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鱼国” 一个史料失载的古诸侯国 它的王墓有怎样的随葬品
1974年12月,宝鸡市茹家庄村民在整理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些青铜器、马骨架以及大量朱砂。经过确认,这个地方是一个西周时期的墓葬遗址。考古队在同年对这个墓葬进行了发掘。

一、青铜器
通过坑内散乱的马骨架,可以推断陪葬坑里原本有六匹马的车架。这让人们联想到2002年在洛阳周王城广场发现的一处遗迹,那里有六匹马拉的车辆。之后又有几个大墓发现了类似的"六马车"结构,从而基本确认了"天子驾六"的规格。因此,茹家庄这个墓葬的墓主人应该具有非同寻常的身份。
很快,在墓中发现了一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这基本确定了墓主人的名字是"(弓鱼)伯",并且墓中还发现了"五鼎四簋"的鼎簋制度。一般来说,天子有九鼎八簋,诸侯有七鼎六簋,只有卿大夫才享有五鼎四簋,这个发现降低了这座墓的等级。综合考虑墓葬的规模、陪葬品和青铜器铭文,可以推断墓主人很可能是西周时期的一位诸侯王,他的国家被称为"(弓鱼)国"或者"鱼国"。
"弓鱼"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字,但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却找不到这个国家的记载,甚至连"弓鱼"这个字也很少见。这实际上是一个历史上失传的古代诸侯国。就在这个墓的附近,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一个形制相似的墓。这个墓的主人是一位女性,她的墓葬面向着鱼伯的墓,墓中发现了一些带有"鱼伯为井姬作器"铭文的青铜器。因此可以推断这个墓的主人是鱼伯的夫人,这也推翻了考古学家之前的一种假设。在发掘鱼伯的墓时,还发现了一个与他合葬的女子,最初认为她是他的夫人,但现在看来她很可能是被殉葬的妾室。

二、陪葬品
在鱼伯和井姬这两个墓中共出土了1500多件陪葬物,主要是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其中一件"三足鸟形尊"是一种商周时期常见的酒器类型,具有独特的形制。
"三足鸟形尊"高23.5厘米,长31.2厘米,重3千克,共有两件,一大一小。器物的形状像一只水鸟,昂首凝视,三爪足站立。尾部呈长方形,两侧呈阶梯状。鸟的腹部有一对翼状纹饰,整体造型精美。
还有一些青铜器,如方鼎、方簋、方罍等,这些器物上都有精美的铭文纹饰。这些陪葬品的数量和品质显示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丰富的财富。

三、考古发现的意义
茹家庄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为研究西周时期的艺术和手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墓中的陪葬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财富分配情况。此外,茹家庄墓葬的发现也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地理提供了线索。虽然"弓鱼国"在历史记载中没有留下痕迹,但通过这个墓葬的发现,可以对这个失传的国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探索。
茹家庄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的存在,同时也为我们深入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资料。这个发现对于我们对于古代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讲座回顾:鲁西奇 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回顾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与社会变迁主讲人:鲁西奇教授(武汉大学)整理人:谭翔鹏(西南民族大学)校对:呂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讲座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6:47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石楼铜器群
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器遗存。分布范围包括山西省的石楼、永和、柳林、保德和陕西省的绥德、清涧等县,而以石楼的发现最多,也最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续有发现。这些青铜器与殷墟所出的基本相同,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其发现对于了解商文化的分布、商帝国和方国之间的文化关系是很重要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01:220000黄博:古格的黄昏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3:20: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