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界的“潜规则”!墓中的这种文物价值连城,但再贪也不能要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而这些文物,大多数还埋葬在古墓之中,但也正是这样大量的文化遗产,引来了无数盗墓贼的垂涎。盗墓这一现象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而是自古有之,盗墓,是中国久远时代之前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才能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出来,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有意识墓葬破坏现象。

中国古代的盗墓分为官盗和民盗,官盗指的是伍子胥、曹操之类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盗;而所谓的民盗,就是那些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盗墓贼。虽说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墓葬的破坏行为,但真正要是盗墓的猖獗,还是春秋战国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历了礼崩乐坏的社会变化,而从那之后,厚葬之风盛行,于是盗墓现象也随之出现。所谓的厚葬之风,指的是我国古代先人,所奉行的一套原则,“事死如事生”,人在死了之后,还能够继续享受生前所有的一切,所以即便死去,死后之所也应当华丽,什么都不缺。
盗墓贼的规则

都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盗墓贼这一行当,同样有他们自己的规则。而在一般人的认知中,盗墓贼一般出没于夜间,一旦挖到一座古墓,就能够一夜暴富,什么也不愁了。而一般盗墓贼搜刮过的古墓,就什么也不剩下了,可以说,盗墓贼就是无墓不盗,什么都拿。但在盗墓行当中,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古墓中虽然有众多的文物,但有些东西,盗墓贼是怎么也不会拿的。即便是这一些东西再怎么值钱,他们都不会去拿。

也不是说盗墓贼不想要这些东西,又或者这些东西不值钱,是因为他们惜命。盗墓贼不敢拿的这些东西,就是玉器。中国人自古好玉,玉器也十分的之前,而盗墓贼不敢拿的原因,是因为在古代,玉器的开采十分的艰难,所以持有玉器的,一般都是大富大贵之家,或是有权有势的官家中人。而平民百姓是买不起玉器,也戴不起的。人们盗墓,是为了发财,为了获得金钱,他们本身就是贫穷的,用不起玉器。所以一旦平民身上带了玉器,就会遭到猜忌,尤其是玉器身上还会带有一些印记,表明原主人的身份。
玉器——权力地位的象征

玉,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在我国古代,玉器是皇家贵族士大夫独家拥有的专属品,是高贵的化身。汉代厚葬之风一度盛行,王公贵族甚至会用玉器,为自己制作殓衣,也就是我们现在出土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等,在七窍中也会塞入玉器。这些文物在今天,可以说是国宝级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但盗墓贼即便是挖到了王陵墓,发现金缕玉衣,也只是会将玉衣上的金线拿走,而不要玉片。这并非是夸大直言,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就真的出土过只剩下玉片的玉衣。
现代盗墓贼的贪得无厌

虽然说盗墓贼不敢要古墓中的玉器,即便再贪婪也不敢要,一是因为会招来杀身之祸,二是因为拿了也卖不出去,没有文物贩子敢收。但拿都是古代盗墓贼的规则了,现代盗墓贼为了发财,已经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墓不到,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不仅文物什么都不剩,有时候连墓主人的棺材盖和尸身都要盗走。与古代的盗墓贼相比,现代盗墓贼不仅猖獗,还罪大恶极。
后凹尾龙:蒙古国大型恐龙(长10.5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几千万年前有丛林与湿地,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恐龙。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巨型食草恐龙,它就是后凹尾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后凹尾龙基本资料1、体型:后凹尾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主要吃植物和树上的叶子,它体长10.5米,与斯基玛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57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45:040001过去快过年时,北京家家都会准备“摇钱树”,做什么用的?
置摇钱树与挂门钱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年了,最紧要的东西是——钱。但是,对金钱和财富的渴望,古今都强烈。如果钱能生子,像结果子一样挂满枝头多好啊,于是古人想像出了“摇钱树”。摇钱树,又称钱树,系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据说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摇钱树的最初出现却非吉祥物,而是当随葬的明器来使用的,在汉魏以前特别流行。之后,“摇钱树”的概念被移植到过年风俗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38:190001王玉哲:《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初版序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12: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