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甲骨文上没有记载 为何周人却知道
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然而他们的传承过程却充满了许多谜团,令人难以理解。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时代,但关于三皇五帝的身份,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除了我们熟知的《史记》版本外,还有其他版本,其中一些版本中提到了庖牺(伏羲)、神农、炎帝、少昊、太昊等人。这表明许多上古帝王的事迹被后来的周人记录在史册中。然而,在甲骨文出土后,人们查阅商代的皇家档案时,并没有发现三皇五帝、共工、祝融等人的踪迹。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古代的历史记载,帝喾或帝舜可能是商朝的始祖,但在甲骨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过"喾"或"舜",至少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两个人在甲骨文中有记载。按照传承的顺序来看,三皇五帝的传承应该是从夏商时期开始,然后传到周代,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一、甲骨文并不是商代全部档案
甲骨文是商代卜卦的文书,记载了商代进行祭祀和卜问神明的活动,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书,不涉及到三皇五帝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也有部分甲骨文曾被用作"龙骨"的食材,这就是所谓的"口吞商史"。说不定,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内容早已被吞食了。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商代当然有日常的文书用于国家管理,而甲骨文中的一些文字足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证实周代文献中所说的商代"有册有典"。
根据甲骨文中的"册"、"典"、"书"的形象来看,"册"是指竹简成书的形象,"典"是指双手捧着"册"的形象,而"书"则是指手持笔在书写的形象。一些甲骨文上的墨迹显示,商代很可能已经使用毛笔了,"书"所展示的就是手持毛笔写字的形象。
由此可见,商代的日常文书很可能就是竹简或木简,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书形式相似。也就是说,商代的日常文书档案很有可能被周人俘获,从而将上古历史的传承延续了下来。

二、甲骨文中未必没有记载三皇五帝的内容
甲骨文上大约有4500个文字,目前只有不到一半得以破译,因此不能说三皇五帝的名字一定不在尚未破译的文字中。
这种说法与商代人对三皇五帝的称呼问题有关,因为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谓和口头传承方式。所以,即使甲骨文中没有直接提到三皇五帝的名字,也不能排除商代人对他们的传承和崇拜。
此外,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甲骨文来了解上古历史。古代的历史记载往往不完整,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的推移、战乱、文化交流等等。因此,对于三皇五帝的具体身份和事迹,我们可能无法得出确凿的结论。

关于三皇五帝的身份和传承,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版本。甲骨文中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但也不能排除商代人对他们的传承和崇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历史记载和文化传统,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上古历史和中华民族的起源。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邺城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24:1100034黑龙江古墓木乃伊棺中满是抓痕 墓处湿地三百年不腐
黑龙江扎龙村的一座古墓中,葬着一对合葬夫妻。墓中女方25岁左右,已经变成了木乃伊,胡乱挣扎的样子十分恐怖。男方则是一位年过60的清朝三品武官。这座富贵人家的墓,据考证最晚是在乾隆年间入土的。墨氏为避讳,不知其真实姓名,她的身份和背景也无从考证。而就在她面目狰狞、四肢抓痕的身体旁,被发现了一条写有满文“墨尔根觉罗”字样的绢带。但这个姓氏史料中并无记载,因此现代考古学认为是赐姓。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3:40:080000文博系列丛书 | 将人类文明高光时刻摆上书架——“里程碑文库”背后的故事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40:440000靖王刘胜之墓 出土了当时最完整的一件金缕玉衣
河北省满城县西北地区,坐落着一座名叫陵山的山丘,其周边有两个名为守陵的村庄,传说这些村庄的居民都是守陵人的后代,因此得名守陵村。这些村庄的历史久远,人们对它们究竟守护的是哪座陵墓,以及这座陵墓的确切位置知之甚少。长期以来,这些传说只是被当作故事传颂,并没有人真正去追究是否真的存在这座陵墓。在1968年,这个历史谜题终于被揭开了。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23:450000山博的“礼出红山”都有哪些精美玉器?
#博物馆奇遇记#“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将于5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二层开展。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是迄今所见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的“文明火花”中最耀眼的一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该展览展期三个月!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43:2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