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古墓挖出国宝级文物 准备申遗 我国专家:我们挖出10吨
我要新鲜事2023-07-26 21:19:350阅
近代我国遭受了众多的磨难,朝鲜半岛不再依靠我国生存,韩国甚至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虽韩国人不再承认他们与我国的渊源,但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无法抹去。此前,韩国的考古学家在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不少青铜器,其中还有铜钱和铜戈,这些文物与我国历史有着密切关联。韩国的专家称这是他们的“大发现”,但其中的五铢钱却是我国古代的钱币,使用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直到唐朝才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些五铢钱在我国的考古中发现过很多,江西海昏候墓中就出土了10吨的铜币,但我国专家从未因此而大肆宣扬。

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应该自信而不自卑。韩国人可能因为历史上的附属国关系而感到自卑,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他们否认中华文化的理由。应该珍惜历史遗产,尊重各国的文化传承,而不是将考古成果作为争夺申遗资格的工具。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共同探讨历史的真相,共同维护亚洲文化的多元性和繁荣发展。

除了五铢钱之外,还有许多文化遗产与中华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韩国的《训民正音》就是在我国的《说文解字》基础上创造的,日本的汉字和汉语词汇也大部分来自我国。虽然这些国家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明体系,但是中华文化的影响仍然深远。

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不仅要保护好历史遗产,还要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教育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发展虽带来了很多新的文化元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的贡献和传承。
应该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亚洲文明的共同繁荣。我们不仅要在文化传承上相互尊重和借鉴,还要在文化产业上进行合作和交流,推动亚洲文化的全球化。只有通过这样的合作,才能让世界更加多元化、和谐共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文博忆往 | 薪火相传 学术永生——怀念陈旭老师
2022年12月28日下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旭教授与世长辞。消息传来,我痛惜与无奈、悲伤与怀念,思绪交织、难以平静。翻阅40年前老师《商周考古》课笔记,再读老师的来信,重温老师的教诲,仰止老师的学术贡献,在追思中感悟老师的学术精神。「薪火相传」1977年,陈旭老师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调入郑州大学历史系,参与创办考古专业,开始《商周考古》教学与科研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22:450000匈奴墓出土“金怪兽”,《山海经》中有所记载,专家:估价5亿
我要新鲜事2023-07-25 18:19:470001韩建业:构建“丝绸之路学”的开创之作——《丝绸之路学》读后
“丝绸之路”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学科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学”还未真正建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素来注重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已经在丰富和完善科技考古学、军事考古学、医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方面有过贡献,新出版的《丝绸之路学》是他丰富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又一突破。主编:赵丛苍撰稿:赵丛苍、张朝、赵戈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36:440000秦始皇陵外围发现的竹简 揭露秦始皇为人(秦竹简)
秦朝留下来的竹简说明秦始皇不是个暴君。2015年,在湖北里耶古镇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了秦代竹简。这些秦朝的竹简可是连司马迁都没有见到过,专家们第一次看到秦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枯井中发现的秦代竹简36000多枚,20多万,他们清晰记载了秦国当时的法律、赋税、徭役等等方方面面关于秦国的法律法规。秦竹简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56:330000李济:一生坚守田野、案头和讲坛
李济,29岁受聘清华,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同执教鞭,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五位导师”;1926年主持西阴村发掘,作为第一个独立主持现代考古发掘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工作是李济的全部生活内容。他把国外同行斯文赫定所说的“三年不回到骆驼背上,就要腰酸背疼”的名言,引申为只要有动腿的自由,就可以感觉到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快乐”。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