样中,蛙纹的形象较多,也很容易辨认。仰韶文化时期的蛙纹四肢弯曲,两眼突出,体型圆肥。虽然形象较为写实,但腹部明显夸张。这大概是产子繁多,生命力旺盛的象征;马家窑期还出现了蝌蚪纹,蛙纹也像鸟纹一样逐渐抽象化;到了马厂期蛙纹已融入神人纹的图形之中。

贝形纹,外观是海贝的腹部一侧图案。甘青地区远离海洋,海贝属于外来的稀见物种,显得弥足珍贵,遗址中偶有发现。半山期多以单一黑彩绘制贝形纹,以锯齿纹表现贝腹花纹,形象写实。

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驯养家畜。中国内地较早驯化的品种是狗和猪,西亚地区驯化了山羊和绵羊。青铜时代,中国北方的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甘肃地区一些原来宜于农业的地区变成了半干旱、半沙漠地带。随着山羊和绵羊的传入,这里人们的生存方式也从农耕变为畜牧和狩猎。这一时期,彩陶题材出现了不少犬、羊、鹿和蜥蜴纹饰,反映了畜牧生活的特色。

狩猎纹,辛店文化陶壶上偶然会发现一些追逐羊和鹿的狩猎纹饰。这种纹饰中的人往往是宽肩膀,细腰身,勾画简洁,形象质朴,与西北地区的一些古老岩画风格一致。这表明辛店人有可能是来自西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部族。

对兽纹,辛店文化双钩纹上方的左右两侧常常绘有两两相对的羊纹、鹿纹等动物纹饰,动物侧面有时会表现为中间细、两端宽的对三角形造型。这些都是草原民族游牧部落纹饰的特点,可能源自中亚地区。

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以上纹饰均为古代先民对生活实物的观察而抽象发明的纹饰,而在生活之上人们总能想象出一些精神世界上的事物,而关于这方面的纹饰,我们明天另文再述。
扩展阅读: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之变化莫测的几何纹
彩陶之乡:甘肃史前彩陶的研究历程
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五千年(从大地湾到沙井)
彩陶与仰韶百年和考古百年
寻找“彩陶西来说”之源——中罗联合考古
2020年游学:永登县马家窑文化彩陶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南京地区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9:290000国宝级青铜器文物 差点流落海外(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消失多年才被发现差点被外国人拿走。1938,湖南省黄台镇的兄弟三人在地里挖红薯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座青铜器。挖到宝贝的消息在镇上传开了。很快文物贩子张万利火速来到江家,见多识广的他在看到四羊方樽时就惊呆了,因为如此装饰着四只羊头的方尊可谓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张万利根本想不到在有生之年可以亲眼见到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于是他毫不犹豫拿出400大洋买下。倒卖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11:030000飞机气流颠簸会坠机吗?坐飞机遇上颠簸该怎么办
导语:飞机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很快同时也很方便,但是有人坐飞机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甚至担心飞机气流颠簸会导致坠机,那么真是这样吗。飞机为什么会颠簸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9:08:410000沈阳故宫内部发现古墓 让考古学家诧异的是 皇宫内怎么还埋人
2020年8月份,沈阳故宫北侧中心里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顺利通过了文物局专家的验收。这意味着中心里遗址的考古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任务是修复出土的文物并进行拓印。然而,让考古专家们感到诧异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死后竟然被埋葬在皇宫的中心地带?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1:17:590001花脚大仙分享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在“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州地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以及广州建城两千余年来的流变、积淀与对外交往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16: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