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洛书”: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周易说“文明以止”
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河图洛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神秘图案,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根据史书记载,河图洛书的发明者,要么伏羲、要么黄帝仓颉、要么大禹。因此,对于“河图洛书”的起源,以前学者普遍认为不会太早,上限大概在五帝时代前后,距今应该在5000年左右。
然而,现代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在两座7000年前的遗址中,同时出土高度相似的图像,学者认为它们是九宫图(洛图)的前身。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图案的传承中,展现出了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性。

七千年前的中国洛书
上世纪90年代,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考古挖掘了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其中出土了一件圆形陶器(见下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指出:中国古代的九宫图,中间十字交叉叫二绳,外围四个角的部分叫四钩,四角的位置有四条斜线叫四维,柳林溪的这件陶器,展现的就是九宫图的前身。同时,他称之为“二绳图像”,古人以此表现东西南北中五方。
国家文物局编写的《秭归柳林溪》:估计“柳林溪新石器时代遗存”的绝对年代,最为保守的表述应该是“7500年前”至“6000年前”,由于下图陶器属于早期地层,因此绝对年代最保守的估计是“距今7500—6500年”,可以简称“距今7000年”。
让人惊奇的是,上图红圈之中的符号,在3000年后的山西陶寺遗址中也出现了(见下图),后来甲骨文中的“文”字与之基本相同。因此,现代学者将之普遍解读为现代的“文”。
与此同时,在与柳林溪遗址相距850公里的蚌埠双墩遗址,考古也发现了“二绳图像”。冯时认为“安徽蚌埠双墩则发现完整的九宫图,是二绳加上四维”,笔者没有找到相关实物图片,只有不太清楚的下图左。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蚌埠,距今7300余年,曾出土630个刻符,远在江苏句容的先民都使用双墩字符,因此双墩遗址的文明程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当然,双墩刻符是不是文字,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一直传承从没有断绝
双墩与柳林溪之后的2000余年内,因为没有考古发现,现代人不知道“二绳图像”如何传承的,但距今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中出现玉版“洛书”(见下图),后来商代时又出现了“二绳加四钩的日廷图”,这一套知识传承了下来。
商代之后,考古发现的这种“二绳图像”逐渐增多,比如以下两个:
首先,在东周青铜器上,出现了相关图像,但增加了五个太阳。由此,是不是可以判断:二绳等是不是立表测影规划而来的?
其次,在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西汉汝阴侯墓)中,出土了西汉太一九宫式盘,上面有完整的九宫图。更令人惊讶的是,西汉太一盘与柳林溪的几乎一模一样。
由此可见,洛书在中国至少传承了7000年,后人对其有所改进,但基本思想没有什么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从柳林溪到凌家滩,中间相隔2000余年,考古没有在这段时间找到九宫图,但事实上却传承了下来,说明考古远远不能还原全部真相,即不能把考古当成唯一判断标准,考古没有发现的不代表不存在,比如商朝之前的文字。
《周易》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文明以止”承接的是前面“天文”,指古人追求相对不变的传承,然后将这种天文认知传承下去,就形成了“人文”。显然,中国洛书的起源传承史就表现了这一文明特质。
从“文明以止”的角度看,所谓“河图洛书”应该与天文有关,因为唯有天文才会长久保持相对不变,才能长久传承下去,所以“河”应该指银河或星河、“洛”指星象脉络,而不应该是“河”指黄河、“洛”指洛水。其实,洛书最早出现在长江流域,似乎也说明它不太可能与洛水有关。

总之,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意义重大,乃至有人说“搞不通河图洛书,就搞不通中华文明”,因此希望未来有人能真正揭开河图洛书的真相,搞清楚我们文明的源头。
三星堆不敢研究了?三星堆背后有什么恐怖之处吗
说起中国的考古遗址,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很多。首先有很多的人想到的就是“秦始皇陵”,除了秦始皇陵还有千年不朽的湿尸马王堆汉墓。那么,你知道三星堆古遗址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三星堆古遗址文化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0:54:270000山东出土汉代古墓 玉璧系衣和风俗有关(汉代风俗)
玉璧系衣是对死者的美好祝愿。在我们中国的古代王朝当中,用玉做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常见,一般来说都是配件或者是摆件,可是让专家完全没有想到,在山东地区出土的一个汉代古墓当中居然有着一个用玉做出来的衣服,这是出现在2010年山东菏泽的一条消息。在当地发现了一个西汉古墓,考古专家们马上拿着自己的用具来到了这里进行挖掘。可是在挖掘出来之后却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初步考察我要新鲜事2023-03-10 12:46:240004进口药在古代称“海药,唐朝权贵喜欢服食,明朝曾当薪水发给官员
古代外国药材药物是如何输入中国的?本文作者倪方六接上篇讲过的有关中药问题,再来谈外国“中药”是怎么进入古代中国市场的。外国药材进入古代中国,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中国人去外域找寻购买,一是外国人来华进贡贩卖;具体路径上,汉唐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宋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多。(古代采药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5:20:160000荐书:《南北朝墓葬礼制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0:290000张渭莲;段宏振: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对应须谨慎
近年来,夏代之前的考古新发现迭出。因此,将考古学文化与五帝时代关联对应的相关探索趋于兴盛。然而,由于五帝时代和考古学文化均具有某些不确定性,这些对应探索便或多或少地具有某些偏差甚至谬误。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五帝时代具有若干不确定性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