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神秘物质 真的能穿越人体不留痕迹吗?
在世界各地远古和近代的神话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一束光或者一个隐身人可以自由地穿过大山、墙壁、人体甚至大海而不留痕迹。

其实在现实中,科学家发现的确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神秘物质,它们把大山、墙壁、人体甚至大海都当做是透明的空气一样,随便穿越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由于这种物质本身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所以不但肉眼看不见,甚至无法被电磁波捕捉到,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透明”。然而,中意科学家的实验还是探测到它们存在的证据。
中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在1992年开始实验,终于在2000年获得突破发现,引起国际上极大的轰动。这支8人的科学家队伍中一半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方首席代表是戴长江研究员。他们探测到当这种物质在偶尔穿越碘化钠晶体时同样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偶尔会撞击晶体中的原子核时,则会发出微弱光线。

尽管这一微弱光线肉眼看不见,但是通过光电倍增管会捕捉到这丝光线并转化成电信号(脉冲),然后这一脉冲会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科学家以此推断这种幽灵一样的神秘物质很重,它的例子重量至少是质子的50倍。
由于这种物质有质量又无法观测,不与已知的粒子发生任何作用,科学家就把它称作暗物质。把它的粒子叫为“WIMP”,即弱相互作用重粒子。
在意大利的实验室中,科学家使用的是碘化钠晶体,戴长江研究员相信换用别的晶体后,会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他采用了氟化钠晶体,并在继续研究在氟化钠晶体中加入另外几种晶体制成复合暗物质探测器。目前使用的氟化钠晶体是一根直径2~3厘米,常悦10厘米的晶莹透明的圆柱体,当WIMP上亿次的穿过氟化钠晶体时,偶尔会有一些粒子与晶体的原子核发生碰撞,然后发出微弱光线就被仪器捕捉并记录下来,而且比碘化钠具有更好的粒子分辩能力。

为了避免宇宙射线、电磁干扰等其他的“噪音”,这个实验必须在极深的山洞里做,山洞的岩石厚度至少要超过500米。因为宇宙中的大多数射线中的粒子都无法穿越这么厚的岩石,经过过滤,山洞里就只剩下这群游荡在宇宙中的神秘物质。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直到暗物质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数量非常庞大,它们的总质量占到宇宙的26%,宇宙中大量分布着这种暗物质。它们在宇宙中就像是密布的暴雨,而且相对太阳以230千米/秒的速度在宇宙中游荡。比如我们在倾斜的雨幕中奔跑,如果奔跑的方向冲着雨幕倾斜的方向,则雨滴落在身上的速度要比顺着雨幕倾斜的方向跑要大,身上就会落更多的雨滴。绕着太阳公转的地球就好比是在暗物质组成的暴雨中奔跑的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年的6月2号,山洞中的氟化钠晶体与WIMP粒子碰撞的几率就更大。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也更加佐证了暗物质的存在。

暗物质的存在可以有力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还可以支持超对称粒子理论(反物质),对人类研究宇宙具有重大意义。
距离地球2100万光年天文学家发现超新星 史上距离最近
宇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无限可能的世界。漫长的时间轴上,无数星体在这广袤的宇宙中诞生并经历岁月的变迁。它们有的远离,有的靠近,宛如无数洒落的光点,散发出无法想象的能量和壮观的景象。在这些景象中,超新星的爆发被誉为最为神秘而又美丽的之一。不久前,日本的业余天文学家板垣幸一在大熊座的风车星系发现了一颗新的超新星,距离地球2100万光年。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1:57:110000一秒一光年,人类能否走到宇宙边缘(仅存理论)
如果你以每秒一光年的速度飞行,你要花多长时间到达宇宙的边缘?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光年,而不是光速,也就是每秒30万公里,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中传播的距离,也就是9.46万亿公里。现在你知道光年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9:06:010000四维空间是否真实存在,人类是否能进入(虚幻的概念)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们生活在四维时空中(三维加上时间)。是否存在更高维度的空间,让我在这里说得不那么精确,让我们暂时把时间维度放在一边,让我们来讨论四维。说到四维空间,第一个问题是:四维空间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没有人知道,甚至无法想象,所有对四维空间的描述本质上仍然是三维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理论上不可能想象任何不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6:28:490000曾经把自己冰冻的富豪,现在复活了吗?(冰冻技术)
人类不能靠冰冻技术来长寿在挺长时间以前就有科学家曾经提到过一个可以让人类永远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采用冰冻技术,把人给冰冻在一个特殊的仪器当中,等到想要复活的时候再拿出来,等于这冰冻的一段时间就没有任何的生命消耗,也就可以多活这么长的时间,比如说一个人已经赚够了钱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实在没有意思,想要体验一下30年之后的世界,就可以把自己冰冻,在30年之后再打开就可以。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0:11:550000220万吨稀有金属 还有大量水资源 我国在月球背面收获满满
美国早在1969年就派人登上了月球正面,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然而,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直到2019年,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这标志着人类首次踏足月球背面。迄今为止,中国的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仍然是唯一两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这使得中国在对月球背面的了解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并且取得了一些可能改变人类文明面貌的重要发现。一、月球背面的新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0-13 20:19:260000