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河南男子挖出陶罐 村民说是不祥之物 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陶罐,这件古老的文物,它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红底彩陶,画面左侧画着衔鱼的鹤,右侧则是一柄石斧。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作品,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这件宝贝曾经被人们所嫌弃。1979年,它在河南临汝纸北村被意外发现。一个果农老汉挖到了几块颜色不同的瓦片,当地村民将其视为不祥之物,纷纷劝说老汉扔掉。于是,老汉将这些看似普通的瓦片丢在果园边,无意间忽略了它们的真正价值。
一位受过军队文化教育的村民,李建安,偶然听到了这个故事。他自小勤奋好学,当上了乡里的文化干事。听到果农老汉挖出了瓦片,他瞬间意识到其中的潜在价值。他决定去果园亲自查看。果然,他在果园中找到了十几块彩陶碎片。虽然乡里的其他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李建安深知这些陶片的重要性。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这些陶罐是仰韶文化时期的,距今已有6000多年。尤其是其中一只画有鹳鸟和石斧的陶罐,其图案异常奇特。于是,他决定将这些珍贵的国宝送交给文化馆。文化馆却不予接收。李建安不放弃,多次奔走,最终让文化馆接收了这批国宝。虽然文化馆拿出了五双手套作为奖励,但李建安更看重这批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和展示。
时至今日,这些国宝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郑州文联主席张绍文看到其中一只陶罐后,当即赋予它“鹳鸟石斧图彩陶罐”的名号,并撰文详细介绍。这引发了考古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当年出土的地方进行继续挖掘和整理。同时,这批文物经河南省博物馆鉴定,确定为距今6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器具,历史悠久,价值无法估量。特别是画有鹳鸟和石斧的陶罐,被誉为“中国画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魅力。

2003年,这批国宝被列入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之首,其价值早已不可估量。这些文物将继续留存在国家博物馆,见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
南京的明朝太监古墓 会不会是著名的郑和(太监古墓)
南京挖出了明代著名宦官墓墓主有可能是郑和。2010年南京郊外引起轩然大波。在包括媒体在内的民众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传闻就是我们南京博物馆考古部在祖南山发掘了郑和墓。如果是郑和墓,为什么考古学家要堵住墓志铭?就在考古学家想继续挖掘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所有人都震惊了。动物铭文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15:450000温故|樊锦诗:回眸百年敦煌学,再创千年新辉煌
一百年前,在中国敦煌地区,发生了一件人类文化史上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由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值此世纪之交的2000年,正逢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敦煌学也将走过百年历程,全世界敦煌学者和关心敦煌的人士都在关注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回顾百年敦煌学历程,展望新世纪敦煌学的未来,是十分必要的。0000沈建华:饶宗颐先生与他的甲骨书札
记得饶公曾对我说:“我不敢相信自己可以为一部书,给你们写了如此多的信,这是我一生未有过的奇迹。”今天这些信件揭开尘封的往事,既是对饶公声誉的澄清,也是还原三十年前编辑《甲骨文通检》的真相,给历史作一公正的注脚。对我而言,压在内心的歉责与不安,在此终于可以向学界和饶公作一交代,了却多年以来的一桩心愿。0001湖北发现中国迄今最大楚墓,与秦陵有一比,推断墓主是楚王
神秘的熊家冢本文作者倪方六湖北是楚地,楚墓多,现在尚存的楚国大墓中,有一座墓十分神秘,盗墓者一直视之为肥肉,多次盗而未遂。这座神秘的楚国大墓,就是熊家冢。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是聊聊这座大墓。熊家冢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西北40公里的川店镇张场村三组,与荆门、宜昌的当阳两市交界处。既然推测是楚王墓,为什么又叫熊家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25:180000就知道天天喝,可你知道冷饮是谁发明的吗?
谁发明了“冷饮”?本文作者倪方六再有几天,就是“初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在如此炎热时节,各种冰爽的低温饮食可以帮助人们解渴、避暑,从冷饮、冰激凌,到极易变质的生鲜果蔬,应有尽有。夏令低温饮食如此丰富,许多得益于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夏天人们最乐于消费的,大概就是冷饮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2: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