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纸裘”,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
古代的生活条件,真是比不上现代人,比方说过冬的时候,就可能没有棉衣。
诗经秦风史料上说,上古三代人们有棉袍记载,在周代,袍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一种生活便装,由于御寒性能好,当时野外作战的士兵,在冬天都标配有棉袍,所谓战袍既因此而来,即便如此,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棉袍也不是想穿就能穿的,《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所以当时的情况是,两个人共穿一件袍子。贫苦人家更是无袍可穿,到了唐宋时期,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就决定用纸来做衣服,那时人们开始用槠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简直是贫民冬季出门好选择,《说文解字》里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弄的大家以为古人,能让大家,个个的有个“貂”。
棉花是舶来品,元明时期之后,才开始广泛的种植,丝棉和麻 衣,丝棉是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不是给谁能穿得。
麻 衣要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 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
陆游《霜风》诗说:“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 另一《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说:“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 都反映了当时,尚可饱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的丝绵冬服。
那么,古代皇家及贵族,用羔羊皮、狐白裘等动物毛皮,而且庶人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内依,穿法为:内依--裘--裼--袭。外面一定要罩上衣服。外面的裼衣、袭衣的材质,也随地位财富的高低多少,而有优劣之分。
明朝,官员们服饰分的很细,根据不同品级,不同场合衣料刺绣图案都有不同规定,和之前的朝代不一样的是,明朝棉花生产普及,棉织技术也快速发展,冬天时,平民百姓可以用棉花做成夹棉衣服来保暖。明朝贵zhu的服饰颜色华丽,织锦图案工艺精美,冬季里面镶貂狐皮保暖。
朝入关初期,严格执行的“剃发易服”政策,其实,也不是原封不动的满装,满族出身东北白山黑水,服装多以毛皮、革裘为主, 入主中原后,不适合关内温热的气候,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不仅衣料进行了改变,由毛皮变成了丝棉,对襟、盘扣也是从汉 人服饰上照抄的,明服的一切改良都被满服所吸收。
史书不见记载后主刘禅葬地,却有皇后陵墓,三国迷问为什么
蜀国敬哀皇后墓:南陵本文作者倪方六后主刘禅的葬地,《三国志》上不见记载,对他的皇后张氏墓地倒是提到了——“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三国志·蜀志·三主妃子传》卷三十四)(三国暑期贵族女人形象,现代影视)但南陵到底在哪,学术界至今没有弄清楚。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1:12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秦刻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时所立的纪功刻石。内容是称颂秦始皇的丰功圣德。刻石的文辞为每句4字,韵文,前部分为始皇颂辞,后面附秦二世诏。刻石的内容,除《峄山刻石》外,都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刻石字体为小篆。相传是丞相李斯写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01:180000南京的明朝太监古墓 会不会是著名的郑和(太监古墓)
南京挖出了明代著名宦官墓墓主有可能是郑和。2010年南京郊外引起轩然大波。在包括媒体在内的民众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传闻就是我们南京博物馆考古部在祖南山发掘了郑和墓。如果是郑和墓,为什么考古学家要堵住墓志铭?就在考古学家想继续挖掘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所有人都震惊了。动物铭文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15:450000山西盗墓高手盗“华夏第一都城”遗址黄帝城,得一铜鼎仅卖5000块
河北涿鹿黄帝城遗址被盗本文作者倪方六《史记》第一卷中,有这样的记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个记载很重要!可以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一战是民族融合的开端之役,是中华大一统的开始,乃中国史前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涿鹿即今涿鹿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为张家口市所辖。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舆地志》称:“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8:460000山沟里发现吐蕃古墓 出土纯金文物(重大发现)
考古队在被盗过的古墓里发现纯金文物。在青海省乌兰县的西里沟镇,考古队发现了一座吐蕃石期的超级大墓。在发掘到距离地表三米深的地方,专家发现了一具尸骨,在尸骨的旁边还有疑似盗墓工具的残留。专家初步估计它很有可能是一个被同伙杀害的古代盗墓贼。墓葬结构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2:00:27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