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将变成火星?研究发现:每年都有几十万吨大气逃逸到太空
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大气层就没有氧气,地球上的生物就都不可能存在了,此外大气层还是地表与太空之间的保暖层,正是大气层的存在才让地球保持了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生命才能在地球上诞生。

但鲜为人知的是地球上的空气每年都在向太空中流失,只不过流失的空气量和地球的空气总量比起来微不足道,地球大气层中的“逃逸层”中的空气每时每刻都在流入太空,每年都能流失几十万吨空气,而地球的空气总量是6000万亿吨。
地球的空气之所以不会全部消散在太空中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地球本身的引力牢牢的把大气层“吸附”在身上,就跟我们被地球引力吸附在地球上一样,质量惊人的大气层也被地球引力所吸附,如果大气层想摆脱地球引力那么就需要达7.9km/s才行。
逃逸层之所以每年逃走几十万吨大气就是因为逃逸层处于大气层的边缘部分,受到的地球引力非常小,而该层的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又非常高,所以轻轻松松就逃脱了地球的引力魔掌流失到了太空中。
地球大气层没有消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其实地球一直在接受太阳风中的高能带电粒子的“洗礼”全靠地球本身的磁场挡住了太阳风,不然地球大气层就会被太阳风慢慢剥离最后完全消失,地球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生命的地狱。
早期的火星上也是拥有液态水和稠密大气层的,就是因为火星磁场的减弱消失,导致太阳风不断的带走火星大气层,大气层越来越薄最后火星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地球磁场不消失,还能继续偏转抵御太阳风,那么地球大气层就不会消失,每年流失的几十万吨大气完全无伤大雅。

火星的大气层之所以消失是因为磁场,而火星磁场之所以消失是因为火星内核冷却导致的行星发电机效应停滞,发电机都没了火星磁场自然也就没了,那么地球内核的冷却会导致地磁场消失吗,地球核心目前是什么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因为不久前我国科学家根据地震回波数据发现了内地核正在和地球整体自转方向脱钩,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反向自转。
很多人看到内地核三个字一头雾水,事实上地球从外到内能分成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地核,内地核,一共五个部分,而自转方向相反的就是地球最核心的内地核,那里是地球上唯一失重的地方,内地核在几乎不受力的情况下才能自由颠倒自转方向。

具体到地球内核的温度方面,目前地质学界的结论是:地球仍是一个地质活动非常活跃的星球,地球内部的活动也并没有停歇,所以地球内部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不会下降,炙热的液态铁镍仍将不断切割磁感线为地球磁场供能。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担心地球内部冷却而引发地磁场消失。
秦始皇的陵墓在哪里,为什么秦始皇的陵墓至今没人敢挖
秦始皇是在历史上面的第一个皇帝,也号称叫千古一帝,他曾经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陵墓也是修建的非常的豪华。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陵最开始出现的年代是秦王政元年,那时候的秦始皇还并不是帝王,经历了39年之后的反复钻研和建设,才建立了这所皇陵,是中国历代史上第一座规模十分庞大、设计非常完善的帝王陵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0:54:040000一个惊人结论,宇宙是否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宇宙探索)
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作为科学界的两大巨头,他们所争论的问题关于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在传统物理的手段,对微观世界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已经变得难以解释,他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难以调和。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8:53:200000鳄鱼是恐龙时期的物种 它们凭什么能逃过大灭绝 答案很简单
鳄鱼在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的幸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生理结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特点共同促使它们在灭绝的浪潮中生存下来。在遥远的过去,鳄鱼与恐龙共享了广袤的地球。鳄鱼,这个看似平凡的生物,却承载着一个惊人的历史。恐龙,曾统治地球的生物,如今已成为过去,留下的仅仅是化石和传说,而鳄鱼却顽强地延续了它们的生命,成为现代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9-22 20:22:100000太阳系内的超级水库 整个地球的液态水储量连它的零头都不到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宇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有一个星球拥有像地球一样由液态水形成的海洋,那么很可能也存在着与地球上相似的碳基生命形式。因为水是一种出色的溶剂,能够溶解许多化学物质并促进各种化学反应的发生。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原始单细胞生命起源于海洋。随后,海洋中演化出了多细胞生命形式,并且生命的发展甚至能够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最终使得生命从海洋进化到陆地。我要新鲜事2023-12-10 19:41:450003嫦娥五号立功了,在月球发现5种稀有资源,未来将运回地球?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从月球正式返回地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进行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一共带回来了1.731千克的月壤和月岩。同时这也是自1972年美国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以来,人类和月球的又一次亲密接触。我要新鲜事2023-11-23 19:24: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