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河南男子挖出陶罐 村民说是不祥之物 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陶罐,这件古老的文物,它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红底彩陶,画面左侧画着衔鱼的鹤,右侧则是一柄石斧。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作品,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这件宝贝曾经被人们所嫌弃。1979年,它在河南临汝纸北村被意外发现。一个果农老汉挖到了几块颜色不同的瓦片,当地村民将其视为不祥之物,纷纷劝说老汉扔掉。于是,老汉将这些看似普通的瓦片丢在果园边,无意间忽略了它们的真正价值。
一位受过军队文化教育的村民,李建安,偶然听到了这个故事。他自小勤奋好学,当上了乡里的文化干事。听到果农老汉挖出了瓦片,他瞬间意识到其中的潜在价值。他决定去果园亲自查看。果然,他在果园中找到了十几块彩陶碎片。虽然乡里的其他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李建安深知这些陶片的重要性。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这些陶罐是仰韶文化时期的,距今已有6000多年。尤其是其中一只画有鹳鸟和石斧的陶罐,其图案异常奇特。于是,他决定将这些珍贵的国宝送交给文化馆。文化馆却不予接收。李建安不放弃,多次奔走,最终让文化馆接收了这批国宝。虽然文化馆拿出了五双手套作为奖励,但李建安更看重这批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和展示。
时至今日,这些国宝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郑州文联主席张绍文看到其中一只陶罐后,当即赋予它“鹳鸟石斧图彩陶罐”的名号,并撰文详细介绍。这引发了考古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当年出土的地方进行继续挖掘和整理。同时,这批文物经河南省博物馆鉴定,确定为距今6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器具,历史悠久,价值无法估量。特别是画有鹳鸟和石斧的陶罐,被誉为“中国画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魅力。

2003年,这批国宝被列入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之首,其价值早已不可估量。这些文物将继续留存在国家博物馆,见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
考古队挖到神秘古墓,棺盖惊现“开棺即死”专家打开棺盖现场躁动
众所皆知,陕西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在西安定都的有十三个皇朝,而在西安地底下安葬的古幕更是不计其数,因此西安也变成了盗墓者频繁光顾的地方。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2:45:030000李令福:论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在战国时代秦人兴修的两大水利工程中,位于南方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因其经济效益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而闻名,至今已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方关中平原的郑国渠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我认为汉六辅渠、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与近现代的泾惠渠都是郑国渠持续发展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国渠也是几乎持续两千多年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且其发展轨迹明确,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6:13:580000荐书 | 动物与人类社会——《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读后
考古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复原古代人群的生活面貌,研究者们从物质材料出发,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阐释,《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一书通过殉牲这一特定的角度,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埋葬习俗、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作者:包曙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定价:13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15:250000饕餮神目与华南虎崇拜——饕餮神目形象意义和来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1:520001拾荒老人捡到“金冠”,实为战国匈奴文物,专家估价超10个亿
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0:38: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