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灭夏之后,夏桀有何结局?安徽考古揭开了残酷的一幕
根据史书记载,商汤灭夏之后,夏人四散而逃,其中夏桀被商汤流放到南巢。比如《竹书纪年》记载:“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对于商汤流放夏桀于南巢,史书记载的可不可信呢?前几年,在安徽合肥肥西县发现一座夏末商初遗址,考古发现反常现象,极其残酷血腥的一幕,或许就见证了夏桀最后的岁月。

关于商汤灭夏之后,夏人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是北逃,司马迁认为夏人是匈奴祖先,这个观点是不是可信存疑,但甲骨文记载了北方“土方”,而史书上有“禹敷下土方”的记载,因此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众多学者,认为“土方”是夏人一支,其中“下土(下土代表与上天对应的天下之土)方”之“下”,可能被“夏”替代。
二是西逃,相传大禹姓姒,而商周西部存在不少姒姓诸侯,比如周文王妻子是有莘国的太姒,周幽王的贵妃叫褒姒。
三是臣服于商人,史书上的杞国,据说就是商汤灭夏之后,将夏人聚拢在杞地,由此建立了一个诸侯国,春秋时孔子还曾拜访过杞国。
四是南逃,以夏桀为代表,在鸣条之战后,带着妹喜等逃亡南巢。当然,史书上说商汤将之“放”于南巢,只不过一种美化罢了。
前三者一直没有较为可信的考古发现,但夏桀的去向与结局,四年前却有了重大发现。
2018年,在安徽引江济淮工程施工到派河段肥西县三官庙村时,工人们在一个土堆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碎陶片,由此发现了“三官庙遗址”。
该遗址不大,现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但距今3600余年,与商汤灭夏时间一致。更重要的是,三官庙遗址非比寻常,里面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反常现象,极有可能就是夏桀最后的落脚地。
首先,极其离奇的考古现场
三官庙遗址位于一个台墩高地,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考古现场发现4处房址,在此区域考古发现四个反常现象:
首先,在其中一栋房屋的“卧室”,考古发现极其残酷的一幕,即发现三具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其中一位女性、一位儿童、一位成年男性。4栋房屋、18件青铜器、数百件陶器石器等,都表明这里曾经居住了不少人,那么其他人在哪,为何只留下三具非正常死亡的遗骸?
其次,在房屋的外围,考古一滩稻米的碳化颗粒,呈现平摊状态,似乎正在晒稻米。考古人员研究了稻米发现,当年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火,但为何会火烧该遗址?
第三,在距今3600年时,青铜器、陶器等都非常珍贵,为何离开的人将之遗弃在此,而没有将之带走?
第四,三官庙遗址所在的台墩高地,是当地百姓的理想生活场所,但在此后3000多年内,一直无人居住,直到清朝才重新出现人类踪迹。为何此地荒芜了长达3000多年?

其次,极其异常的青铜兵器
三官庙遗址面积不大,属于一个小型遗址,但出土的文物不仅数量惊人,而且文物规格极高。根据考古统计,该遗址出土了数百件陶器、石器文物,包括鼎、罐、豆、缸、鬶(guī),陶爵、陶斝(jiǎ)等高规格陶器,另外还有18件青铜器。如此之小、如此简陋的遗址,却集中了如此之多的高规格文物,无疑说明该遗址的不凡。
尤为重要的是,该遗址的青铜器极其异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礼器,主要是铜铃,造型和二里头遗址“石舌铜铃”属于同一类型;二是兵器,如铜箭镞、铜戈、铜戚、铜钺等,其中还有一件特殊的铜角形器(见下图),与后世的军号类似,属于是在战场中指挥军事部队的司令号。
在距今3600年时,数量如此之多的高规格兵器与军号,仅次于二里头遗址,必然不是普通势力所能拥有,为何三官庙先民拥有如此不凡的青铜器?
更为异常的是,三官庙遗址的青铜兵器,凌乱分布在房屋周围,多数已经弯曲折损,考古专家秦让指出:“比如说铜戈,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时,我们发现它有变形的现象。有的是弯折了,有的是断裂了,或者是扭曲”。显然,通过青铜兵器分布,以及折损情况可见,当时发生过一场战争,敌人已经打到了三官庙地区。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际根认为:“假定将这里定义成一个兵灾现场,那么它的考古学意义又不一样了”。

