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 考古学研究的只是中原中心的形成 而非华夏文明的起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同时,中国也是唯一一个将文化和政治实体一直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中国被称为中华、中国、华夏、中夏、中土、中原等等,这些名称反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其中,中原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域,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曾在群雄争霸的历史中作为中国的代名词。因此,中原在中国的历史时期和文化传承中,等同于中国、等同于中华,但它具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更偏向于地理概念的代表。

考古学作为破解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学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侧重于对中原地区的考古研究,并且其理论研究都以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和遗址为依据。正如许宏所言:“中原中心的形成是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一大问题。自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的百年历程中,一直是考古学家们不懈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仍然存在许多待解之谜。”
关于中国文明形成的问题,在过去的百年中有过多种不同的认知模式。例如,有“中原中心说”(如夏鼐、安志敏等,盛行于1950~1970年代)、“满天星斗说”(苏秉琦,自1970年代以来)、“中国相互作用圈说”(张光直,自1980年代以来)、以中原为核心的“重瓣花朵说”或“多元一体说”(严文明,自1980年代以来)、“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说”(赵辉,自2000年以来)、“新中原中心说”(张学海,2002年)等等。这些理论观点反映了学术界对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多样性认知。

正因如此,以考古发现和遗址为依据构建的中国文明起源理论,通常将中原地区等同于中国、中华和华夏。然而,这些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已知殷墟遗址的研究上,并通过推论将黄河沿岸的郑州商城遗址、二里岗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等认定为具有文化延续性的遗址,进而建立了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中原中心说”中国文明起源。然而,这一理论在无法建立二里头遗址与夏王朝的确凿联系时引发了争议,甚至对夏王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学界的一系列中华文明探源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中原地区政体形成的基础上,而未能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内涵。具体而言,这些理论着重关注政权的形成,但却忽视了文明的起源。因此,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考古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是从已知事物推断未知事物。夏鼐等学者认为:“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从殷墟文化向上追溯到郑州二里岗文化,甚至更古老的偃师二里头文化。通过新的文化内容,我们可以证明它们之间存在互相关联、一脉相承的关系。”夏鼐进一步指出:“夏朝被视为传说中比商朝更早的朝代,这属于历史(狭义)的范畴。然而,在考古学的范畴内,我们尚未发现确凿的证据将这些遗迹与夏朝、夏民族或夏文化相联系……作为一个保守的考古学家,我认为夏文化的探索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考古学界的中华文明探源理论,主要聚焦于政权形成的地域问题,而未能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内涵。因此,这些理论未能真正解决中华文明的根本问题,甚至对夏王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在中华文明起源这一复杂问题上,各个学科、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取得更多的突破,以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历史复杂多变,仅凭单一学科的力量难以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各学科、各界的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才能更好地理解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
似奥克龙:北美双足似鸟龙(仅出土盆骨和后肢/疑名)
似奥克龙是一种似鸟龙科恐龙,诞生于8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还属于疑名状态,主要使用后两足行走,以肉食为主食,最早的一批化石师在美国出土的,当时仅仅只发现了一块骨盆和一块后肢骨骼。似奥克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43:440000考古圣地之章丘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7:31:480000新时代湖南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湖南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区域,为全国十个文物大省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50:330000当代田野考古的转型——读《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
《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作者:吴卫红刘越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定价:168元文明起源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经久不衰的三大战略性课题之一。自夏鼐先生系统论述中国文明起源标准及苏秉琦先生提出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以来,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化与深入研究,学界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解与认识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01:01000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明南京城
明代早期的都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应天府城,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始建于朱元璋称帝前两年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洪武二年(1369)大规模兴建新城和宫城,费时4年,以后又继续建造各主要城门和“后湖城”,到洪武十九年初步完工。洪武二十二年又加筑了外郭城。如果连外郭城在内,明南京城可称世界古代第一大城。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0: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