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作
永陵的墓主王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他英勇善战。在唐末混战中,逐步占据了大 片地区,并于公元907年称帝,建蜀国,定都成都,11年后,王建病逝,安葬永陵。

永陵的建筑形式颇具特色,积土为陵,陵冢呈圆形,改变了以往我国帝王陵以方为贵,陵冢多做覆斗式的传统,创后世圆形陵冢之先河。
永陵直径约80米,高约15米,陵冢底缘有9层堡坎,地下4层,地上5层,每层间以锁口相链接,这样就可以防止冢土流失,这种陵墓堡坎的作法,也多为后世所借鉴。
永陵是目前所知,唯 一一座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陵墓,永陵的墓室建筑砖石结构,即先在平地起券14道,上铺石板,再上为青砖护拱,以上在层层夯土形成圆形陵冢。

这种建筑方法,可能是考虑到墓室的防水问题,墓室两侧达6米厚的直墙和北面三米厚的金刚墙,以及顶部14道厚重的护拱,都由巨型青砖砌筑,形成了坚固的陵墓保护体系,可谓固若金汤。
墓室的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三室之间,以木门为隔,前室为羡道,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石床上安放王建石像和谥宝、谥册、哀册等葬仪法器,墓室的内部布置,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使整个空间,显得高大宽敞,永陵的这种结构,相当符合建筑力学的原理,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作。

永陵中出土的文物也不乏杰作,其中,就有国 宝 级文物,石刻王建像,这是我国唯 一保存至今的古代皇帝真容雕像。
石像为红砂石圆雕,通高86厘米,身着锦袍,头戴璞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刻技艺精湛传神,与历史文献记载的王建形象相当一致。
据说,王建为自己建石像,是由于他信奉道教,他相信这样的石像放入墓中,会让活人延 年 益 寿。

同样出土的石刻,还有浮雕的24乐舞伎,其中乐伎22人,舞伎2人,乐器23件,可分为弹拨、吹奏、打击三大类,既包括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有少数民族的乐器,甚至还有来自外国的乐器。
这是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乐舞场面ZUI大,表现乐器种类ZUI多的石刻乐器,它以写实的手法,细致入微的刻画,将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 合,展现了那个时期,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和壮阔场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出土文物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是玉大带,据说在王建去世前三年的一个深夜,他的后宫突然起火,大火烧毁了无数珍宝,却唯有一块宝玉仍然完好如初。
后来这块宝玉就被王建看作神物,并将它雕成玉带戴在身上,王建死后,玉大带也作为随葬品,被带进永陵。

出土时,玉大带被装在一只银钵中,可能是盗墓者忘了拿走。
它的雕刻面积达到50平方厘米,由皮带两段、银扣一对,玉銙七方,玉铊尾一块,是目前所知,唐五代十国时期,唯 一完整的成套玉带。
其玉质,温润晶莹,玉銙上刻有三趾飞龙,还有记载此玉来源的大段文字,补充了文献上有关史料的不足。

在永陵中,还出土了一块,印有王建谥号的谥宝。
谥号,是皇帝死后的封号,谥宝,是刻有帝王谥号的印玺。
将谥号镌刻在帝王生前所用印玺的仿造物上,作为殉葬,表示墓主在阴间,也如人世一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永陵谥宝的高、宽均在10厘米左右,具有奇特的兔头龙身造型,打破了传统生 肖中,龙、兔犯忌的避讳,显得尤为难得。
据考证,这种奇特的造型,是因为王建本人属兔,他出身寒门,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才在60岁时登基做皇帝,那年也是兔年,所以,他将玉玺做成了兔头龙身,借以感怀自己的身世,可谓意蕴深刻。
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还有哀册,这是永陵皇 家文物中的又一至宝。

哀册,由51简名玉,串联而成,每简各长33厘米,宽3.5厘米,厚约2厘米,册上镌刻了700字左右的道词,文字所包含的王建逝日、葬期,前蜀的年号,永陵的陵号以及继承人等内容,都与史书所载相符,是确定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据,哀册的书体端庄俊整,流畅舒展,还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永陵的发掘和保护的过程,是漫长与坎坷的。
永陵发掘时,正是抗 日战争ZUI为激烈的阶段,文物的转移,是个艰难的过程。
后来新中国成立,W化D革M席卷全国,在H卫B的眼中,这些国宝竟然成了他们要破除的四旧,又面临灭顶之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人勇敢的站出来,所以我们的国宝才能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并随着历史的推进,散发出越来越炫目的光彩。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这篇文章,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韩国一座千年古墓重见天日 里面的东西让专家惊慌失措
韩国光州市的一次道路修建竟然意外揭示了一座两千年前的古墓。这个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据报道,古墓中出土了大量刻有"货泉"二字的铜钱和一块用朱砂写成的板瓦,上面写着"镇墓大吉"。而一些板瓦上还刻有奇特的"汉字",疑似是祭祀文。我要新鲜事2023-05-16 20:16:030000百年考古风华正茂 起航新程奋斗当时——宁夏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
以1923年夏灵武发现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并进行首次系统发掘为开端,宁夏现代考古学已走过近百年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几代宁夏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在塞上大地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了宁夏历史发展的考古学时空框架。新时代宁夏考古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史前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至宋元考古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和重要成就。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01:430001梁云:东来西就——秦的渊源、迁徙与都邑
#以书之名#梁云教授首先回顾了秦的简史:秦人崛起于陇右,至襄公被封为诸侯,得以立国;此后入主关中,发展壮大,称霸西戎;春秋战国之交一度落后挨打,至献、孝二公变法图强,一跃成为头号强国;至秦始皇终于扫平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在此基础上,梁云教授指出秦史和秦考古研究应该关注三个重要问题,即秦的渊源、迁徙与都邑问题。渊源1.秦人的族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6:01:190000讲座整理|朱铁权: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主讲人:朱铁权教授(中山大学)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7月16日下午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朱铁权教授给我们带来《中国古陶瓷解密:从宏观到微观》的讲座分享。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5:450000河南考古有着最新的发现 5000年的神秘国度(千年国度)
河洛古国的出现,证明我国有着5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出现了不少的小国家,而这些小国家历史上可能都没有记录,他们也只是偶尔的会出现在一些历史典籍当中,也有可能是被口口相传,而在日前河南郑州的一个文物考古工作研究队就在河南发现了一个已经失传的神秘国度,也就是传说当中的河洛古国。千年古国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24: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