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享一书ZZh01《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
现在大家都知道以上海为中心的苏锡常、杭嘉湖、宁绍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那么在四千年之前是怎样呢?这两年令大家熟知的良渚文化是在怎样的基础发展起来,并最终走向崩溃的?今儿分享这本书在结合国内考古材料和国外理论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尝试。《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 环太湖与宁绍地区史前文化演变》,一书源自当年学史前考古,如今却在历史时期的陶瓷考古成就卓著的老师的博士论文出版成的书。
当然如果觉得这本书太难读懂,之前分享过几本长三角地区的书籍值得阅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早有良渚城,晚有雷峰塔《杭州的考古》不容错过。
春秋时期的无锡城是什么样的,且看拥有三重城垣的《淹城》。
海上丝路,必有宁波港,试问宁波建城于何时,且看《句章故城》。
长三角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的龙头老大上海市,俗话说百年中国看上海,那么四千年上海就要看松江的《广富林》,三千年上海得看闵行的《马桥》,如果例数上海古今之变就要瞧一瞧上海博物馆编的这本《城市与文明》。

本书是一部对史前社会文化演变进行尝试性阐释的博士论文,作者郑建明先生试图采用国际上流行的社会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对环太湖地区和宁绍平原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和社会文化演变的歧异发展轨迹进行分析,探究其深层的动力因素,并对学界普遍关注的良渚文化去向提出一种有别于外因论的综合阐述。
本书在对基本考古材料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流行的各种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对这两个地区社会文化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认识到了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在解释人地关系上的价值,这就是越是原始的文化就越受制于其生存的环境。因此,这些地区的史前文化大多是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但是由于环境的差异,使得环太湖地区的社会具有人口增长、强化农业生产和社会复杂化的有利条件,产生了灿烂的史前文明;而宁绍平原的环境使得史前社会缺乏复杂化的条件和动力,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发展层次上。
本书还用农业起源理论、文明起源理论和文明崩溃理论,对环太湖地区史前阶段稻作经济的形成和良渚文明的兴衰,并对宁绍平原的特殊环境和特殊适应加以比较,提出自己的阐释。
本书虽然对环太湖地区和宁绍平原史前社会复杂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初步论证,但是在理论和材料的契合上还值得进一步提高,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一方面这种提高需要全面和深入了解当今科学理论的进展,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对考古材料的采集和分析,提炼更多的信息,以便能使我们更细致地观察人地关系的互动,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这种复杂化的具体进程。欲了解更多,可携此码r3uk点击下方链接。
从丹尼索瓦人谈人类的“二次进化”和可能的马斯克“火星阴谋”
我知道一看标题,很多人是懵的,丹尼索瓦人是谁?怎么还有“二次进化”“火星阴谋”?这都是些什么?不急,我慢慢说。丹尼索瓦人是最近10年才确定存在的一个古老人种,别说正常人不知道,很多不搞这段的考古系同学也未必熟悉。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9:060000致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2021,文博大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全国文物系统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前,中国文物报社组织专家、媒体人座谈,尝试从基层一线文物工作开展和影响力角度,推出2021文物系统十大年度人物、活动及机构组织榜单。年度人物樊锦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8:580003莫多闻: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
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44:220000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启动
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即日起启动。根据推介活动章程,2022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物、考古、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领域的专著、文集、研究报告、图录、译著和普及读物等,均有资格参评。此时段内出版的重版书、重印书不在参评之列。图书作者、读者,学术团体、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和出版机构均可推荐图书参评。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21:180003谈晟广:海外著名艺术史学家方闻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