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纸裘”,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
古代的生活条件,真是比不上现代人,比方说过冬的时候,就可能没有棉衣。
诗经秦风史料上说,上古三代人们有棉袍记载,在周代,袍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一种生活便装,由于御寒性能好,当时野外作战的士兵,在冬天都标配有棉袍,所谓战袍既因此而来,即便如此,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棉袍也不是想穿就能穿的,《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所以当时的情况是,两个人共穿一件袍子。贫苦人家更是无袍可穿,到了唐宋时期,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就决定用纸来做衣服,那时人们开始用槠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而且价格便宜。简直是贫民冬季出门好选择,《说文解字》里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弄的大家以为古人,能让大家,个个的有个“貂”。

棉花是舶来品,元明时期之后,才开始广泛的种植,丝棉和麻 衣,丝棉是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不是给谁能穿得。
麻 衣要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 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
陆游《霜风》诗说:“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 另一《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说:“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 都反映了当时,尚可饱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的丝绵冬服。
那么,古代皇家及贵族,用羔羊皮、狐白裘等动物毛皮,而且庶人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内依,穿法为:内依--裘--裼--袭。外面一定要罩上衣服。外面的裼衣、袭衣的材质,也随地位财富的高低多少,而有优劣之分。
明朝,官员们服饰分的很细,根据不同品级,不同场合衣料刺绣图案都有不同规定,和之前的朝代不一样的是,明朝棉花生产普及,棉织技术也快速发展,冬天时,平民百姓可以用棉花做成夹棉衣服来保暖。明朝贵zhu的服饰颜色华丽,织锦图案工艺精美,冬季里面镶貂狐皮保暖。

朝入关初期,严格执行的“剃发易服”政策,其实,也不是原封不动的满装,满族出身东北白山黑水,服装多以毛皮、革裘为主, 入主中原后,不适合关内温热的气候,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不仅衣料进行了改变,由毛皮变成了丝棉,对襟、盘扣也是从汉 人服饰上照抄的,明服的一切改良都被满服所吸收。
现场 | 瓮城口下望春山,探铲孔中去溯源——瓮城口村的考古勘探
作者:林卓颖经过了一周的地质踏查,我们终于对桑干河—六棱山一带的地势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几日的停工整歇后,中国人民大学吉家庄考古队在王晓琨、姜波、张阳、张文治、盖玉涵等老师的带队下,前往瓮城口村进行勘探练习。图一姜波老师讲解勘探原理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44:080000盗墓史上最缺德的不伦侮辱女尸行为,谁看了都会说不得好死!
唐玄宗宠妃遭盗墓者辱尸始末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盗墓史记》一书中,曾列专章谈中国盗墓史上的“辱尸事件”,不少读者觉得不可思议。我也觉得这样的盗墓者太不厚道了,未经允许挖了死人的“阴宅”不说,还进行“人身攻击”。不过,这确是事实。除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被赤眉军污辱外,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死后也遭到了盗墓者的糟蹋。今天来聊聊这件事情的经过。图:唐玄宗李隆基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33:360000晋玉汇浙,“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420000古玩界水多深 汉代玉凳拍卖2.2亿元后 专家 汉代哪来的凳子
古董收藏近年来风靡全球,各种人都想通过这种方式让钱生钱。投资虽然可能获得回报,但风险较高;炒股也充满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古董因其不可复制性以及历史悠久而备受青睐,收藏市场热度持续上升。许多人甚至不惜把家当变现,购买被鉴定为真品的古董,以期在价格上涨时转手获利,甚至实现一夜暴富。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8:13:550000曹斌:西学理论发展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自觉
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应该站在世界学术的最前沿,思考中国考古的现在和未来。提倡在考古学研究中贯彻田野精神,让考古材料重新说话。多手段分析发掘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实证主义的原则,置身本土文化以古人的视角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并率先讨论作为考古学的考古学,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8:19: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