第三,遗址位于古巢国境内
商汤灭夏之后,将夏桀流放到了南巢,但南巢究竟在什么地方,就很难说得清了。不过,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叫“巢方”的国家,直到西周时还存在,曾经朝拜过周武王,即《尚书》中的“巢伯来朝”,当然后来巢国与西周也发生过多次战争。
根据《左传》记载,巢国地处吴楚之间,与钟离国(安徽凤阳古称钟离国)相邻,因此巢国位置大抵位于安徽境内。《汉书·地理志》记载:“庐江郡居巢县。”汉代的庐江郡,治所就在如今的合肥庐江县城池乡。
因此,商周的巢国位置,大致在如今的安徽合肥一带,相对于商周都城来说位于南方,似乎又可以被称为“南巢”,而这一带的巢湖、巢湖市等地名,也佐证了巢国在此存在过。而三官庙遗址位于合肥肥西县,与巢湖市、庐江县成三角形,三者围起巢湖(见下图)。也就是说,三官庙遗址大致位于商周巢国境内。

三官庙遗址的诸多反常现象,不得不让人将目光瞄向史书上的夏桀。如果将三官庙遗址的主人,假设为夏桀,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
商汤灭夏之后,夏桀与妹喜、儿子、忠心的部众一起逃亡南巢,随身携带了不少青铜兵器等,但此后商汤没有罢休,而是派兵追杀(或逼迫巢国出兵攻打夏桀),与夏桀部众发生过一场血腥厮杀,最后将夏桀等全部杀死在三官庙遗址,并将村庄付之一炬。
或许夏桀的帝王身份,或许某种迷信思想,商人部队没有取走各种遗物,而是将之随意留在原地,只是将其他夏人尸体拖走了。最终,商人将三官庙遗址覆盖上黄土,似乎当作夏桀、妹喜、他们儿子的坟墓了。
至于三官庙遗址为何荒芜了3000多年,或许与夏桀坟墓的鬼神传说有关,只是沧海桑田,真相早已埋葬在岁月中了。
最后,古人记载上古史时,帝舜、大禹、商汤、后羿等对待前朝政治人物,都是使用“放”字,即将之流放到某某地。丹朱、夏桀、太康等人行为不端,被后来的“英明之君”流放到偏远之地,也能彰显他们的仁德。
然而,三官庙遗址却展示了残酷的一幕,上古史上的所谓“放”,可能只是史家的臆测或美化,真相却极为血腥。以夏桀为例,夏桀可能不是被商汤“放”于南巢,而是自己逃亡到南巢,但即便远离商人,却依然遭到了商朝的追杀,或逼迫巢国杀死夏桀。
古代那么多银子,现在为什么消失不见了?考古学家给出答案
在中国使用人民币作为流通货币,用来支付和交易,在古代银子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同我们现在所使用纸质货币人民币,具有同等的意义,在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不禁提出疑问,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流通货币的银子,储量应该很多,现在为何都消失不见了呢?对此考古学家为我们进行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电视剧情节过分夸张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0:42:110001皇后死后隋文帝派人寻到一处上佳葬地,但相地师的话令他半信半疑
隋朝国运的传说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仅有38年,但很重要,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南北分治的局面,为随后的大唐盛世到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隋朝享国时间这么短,自然是历史的选择,但有一个迷信说法,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此民间说法——从隋朝皇陵说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0:590000《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编后记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获得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编后记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张忠培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54:200001葛剑雄:对中国人口史若干规律的新认识
内容提要:本文在研究中国人口史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反思,从而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周期和周期性、人口过剩和人口爆炸、中国人口发展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等若干带规律性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周期性特点,目前还无法确定;中国人口史上不存在人口爆炸,增长从来没有出现过“大起”,而只有“大落”;中国并不存在单纯出于人口压力而产生的社会动乱。0002他在古董店当过学徒,发达后盗墓得大量财宝,结果全落入他人手中
党玉琨盗宝便宜了宋哲元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忙于古代生活史的研究和写作,古史文章发得多一些,对考古和盗墓说的不多。这篇文章就来聊聊盗墓吧,给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的网友增加点气氛。为什么想说盗墓,是因为前两天《环球时报》记者就北京十三陵之思陵文物被盗一事采访我,我觉得有必要说说盗墓的销赃问题。现代的敏感不好说,仍以我已出版《民国盗墓史》为例,来说说民国时的盗墓销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10: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