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的主粮: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难怪说“伊洛竭而夏亡”
根据记载,夏朝末期发生了一次天灾,伊水与洛水干涸,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朝的覆灭也有类似的情况,即“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夏桀是否修德与“伊洛竭”并无直接关系,但夏朝的灭亡和伊洛水系统的干涸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夏朝人的主要粮食决定了他们在面对“伊洛竭”时会遭遇严重的粮食危机。

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通常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根据考古发现,在二里头遗址中,各种五谷(稻、黍、稷、麦、菽)都有。通过对埋藏在地下的粮食进行碳化分析,我们可以区分碳化粮食和泥土,因为碳化的粮食较轻会浮在水面上,而泥土较重会沉入水底。学者们通过这种浮选法成功地挑选出了碳化的粮食颗粒。以下是两次研究报告的数据,它们带来了颠覆性的结论,与原文不同。
在1999年至2006年的二里头挖掘报告中,发现粟(稷)的数量是稻米的两倍,而其他谷物的数量极少。
2019年的研究中,对二里头不同时期的277个样本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稻米有14768粒,粟有13883粒,黍有2248粒。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确认,粟米的平均千粒重约为2克,而稻米的平均千粒重为16-34克,即稻米的重量是粟米的8-17倍。

由此得出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夏朝人的主要粮食不是粟、黍、麦等作物,而是来自南方的水稻。
夏朝人食用稻米的历史悠久。在对夏朝的研究中,考古学家发现夏人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食用稻米,而不仅仅是在二里头时期才开始。甚至可以推测,大禹治水的过程可能与水稻种植有关。
河南新密的新砦遗址出土了许多东夷文化的遗迹。考虑到历史上后羿曾代替夏朝统治(太康失国抱歉,我之前提供的信息有误。根据我之前的回答,夏朝人主要食用稻米,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夏朝的粮食主要来源于小麦、粟(一种类似小米的作物)和黍(一种谷物)。稻米在夏朝并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对于夏朝的粮食种类和来源,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和学者的研究来推测。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和植物遗存显示,夏朝人主要种植小麦、粟和黍,这些作物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小麦是夏朝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夏朝人种植了不同品种的小麦,如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这些小麦种类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得到了确认。
粟也是夏朝的重要粮食之一。它是一种类似小米的作物,可以用来制作粥或磨成粉用于烹饪。粟在夏朝的农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此外,夏朝人还种植了黍,它是一种谷物,可以用于烹饪和酿造酒。黍在夏朝的粮食体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夏朝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粟和黍,而稻米并不是夏朝的主要粮食来源。这些粮食作物在夏朝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方向明:场景和元素:一切都在神树和神坛中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15:050000都城被淹不稀奇,但唐都长安极少现暴雨撑船,使啥手段?
古代京城的排水规划与管理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年的雨水有点奇怪,或说罕见,北京、河北一带比南方下的还凶猛,不少地方出现了“撑船”现象。在古代中国,京城防涝是重中之重,把皇帝家都淹了那还了得。所以,从先秦时起,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历朝历代对京城的给排水问题都十分在意,要认真设计。在古代,大雨淹皇城并不少见。如隋朝初年都城便积水严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39:590007夏商 “双城记”
1965年春季的一个早晨,河南新郑新村镇孟家沟村民孟振声,喊着本家三兄弟,去填平村西头的水沟。四人在就近的土坡取土填沟。挖了近一天,孟振声一锹下去,挖出个小洞口,几个人精神一振:“洞里会不会有啥东西?”天色已晚,几人把洞口埋起,第二天一早又开挖,挖到中午时,“当啷”铁锹发出撞击金属之声,很快,有闪耀淡淡绿色的器物露出,同时露出的还有骨骸。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6:420000盗墓笔记九龙抬尸棺,东夏国万奴王的巨型蚰蜓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棺材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就显示了其主人的地位所在。早前,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来自东夏国的九龙抬尸棺,而在小说《盗墓笔记》中也曾提到过这个神秘的棺材。据说这个棺材的主人是东夏国万奴王,上面的九条龙其实是巨型蚰蜓。九龙抬尸棺,东夏国的帝王之棺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80000禄丰龙:中国第一个登上邮票的恐龙(长6米/云南出土)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有些恐龙很特殊,比如禄丰龙,它是中国第一个登上邮票的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禄丰龙基本资料体型:禄丰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6米,与卡戎龙、蓝尾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12位,生活在距今2.08亿年-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2:42: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