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 各有哪些亮点 一文帮你梳理
自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公开曝光以来,它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新近发掘的六个祭祀坑带来了不少令人惊喜的文物,包括神树纹玉琮、高达1.15米的铜尊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保存完整的木箱、丝织品遗物等等。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更加丰富了对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文物考古领域的专家们将这次的发现汇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六个祭祀坑,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以及可能蕴含的历史信息。

六个祭祀坑中的文物特点各不相同,在第三号祭祀坑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和象牙制品。第四号祭祀坑则出土了丝绸遗物,这在三星堆遗址内尚属首次。第五号祭祀坑中则发现了众多的金饰和小型器物。第六号祭祀坑内有一个完整的木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木箱内侧涂有朱砂,这是三星堆遗址内的首次发现。而第八号祭祀坑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坑内的遗物埋藏情况也最为复杂。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号祭祀坑尚未公布任何出土文物信息。
其中,第三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铜人形象备受关注,它们的造型可爱,甚至有人认为与奥特曼有相似之处。而高达115厘米的顶尊人像,其中的尊高达55厘米,呈跪姿,双手合卧于身前,头部顶着一块方板,方板连接着大口尊,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口尊的尖部有一立体的龙形装饰。
还出土了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一系列称为“扭身跪坐人像”的青铜器。这些人像上雕刻着交错的V形纹、燕尾纹以及羽冠纹等纹饰,这种组合方法被学者们推测可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装饰。
在第四号祭祀坑的灰烬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丝织品遗物,这在三星堆遗址内尚属首次。此外,还检测到了竹、芦蒿、楠木等植物的灰烬。

第五号祭祀坑内出土了象牙饰品、各类珠饰以及小型器物,这些精美的饰品引发了研究者的兴趣,有人推测这个祭祀坑的祭祀主体可能是女性。
第六号祭祀坑内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木箱,长达1.7米,宽0.57米,高0.4米,内侧涂有朱砂。这个木箱的用途令人怀疑,它可能是用于棺木或人祭的木匣吗?
与其他祭祀坑相比,第五号和第六号祭祀坑的面积较小,分别为3.5和4.1平方米,坑内的遗物也较为简单,仅包括一层象牙和一层祭祀物品。这两个祭祀坑的年代相当于西周早期,而其他祭祀坑则相当于殷商晚期,属于三星堆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一个共性是,六个祭祀坑均发现大量整根的象牙,而且都覆盖在祭祀品的最上层。
有学者提出一个有趣的论断,认为在古代存在一条蜀国与外界的交通路线,起点是成都,经过云南,进入缅甸,抵达印度,最终通往中亚和西亚,这就是传说中的“蜀身毒道”。而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可能就是通过这条路线输入蜀地的。此外,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近5000枚海贝,这些海贝也是外来物品,而三星堆向外输出的则是蜀国的丝绸。

尽管这次的发现并没有颠覆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知,但它们仍然强调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以及其他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玉琮、铜尊、铜罍等文物都是这一点的最佳证明。
宋兆麟:我的民族考古之路
我是在东北农村长大的,受过日伪的气,经历过解放战争。在战乱岁月,农村小学是关门的,学校是停办的。我仅念过一、二年级初小,后来就辍学在家,放牛、砍柴、种地,无论刮风下雨都不能例外。当时我们家参加革命的人不少,是有名的“八路窝子”,家里只有我是年轻的男人,是个“小男子汉”,这时我才懂得“革命家庭孩子早当家”的含义。记得家里养着一头骡子,种地运货全靠它,但后来它得了“肠梗阻”,死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悲痛。0000盗墓出意外找高手破解,山西盗墓者带风水师过来,到墓地不敢干了
网约盗墓方式三:“搭顺风车”本文作者倪方六继续聊聊眼下的“网约”盗墓现象。前面说了“好汉牵头走梁山”,和“群撒英雄帖”两种网上拉伙方式(见《重庆有人想“盗墓致富”却无技术,QQ群发帖招人,应者一个接一个》诸文)。这篇再来说说第三种——“搭顺风车”,意思是人家都在干了才入伙。这种拉伙方式与前两种的区别是,前者可能是遭诱惑,被动入伙;后者则是想发财,主动入伙。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59:430000早期男女夏天都可穿裙子,为何男人后来不穿,有生理原因?
古代夏天的裙子本文作者倪方六现在夏天了,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古代夏天的裙子。裙子,是现代女性夏日最流行的服装,但不是现代才开始有的。在秦汉之前的中国,人们不论贵贱、不分男女,都是“上衣下裳”。所谓“裳”系“遮蔽下体的衣裙”,也就是说,古时男人也是穿裙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3:450000三星堆遗址发现过程 燕道诚发现玉石器(传教士上报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我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一大幸事,因为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对于古蜀文化了解的空白,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也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和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空白。那这个沉睡了数千年的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三星堆遗址发现过程三星堆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03:260000大禹治水的工具 考古表明并非“叉子”:教科书都搞错了
可能使用了与现代铲子相似的“耜”。古代中国的治水工程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禹治水。大禹成功治水的背后,除了智慧和勤奋,还有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合适的工具。虽然历史上常见的大禹形象中,他手持一把奇特的“叉子”,但事实上,这一形象可能存在误解。近年来,浙江一处古代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治水工具的真相,或许古人对大禹治水工具的描绘存在一些误解。一、田螺山遗址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9-25 19:55:3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