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甲骨文上没有记载 为何周人却知道
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然而他们的传承过程却充满了许多谜团,令人难以理解。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时代,但关于三皇五帝的身份,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除了我们熟知的《史记》版本外,还有其他版本,其中一些版本中提到了庖牺(伏羲)、神农、炎帝、少昊、太昊等人。这表明许多上古帝王的事迹被后来的周人记录在史册中。然而,在甲骨文出土后,人们查阅商代的皇家档案时,并没有发现三皇五帝、共工、祝融等人的踪迹。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古代的历史记载,帝喾或帝舜可能是商朝的始祖,但在甲骨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过"喾"或"舜",至少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两个人在甲骨文中有记载。按照传承的顺序来看,三皇五帝的传承应该是从夏商时期开始,然后传到周代,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一、甲骨文并不是商代全部档案
甲骨文是商代卜卦的文书,记载了商代进行祭祀和卜问神明的活动,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书,不涉及到三皇五帝似乎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也有部分甲骨文曾被用作"龙骨"的食材,这就是所谓的"口吞商史"。说不定,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内容早已被吞食了。
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商代当然有日常的文书用于国家管理,而甲骨文中的一些文字足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证实周代文献中所说的商代"有册有典"。
根据甲骨文中的"册"、"典"、"书"的形象来看,"册"是指竹简成书的形象,"典"是指双手捧着"册"的形象,而"书"则是指手持笔在书写的形象。一些甲骨文上的墨迹显示,商代很可能已经使用毛笔了,"书"所展示的就是手持毛笔写字的形象。
由此可见,商代的日常文书很可能就是竹简或木简,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书形式相似。也就是说,商代的日常文书档案很有可能被周人俘获,从而将上古历史的传承延续了下来。
二、甲骨文中未必没有记载三皇五帝的内容
甲骨文上大约有4500个文字,目前只有不到一半得以破译,因此不能说三皇五帝的名字一定不在尚未破译的文字中。
这种说法与商代人对三皇五帝的称呼问题有关,因为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谓和口头传承方式。所以,即使甲骨文中没有直接提到三皇五帝的名字,也不能排除商代人对他们的传承和崇拜。
此外,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甲骨文来了解上古历史。古代的历史记载往往不完整,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的推移、战乱、文化交流等等。因此,对于三皇五帝的具体身份和事迹,我们可能无法得出确凿的结论。
关于三皇五帝的身份和传承,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和版本。甲骨文中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但也不能排除商代人对他们的传承和崇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历史记载和文化传统,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上古历史和中华民族的起源。
戴向明:文明、国家与早期中国
小瓜按:该文在网络上曾被人标题党为《三星堆很轰动,但西方为何就是不认中国文明有5000年?》。其实做为一篇专业论文是不会起这样的名字的。但这也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多少给大家解答了国外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态度。戴向明先生为国博考古院院长,师从斯坦福的刘莉老师,具有东西兼备得学术经历和能力。这篇文章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文明国家的争论与意见,从而根据我国这些年的考古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一读!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4:390000书评《反思早期中国文化之成因》
《反思早期中国文化之成因》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吉德炜所著,全文主要为了说明两个基本问题:中国成为中国的过程如何?如何界定“中国的”一词?为了说明这两个问题,作者概括了自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中国的宗教、社会、艺术和政治习俗等方面,并穿插与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解释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6:59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为东周时代周人墓葬。位于横贯河南省洛阳新旧市区的中州路一带。年代约当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1954年发现,随后由苏秉琦主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1959年出版有考古学专刊《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根据这批墓葬的随葬品提出的7期划分,成为中原地区东周墓分期断代的标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2:380000加入古墓派的大学 都曾找到过古墓(古墓大学)
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以及西安各个高校都加入了古墓派。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大学一般都是建立在乱坟岗上,虽然这个说法有一些玄学,不过确实如此,因为乱坟岗往往是比较大的地方确实可以建造成为大学,而在中国有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学也确实加入到了古墓派里。所谓的古墓派其实就是在大学校园里发现了一些古墓,就连鼎鼎有名的清华大学也是古墓派成员。清华大学我要新鲜事2023-08-26 17:37: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