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足球——蹴鞠(3)唐宋时期的繁盛
前两天已经讲过蹴鞠的起源和发展,参考:中国古代的足球——蹴鞠(1)溯源
中国古代的足球——蹴鞠(2)汉晋时期的发展今天我们主要讲唐宋时期蹴鞠的繁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着体育、娱乐等社会风气和时尚,经济的繁荣昌盛必然带动文化娱乐活动的流行和发展。在那样一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政府政策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唐朝宽宏的行政作风、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交织成大唐盛世特有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这种环境自然也为诸如马球、蹴鞠之类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蹴鞠在唐代十分普及,特别是在寒食节更是成为一种固有的风俗。在唐代那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就有反映。如诗史杜甫在《清明》一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唐代蹴鞠最具革命性的事,要数充气鞠的出现了。这种充气鞠采用加工过的皮革,并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裁剪,缝合成圆球形的外壳,然后塞进一个动物膀胱作球胆,再向球胆吹气或打气使之膨胀,最后分别把内胆和外壳缝合。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较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时间,就气球的发明而言,我国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充气鞠的诞生不仅是我国体育史上一桩了不起的发明,更由于这种“鞠”结实、轻巧、富有弹性,而使蹴鞠活动的技术和规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为“罗网为门以度球”。在踢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戊”。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像打仗一样。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为胜。至宋代场上中间的球门就变成了网中间一个直径约为一尺的洞,叫“风流眼”。这从技术上来讲增加了蹴鞠的难度,是一种发展,但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上来说却是一种退步,这也为未来蹴鞠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坊市合一,促进了宋代大城市的发展,进而壮大了城市的主体——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使蹴鞠在宋代更加繁盛。甚至有人因蹴鞠技术高而位居高官。如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球。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迹。北宋时确有个在圆社蹴鞠的高俅,也确是因为陪侍宋徽宗踢球而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的大官。这事记载在王明清的《挥尘后录》中。如果说宋徽宗太特别,算个案,那么南宋的孝宗对蹴鞠的迷恋则更能说明宋高层对蹴鞠的喜爱。史载他“时召诸将蹴鞠殿中,虽风雨亦张油帘,布沙除地,群臣屡以宗庙之重不宜乘危,交章进谏,弗听”。
此外宋代蹴鞠的繁荣也可从以下现象看出。在蹴鞠的制作上,球壳从汉代的两张皮到唐代的八张皮,至宋代发展为“十二片橡皮砌成”。甚至出现了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就有24种,可见当时鞠的社会需求量之大。相应的当时社会上也有专门靠踢球技艺谋生的艺人,并建立了许多足球社团,相当于现代的俱乐部。著名的有圆社、齐云社等。高俅就出身于圆社的著名“球星”。蹴鞠的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形成了“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镰”等10种基本踢法,称为“十踢”。另外还有针对各种踢法技术要领的“古十字诀”。对于某些动作取了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最后宋代蹴鞠甚至出现了专业的比赛队服和女子啦啦队。《东京梦华录》记载:“女童皆选妙龄容颜过人者,四百余人,或戴花冠,或仙人髻,乌霞之服……莫不一时新妆,曲尽其秒”。可见在宋代蹴鞠真可谓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了。
南海二号沉船的历史意义:带来丰富考古资料(大量瓷器)
之前,在我国阳江海域之内,人们发现了一艘沉船,也就是著名的南海一号,这个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一个船只,但是不幸在运输过程中失事沉没,现如今被人们发现并打捞,不过其实在它的附近还有一艘沉船,叫做南海二号,那么这个南海二号到底有什么历史意义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南海二号沉船的历史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59:410000盘点科学至今无法解释的大文物 远古高度文明 或许真的存在
安蒂基西拉机器、4000年前的飞机模型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被历史掩盖的文物被考古发现,让我们得以从文物中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通过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让现代社会的发展多了一些创造的想象力。文物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制作上的精良,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有据可考,有的文物出土后,来历成谜,在历史上并无踪迹可寻。1、安蒂基西拉机器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3:390000古井挖出失传古籍,内含两千年“乘法口诀”,西方人却称:不可能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秦朝的古墓。说到秦墓大家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秦始皇墓,这也难怪,因为秦始皇的陵墓是在是太吸引人了,作为统一六国的千古帝王他备受争议,况且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挖出过很多的帝王古墓,唯独是秦始皇的墓我们是迟迟没有挖完,生怕会因为我们的科技手段不够而错过什么历史性的时刻。在秦始皇陵墓如此大的光环下还有一个秦墓里也有着划时代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14:320000带着人头的单体甗 居然用的是一个花季少女(残忍制度)
单体甗是把人的头骨当成祭品。1984年的一天,一件商代文物在河南安阳出土。这个文物的名字叫青铜单体甗。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种东西实际上是商代的蒸饭器,是日常生活中用来做饭或祭祀的器具,与现代蒸饭器非常相似。这个东西从外面看很朴素,但里面有一个人类头骨,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炊具中有头部,这仍然是一个考古谜团,所以专家们没有多想,只是猜测头部是在填埋过程中意外滚落的。单体甗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2:53:510000古墓中没有氧气,为何长明灯燃烧千年而不灭?原因很简单
人死后的世界活人不得而知,但是仍在世的人们都希望死后的灵魂得到安宁。于是,在去世之人的灵堂上,常常会供奉一盏长明灯,以祈求亡魂安宁。同样,如若长明灯熄灭,则被视为不祥,预示着亡魂不安,因此在守灵期间,长明灯是极其重要的存在。除了灵堂之上,长明灯也常常被安置在陵墓中,尤其是君王陵墓,希望可以犹如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0: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