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捞出3艘古代战船 发现千古秘密 难怪忽必烈没灭日本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北京,而元朝的疆域版图也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时期之一。在元朝的统治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历经了不同的阶段。元朝与日本的关系也经历了一段波折的历史。

早在汉朝时期,我国便与日本有过交流,但那时的日本只是一些部落的聚集,还没有形成比较大的政权。汉代以后,日本开始展现出自己的野心,但由于当时的我国比较强大,日本并没有得逞。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也曾经历过尴尬的时期,这还要归罪于日本近代对我国的侵略,造成的伤害难以挽回。但历史上我国与日本也不是一直和睦相处的,相反,日本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早在元朝时期,日本就曾经屡次挑衅元朝的权威。
元朝时期,忽必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他建立了元朝,将汗国改为帝国,史称元世祖。此时的日本也暗藏着波涛,屡屡挑衅元朝的权威。忽必烈对日本这一小国早就心存芥蒂,便有了吞并之心。忽必烈两次对日本发动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蒙古人在马背上长大,而元朝的优势也是马背上作战,到了海上,蒙古人的士气应该会大打折扣。但实际上,忽必烈的两次战役都是以失败告终。

1.日本捞出3艘我国古代战船
想想也是,要是忽必烈的战役胜利了,元朝铁骑征服了日本,那应该就不会发生近代以来日本对我国的战争了。上个世纪末,日本在他们的海域中捞出了3艘我国古代战船的残骸,经过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这应该是元代的战船。而这一发现,也揭开了忽必烈未能打败日本的原因,这一千古秘密的答案,出现在这些沉船上。
2.忽必烈没能灭日本的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蒙古人想要征服日本,就必须乘船过海,而蒙古人并不畏惧海洋,甚至一度快要成功。蒙古人第一次登上日本岛,当时的日本人还没有防备,壹岐岛全军覆没,此时离日本的大宰相府仅仅只有一天的行程了。看起来胜利就在眼前,而此时的蒙古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第二天日本人援军到的时候,害怕后援不济,他们决定退回海上。没想到夜里刮起了台风,蒙古军只能狼狈的回国,很多士兵就这样葬身大海了。这次战役被称为“元日本之役”,是元朝对日本发动的第一次战争。
忽必烈对这次失败感到非常愤怒,他决定再次出兵,这一次他派出了巨大的舰队,准备一举攻克日本。然而,历史再次证明了忽必烈的决策是错误的。在日本海上,蒙古舰队遭遇了更加猛烈的台风,整个舰队几乎被摧毁殆尽,数以万计的蒙古士兵在海上丧生。这一次战役被称为“二次元寇”。

这两次战争的失败给元朝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也彻底打破了元朝对日本的威慑力。此后的几百年中,日本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与我国的交流也非常有限。直到19世纪中叶,随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开始逐渐向外开放,与我国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恢复。
千年古墓挖出46名少女尸骨 身体为什么会发绿光?(绿色尸骨)
尸体呈现绿色是因为在表面有一层涂抹物。在前些年江西的一个农民在自己家里挖地的时候就挖到了一些陶瓷碎片,帮他把这个事情告诉自己村长之后村长也联系到了考古的部门。在这个之后就发现了这是一个体量还算比较大的墓葬,最让人以获得一点就是在挖开之后可以看到里面一共有46个棺材,而且这些棺材身上都在散发绿色的光芒。绿色的尸骨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25:310001欲知夏朝兴废多少事,请君且看河南日报
可能是受到这几天三星堆出土文物刷屏的刺激,河南媒体也坐不住了,直接通过一系列报道把与夏朝有关的问题安排得明明白白,搞得一些正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老师都有即将失业之感。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报道扒出来,看看河南日报的记者和编辑老师是如何寻夏,证夏,说夏。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9:100000考古学家称进入古墓后,患上神秘疾病
美国考古学家拉米·罗曼尼近日表示,2019年,他在阿玛尔纳市为发现频道拍摄电视节目“木乃伊揭秘”,进入一座尘封已久的古埃及古墓后,出现了咳血和幻觉。医生给他注射了抗生素,认为他是从灰尘或动物身上感染的,他过了四天才完全康复。拉米·罗曼尼为拍摄电视节目“木乃伊揭秘”,进入了600年未被触动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9:33:400000李学勤:谈“信古、疑古、释古”
前几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7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1995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对于有关问题,我本已没有新的话可说,只是发言中引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提法,未能详细说明,有些遗憾。这里想略谈几点,作为那次发言的补充。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